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王興斌教授雖已退休多年,但思維敏捷、談鋒尤銳,就“建設世界旅游強國”這個話題暢談了他的思考路徑,以下為王教授自述。
旅游強國的萌芽
早在2000年1月全國旅游工作會議上就提出“前20年在鄧小平理論及其旅游經濟思想的指導下,我國實現了從旅游資源大國到亞洲旅游大國的歷史性跨越;后20年我們要在此基礎上繼續開拓奮進,實現從亞洲旅游大國向世界旅游強國的歷史性跨越”。
在我的記憶中,這是國家旅游局第一次提出這個問題。當時《中國旅游報》曾請我就這個題目寫一篇文章,作為新開設的“市場導刊”專欄的開欄之稿——這大概是旅游學術界第一次談這個問題。
在當時的認知中,對世界旅游強國的十大特征是這樣概括的:
1、國際旅游接待人數和創匯水平名列世界前茅。
2、國內旅游的人次、出游率和消費居世界先進行列。
3、出境旅游的規模居世界前列。
4、旅游經濟總量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5、培育一批享譽世界的旅游名品、精品和絕品。
6、擁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實力的骨干旅游企業集團。
7、造就一支宏大的高素質的產業隊伍。
8、建立現代科技教育支撐體系。
9、形成與國際接軌的旅游經營管理機制。
10、建立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互相促進的旅游可持續發展體系。
這十大特征主要是質的界定,也參照世界旅游組織和旅游發達國家的數據作了量的描述。
當時國家旅游局正在編制《中國旅游業發展“十五”計劃和2015、2020年遠景目標綱要》,作為特邀專家,本人主筆的《中國旅游產業發展研究報告》寫進了這十大特征,2001年6月中國旅游出版社把這篇報告收入了“十五”規劃的“專題篇”一書。
2001年9月在本人主編的《中國旅游客源國/地區概況》(第二版)中,增加了“中國建設世界旅游強國”一節,直到今年第七版都有這個內容。雖然不同版本的文字表述有改動,但十大特征的內容一直保留了下來。
國際標準下的中國旅游
2008年3月4日世界經濟論壇(WEF)公布了《全球旅行與旅游業競爭力排名報告》。在130多個國家中,排在前十位的是瑞士、奧地利、德國、澳大利亞、西班牙、英國、美國、瑞典、加拿大和法國。中國排名第62位,雖然比上年上升了9位,但仍然處于世界中等水平。當時這個報告對我的觸動很大。
一是它的排名體系中,有國家的政策規章、環境可持續性、安全狀況、健康和衛生狀況、旅游業發展的優先程度、航空和地面運輸基礎設施、旅游基礎設施、價格競爭力以及人文自然資源等眾多指數,但沒有接待入境游客、旅游外匯收入和旅游對GDP貢獻等指數,這與我們言必稱這3個指標、以規模論“英雄”的習慣思維完全不同。
二是在對中國大陸的評估中,自然人文資源排名第13位,商業環境和基礎設施建設排名第70位,環境發展的持續性和衛生安全狀況等因素排名第103位。可見當時我國旅游國際競爭力的優勢主要在“自然人文資源”方面,“商業環境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居世界中位,“環境發展的持續性”等方面排名靠后,總體上居于世界中等水平。“自然人文資源”是老天爺和老祖宗給的,其余都是現實的,是由國家的硬實力和軟實力組成的綜合競爭力。
與改革開放前相比,中國出入境旅游與國內旅游發展速度快、規模增長大,但與我國的面積、人口與資源相比,入境與出境旅游的總量即使達到世界第一,但在人均接待入境游客、以總人口為基數的國內旅游出游率、出境游客出游率和人均花費等方面,與旅游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很大的距離。旅游服務的質量與國民旅游的素質差距更大。建設世界旅游強國核心是提高國際旅游競爭力。
在國際旅游競爭中,出入境旅游人數、國際旅游收支等指數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旅游的綜合競爭力。歷年世界經濟論壇公布的《旅行與旅游競爭力報告》顯示,拉后中國排位的弱項主要在旅游發展的社會和生態環境、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旅游的基礎設施和旅游的親和力等方面。顯然,這些因素的提高取決于國家社會、經濟、文化和生態等總體環境的提升,決非一朝一夕之功。
在建設世界旅游強國的問題上,難度與其想得少一些不如多一些,時間與其想得短一些不如長一些,這樣來認清我國旅游業的現狀、部署目前和今后的工作,可以少一些浮躁、少一些虛夸、少一些陶醉,變得更冷靜一些、扎實一些、可靠一些。
“大國”與“強國”之差
現在各行各業都在議論“大國”與“強國”的問題。“建成世界旅游強國”在旅游界又被重提。2009年12月,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提出,“力爭到2020年我國旅游產業規模、質量、效益基本達到世界旅游強國水平”。
2009年本人曾寫過一篇博文《也談旅游大國與旅游強國》,其中列舉了經濟大國、制造大國、貿易大國、金融大國、民航大國、汽車大國、鋼鐵大國、體育大國、教育大國、文化大國等,在這些方面都是“大”不“強”。
我的結論是,“大”不等于“強”,“大”是指數量、規模,“強”是指質量、效益。“大國”是一個胖子,可以是虛胖,也可以是健壯。“強國”不僅要“胖”,更要“壯”。
2014年本人主筆的《中國出入境旅游國家(地理)概要》一書中,重寫了“世界旅游強國”一節,提出世界經濟論壇排出的前10名國家大體上反映了這些國家的旅游服務業質量在世界上居于前列,也可以認為是世界旅游強國。
