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在共享單車最火熱的這個冬天,企鵝智酷在線調研了六千余名智能手機用戶,結合Ques Mobile大數據,為你揭示消費者對于共享單車的使用行為和共享單車模式的現狀和趨勢。
主要發現:
1.ofo和摩拜單車作為共享單車市場的兩強玩家目前正處于高速增長階段。二者用戶重合率增長明顯。ofo比摩拜的年輕用戶更多,但打開頻次更低;
2.地鐵站/車站與目的地之間的通勤是用戶使用頻率最高的出行場景,61.3%的用戶單次騎行距離在三千米以內,南方城市用戶單次騎行距離比北方用戶遠;
3.偶遇式騎行、健身鍛煉和主動出行的場景具有增長潛力;
4.共享單車用戶的活動參與和分享意愿很高,70%的用戶表示未來還會經常使用;
5.如何更好地權衡單車的流動性與用戶出行計劃性,騎行舒適度與磨損度,以及更好地引入互聯網征信是共享單車未來可改善的方向。
一、兩強格局:用戶增長迅速,重疊用戶擴大
與格局已定的打車應用相比,共享單車模式在剛剛興起時的推廣更加理性。以ofo和摩拜單車為代表的共享單車是市場的先進入者也是占有率最高的兩家,二者均處于用戶數大量增長階段。從Quest Mobile監測的ofo與摩拜單車的月度日均活躍用戶數變化來看,兩家的日活從2016年8月起開始持續快速增長。
摩拜單車新進入北京、深圳和成都后當月的日均活躍用戶增長非常明顯。ofo,在7月和8月由于學生放假導致需求驟減,月度日均活躍用戶明顯降低,開學后及走出校園之后增長加快,但是增速慢于摩拜單車。
不過,ofo在2017年1月份開始陸續開通合肥、佛山、武漢等多座城市,其增長速率比上個月明顯加快。共享單車的用戶市場初具規模,此時開拓新城市對于整體用戶增長效果十分顯著。
我們還發現,隨著共享單車兩強玩家滲透率的提高,二者的用戶重合率也在增長。2016年10月已有超過21萬用戶是ofo和摩拜單車的雙用戶,11月增加至49.05萬,12月達到72.82萬,2017年1月達到了121.56萬。
目前單車的投放量還沒有達到隨時隨地有車騎的程度,這對于除兩強玩家之外的其他共享單車公司也是一個機會——用戶“非排他”地使用共享單車應用,甚至已經下載一個共享單車應用的用戶可能比非用戶更容易下載第二個共享單車應用,而多下載一個應用的最主要的門檻就是用車押金了。
ofo用戶的人均單日使用次數和人均單日使用時長均略低于摩拜單車用戶。用戶較頻繁打開應用可能是由于尋找周圍的車,或者查看活動等。高頻的打開行為也為共享單車應用在騎行之外拓展其他消費場景提供了可能性。
根據企鵝智酷的調研,ofo和摩拜單車的用戶性別比例較為接近,而ofo的90后用戶比例比摩拜單車高近10%。起源于校園的ofo更容易培養更年輕用戶的單車使用習慣。
二、出行場景:以五千米以內的剛需通勤為主
從用戶的出行場景來看,高達62.9%的用戶使用共享單車完成地鐵站/車站和目的地之間的距離。共享單車目前主要投放的地點是人口稠密的大城市,車站/地鐵站和目的地之間容易形成短途出行的高頻需求。49.5%的用戶會在步行過程中看到單車就使用以節省出行時間,這說明隨機偶遇式的用車出行場景非常多,單車提高了人們的出行效率。
騎車健身鍛煉和與朋友騎車出游的場景分別占20.4%和16.4%,這兩種場景可能更多屬于主動出行,頻率相對剛需通勤更低,騎行時間可能更長。
校園內通勤盡管占整體6.3%,但是對于數量龐大的在校學生群體而言是最主要的日常通勤,在封閉校園中通勤的頻率高而且規律明顯,是不可忽視的市場。
從共享單車用戶的單次騎行距離分布來看,92%的用戶單次騎行的距離在五千米以內。單次騎行三千米以內的用戶最多,占61.3%,其次是3-5千米,占30.7%。從城市維度來看,南方用戶單次騎行距離遠的占比更高。廣州和深圳的用戶單次騎行距離小于三千米的比例低于北京和上海,騎行三千米以上的比例高。
不同用戶的短途出行行為和高頻通勤區域能反映其生活習慣甚至消費力。通過大數據可以優化單車投放。根據不同特征類型用戶的使用行為和偏好為其提供更具個性化的延伸服務,也是共享單車進一步優化用戶體驗的可能方向。
三、用戶態度:積極參與,留存率高
用戶對共享單車的線上和線下的主動傳播意愿非常積極。無論是ofo還是摩拜單車,均有超過六成的用戶會主動推薦他人使用共享單車。和摩拜單車相比,ofo的活動更加豐富,app中有專門的活動菜單,活動包括星期一免費騎、在特定時間騎行可抽獎等。ofo用戶分享騎行體驗或者紅包的比例也比摩拜用戶高近兩成,參加相關活動的踴躍程度也遠高于摩拜單車(33.2% vs 11.6%)。
