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郵輪旅游作為一種新興的休閑旅游度假方式,正在越發受到大眾的追捧。然而在近期,隨著國家旅游局提示赴韓旅游風險以及國內旅游企業下架韓國游產品,國內幾大郵輪公司亦紛紛做出回應,包括皇家加勒比、歌詩達等在內的郵輪企業表示將調整赴韓游路線。
近日,有韓國媒體報道稱,不少在中國運營的郵輪公司紛紛決定取消韓國港口停靠計劃,更改航線。韓國相關行業預測,中國郵輪集體取消韓國停靠現象至少將持續至今年10月底。而這一推測在3月21日在上海舉行的第三屆中國郵輪峰會上得到了官方證實。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郵輪游艇分會(CCYIA)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鄭煒航表示,從3月15日開始到今年年底,在中國運營的各郵輪公司取消停靠韓國港口的郵輪航班超過300個,涉及超過100萬游客。
據韓國旅游局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去年赴韓旅游人次達到了806.77萬。韓國一直是郵輪線路的熱門目的地之一,此次受航線調整影響的100萬游客,無疑會為郵輪公司、旅行社及OTA帶來一定經營壓力。
“韓國航線的更換的確帶給了我們一個很大的挑戰。”日前,皇家加勒比北亞及中國區總裁劉淄楠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坦言,集裝箱無法停靠韓國港口直接導致成本費用的增加,同時為了應對航線單一的問題,皇家加勒比將增設更多富有特色的日本港口作為替代,產品設計也將更加多元化。
產品優化
記者從皇家加勒比中國區負責人處獲悉,皇家加勒比國際郵輪對旗下的海洋量子號、海洋水手號、海洋贊禮號自3月15日到6月30日期間從上海、天津出發前往日本、韓國的航次進行調整,將原計劃停靠韓國的港口調整為停靠日本的港口或者海上航行。
對于航線的調整,劉淄楠表示對皇家加勒比而言并不會有太多影響。“郵輪本身并不是一個單純的交通運輸工具,而是作為在海上為游客提供不一樣的生活方式的度假產品。郵輪本身就是一個旅游目的地。”
為了應對港口的更換,劉淄楠向記者透露,皇家加勒比接下來將會安排一些長航線和特色目的地,拿日本港口來說,除了常規的福岡、長崎口岸以外,還會增設熊本、岡崎、別府、高知、廣島等不常見的目的地。
據了解,2017年6月及9月以及國慶期間,皇家加勒比旗下的“海洋航行者號”將以深圳蛇口太子灣為母港,營運前往越南、日本和中國香港的總計8條航線,連同香港出發共有31個航次。
除此以外,為了更好地打造“海上目的地”,劉淄楠表示船上的設施和娛樂節目會更為豐富化,“皇家加勒比在華運營了8年,在這期間我們了解到中國游客喜愛皇家加勒比是希望能夠體驗到純正的美式郵輪度假風情。”
談及郵輪產品的同質化以及本土化問題,劉淄楠認為與其一味地追求本土化,倒不如說把產品進行更好的調整和優化。“郵輪一開始的確是針對西方消費者所設計的旅游產品,要把它變成完全中國本土化的東西,老百姓不一定會喜歡。”
據介紹,為了能夠讓郵客在游輪上不會因為語言問題產生隔閡,但又同時保有郵輪上的美國文化風格,皇家加勒比船上會說中文的員工比例達到50%左右。
渠道瓶頸
事實上,自從去年廣州南沙港和深圳太子港啟動以來,不少國際郵輪公司紛紛搶灘華南市場,珠三角地區逐漸形成以廣州、深圳、香港三地為核心的三小時郵輪旅游圈。
數據顯示,2016年,上海港出發509 個航次,接待2944876人次,位列全國第一;天津港出發128個郵輪航次,接待715662人次,第二;廣州南沙港共出發104個航次,接待325967人次,躍居全國第三大港。
在郵輪旅游日益普遍化和本土化的進程中,郵輪銷售服務商扮演的角色也越發重要。日前,在第三屆中國郵輪峰會上,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郵輪市場的繁榮發展依然離不開旅行服務商的專業運作,包括批發商的包船、經營商的切位、零售商的終端銷售、組團社的過程服務和地接社對岸上資源的協調。
記者從采訪中了解到,目前在郵輪市場上90%的產品都是通過包船模式進行分銷,由于代理商資質的差異導致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對此,劉淄楠表示,渠道瓶頸是目前郵輪銷售遇到的最大問題。
“不可否認的是,包船分銷模式曾在早期帶領中國郵輪市場快速發展,但這種模式本身距離消費者端距離較遠,產品和價格信息不能及時反饋給消費者。”劉淄楠告訴記者,皇家加勒比現在要做的事就是跟旅行社合作伙伴一起拓寬銷售渠道,做好從批發商到零售的轉變,進入從團隊游到自由行的時代。
目前,國內郵輪的三大港口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長三角及珠三角三大城市群,談及三地港口的布局,劉淄楠表示相較于前兩個較為成熟的市場,珠三角一帶仍存在較大的發展潛力,“從經濟實力、消費者出游理念而言,華南一帶并不亞于另兩個城市群,但其旅行社的分銷渠道要更弱一些。總體來說,華南市場的游輪起步不算太晚,我們有信心把這個市場做好。”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作者:溫穎然,原標題《專訪皇家加勒比中國區總裁劉淄楠: 郵輪旅游需拓寬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