由于ofo單車初版不如摩拜單車結實,ofo用戶上報車輛故障的比例明顯高于摩拜單車用戶,分別為39.3% 和26.2%。二者用戶舉報違停(如停在校外/小區里等)的比例分別為18.9%和13.2%。用戶在規范用車上比較積極。作為具有全民共享性質的產品,共享單車不僅實現了單車的共享,在運營上也調動消費者協助維護車輛質量和信息共享,以及通過優惠共享和活動參與鼓勵用戶在社交鏈中自發傳播,形成良好的口碑效應。
在良性循環的運營下,共享單車的用戶忠誠度非常高。我們發現大多數用戶對于共享單車并不是一時嘗鮮,從用戶整體使用反饋來看,共享單車極有潛力成為高頻使用的裝機必備應用。有近七成共享單車用戶表示,還會經常使用。僅1.2%的用戶表示不會再使用。高留存率意味著在目前市場未飽和的情況下獲取新用戶更加關鍵。
四、痛點與改進:往返需求、舒適度和信用分
1、流動性與計劃性的權衡
整體來看,共享單車用戶目前的最大痛點是想騎車的時候周圍沒有,占55.2%。在人流量比較高的地區附近,隨著單車投放量的增加,會形成一定的動態平衡,想騎卻沒有的情況會減少。
其次是往返需求難以同時滿足:擔心返途沒有車的情況是41.4%的用戶的痛點。返途車不在的不確定性,本質上和“想騎但周圍沒有”的情況類似。使用共享單車的用戶可分為單程用車和往返用車,往返用車的用戶在回程之前是一直推著車,還是先把車鎖上等返途再重新找車,可能是令往返用戶比較尷尬的選擇。
隨著用戶使用共享單車出行習慣的養成,會有部分用戶的用車出行更加具有規律性。目前摩拜單車的15分鐘預約功能對于用戶而言已經是一個可以提前規劃用車的場景。未來如何在單車的流動性和滿足用戶的出行計劃性之間權衡優化,或許是共享單車進一步打磨用戶體驗的一個可行方向。
2、舒適度與磨損率的權衡
共享單車的騎行舒適度也為四成用戶所詬病。以摩拜為例,智能鎖、實心胎和更沉重的車身讓一輛共享單車造價不菲,盡管長期攤薄了運營維修成本,但犧牲了一些用戶體驗,也導致了用戶無法騎行過長的距離。舒適性和磨損率的問題ofo和摩拜單車都在新一代單車中進行了優化。
3、推動社會征信
摩拜單車在應用中引入信用分,用戶注冊后即可獲得100分基礎信用分,良好的騎行記錄和檢舉違停現象可以增加信用分,反之會減少信用分。當分數低于100分時騎行費用增加。然而,21.2%的消費者認為他們并沒有從信用分的增加中獲得收益或者激勵。
最近獲得1億元A+輪融資的優拜單車與芝麻信用達成了“免押金掃碼租車”服務協議,只要芝麻信用評分達到650分以上,用戶無需押金即可租車。在多數共享單車應用均需要用戶繳納99~299不等金額的押金時,免押金對于新用戶會有吸引力。而對于有使用單車出行剛性需求的用戶,下載多個共享單車應用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共享單車推動社會信用建設也是可以優化改進的方向,如將多次騎行獲得的信用記錄作為個人整體信用記錄的一個參考維度。目前,不同的信用記錄還沒有做到跨平臺的打通,信用記錄被賦予的權重依然比較低。未來,信用會是越來越重要的虛擬貨幣。
五、共享單車模式會改變我們的出行嗎?
在企鵝智酷之前的調研中,我們發現互聯網產品的使用會潛移默化地改變用戶的行為,如外賣應用的普及削弱了人們下廚做飯的意愿,打車應用的普及削弱了人們買車的意愿。那么使用共享單車是否也會改變人們的短途出行意愿呢?調研中顯示的消費者改變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共享單車的出現讓近六成用戶有了更好的代步選擇。自行車也代替了一部分公共交通甚至打車的出行。特別地,有48.7%的消費者在使用單車之后短途出行頻率增加,這說明共享單車對于消費者主動的短途出行有明顯的刺激作用。沒有出行改變的僅占8.8%。
共享單車,或許叫單車分時租賃更準確些,因為狹義來看它并沒有充分調動閑置的單車資源,目前還是以專門生產的單車為主。但是它依然是一種帶有“分享精神”的生活方式——用戶不需要擁有單車便可以使用,并通過自己的力量協助單車的運營更規范和更效率。
用戶調研顯示共享單車并不是在創造偽需求,而是確實在解決短途出行問題和提供對一些人而言更優的出行解決方案,并已經積累了良好的口碑和用戶忠誠度。也許剛誕生不久的共享單車依舊有各種問題,但長遠來看,它或許能夠推動一個更加通暢、環保和誠信的出行環境。
*本文轉載自企鵝智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