世界旅游強國應該是這六個方面的統一:旅游經濟數量與質量的統一,旅游規模與旅游效益的統一,旅游硬件與旅游軟件的統一,入境大國、國內旅游與出境旅游的統一,國民旅游的數量與公民旅游素養的統一,旅游的經濟效益、文化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的統一。
建設世界旅游強國的實質是實現中國旅游的現代化、國際化和特色化。旅游業的綜合性決定了旅游產業的現代化,離不開國家社會、經濟、文化的現代化。到2020年左右,“我國旅游產業規模、質量、效益基本達到世界旅游強國水平”這些基本是可以實現的。
但要建成比較成熟的世界旅游強國,則還要再經過二三十年的長期努力。到本世紀中葉,中國基本實現現代化之日,才是中國旅游業現代化的完成之時,也是完整意義上的世界旅游強國建成之時。
趨于理性的旅游行業
2015年1月,全國旅游工作會議提出了:到2020年從初步小康型旅游大國到全面小康型旅游大國,我國旅游業在規模、質量、效益上都達到世界旅游大國水平;到2050年,將實現從全面小康型旅游向初步富裕型旅游跨越,年人均出游達10次以上,國內旅游人次、出游率和消費水平居世界前列。
我認為這個提法比以前有進步。一是把2020年定為“全面小康型旅游大國”,而不是“旅游強國”;二是不僅從規模、數量上,面且從質量、效益和人均指數上界定“旅游大國”;三是把建成“世界旅游強國”的時界放到2050年,把旅游強國夢與建國100周年相掛鉤、與“百年中國夢”相呼應。這說明我們旅游業界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更加理性。
“初步小康型旅游大國”、“全面小康型旅游大國”、“初步富裕型旅游強國”,這個“三步曲”把旅游業的發展階段與國家社會經濟文化的整體發展階段相聯系,在國家旅游局發布的指導意見中尚屬首次,是這次會議的亮點。
旅游業不是獨立自在的產業,甚至是一個無明確邊界的經濟產業和社會事業。它的綜合性、依托性決定了不能超越社會經濟和文化的整體基礎。在某段時間它在規模上可以略快于國民經濟的年均發展速度,但是不可能在整體上超越社會經濟文化整體水平。目前旅游管理和市場中出現的種種問題、甚至亂象,歸根到底是社會大環境問題在旅游業中的反應,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不是單靠旅游業自身能辦到的。
今年1月,全國旅游工作會議進一步提出“實施三步走戰略”,這是本次《報告》最大的亮點,一是從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對比中認識到有差距,沒有陶醉在“世界第一”的夢境中;二是以社會經濟發展為大背景思考旅游業發展的階段與前景,不是就旅游說旅游。對此我為《報告》點贊!
近兩年來旅游界有一個傾向,就是大講特講旅游業對國家、對社會、對各行各業的拉動作用,直到對“經濟貢獻、外交貢獻、文化貢獻、社會貢獻、傳播文明的貢獻、促進開放的貢獻、促進民族融合團結的貢獻、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貢獻等等”,但是很少講旅游業對社會經濟和各行各業的依存性。這個《報告》對“三步走戰略”的分析有新意。
如提到中等收入群體與旅游發展的關系,這是本人一直堅持的觀點。“橄欖型”社會結構是普及大眾旅游的社會基礎,只有提高中等收入群體的比重,才能壯大國民旅游的主體。
當然,對“三步走戰略”,也有需要繼續探討的地方。
如以2030、2040年為標志性期限有什么依據?本人依然主張以建國100周年、即2050年為準。把“集約型”作為 “世界旅游強國”的基本特征與階段特征是否準確?
“集約型”還是“粗放型”,只是旅游發展方式的特征描述,用這種特征作為建設“世界旅游強國”的主線、主要特征,這種提法是否準確?
《報告》說,當前中等收入人群2.6億人、占人口比重19%,與本人的看法相同。但《報告》說“2020年中等收入人數將達到6-8億人,中等收入人群比重將達到44%”。照此測算,中等收入人數占人口比重每年增加5%,有什么根據?據本人所知,對這個問題經濟學界、社會學界眾說紛紜,但多數意見認為每年增加1%。對《報告》中引用的2030、2040年的其他許多經濟數據,也有待考證。
總之,需要對這個課題開展多學科的深入探討。
強國之路的反思
建設世界旅游強國是17年前我首先寫的“文章”,17年來這篇“文章”一直在修改、補充中,而且這個研究只有“正在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現在我又在思考:有必要把“建設世界旅游強國”作為奮斗目標嗎?
國際旅游界沒有這個說法。據我所知,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自稱或宣布是“世界旅游強國”,也沒有關于“世界旅游強國”的國際標準,更沒有什么機構評定誰是誰不是。
從硬件和軟件方面看到與世界旅游發達國家的差距,看到與世界經濟論壇《旅行和旅游競爭力》排名指數的差距,看到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的旅游業都有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地方,不斷增強自已旅游的硬功夫與軟功夫,比爭那頂“強國”的帽子要更有意義。
一部世界史告訴人們:世界上曾經出現過海洋強國、軍事強國、經濟強國等,那是歷史發展的自然結果,不是誰想當就能當成的,而且這個“強”是相對的、變化的,從古到今沒有永恒的“強國”,今天你是,明天可能就不是了。
總之,埋頭辦好自己的事,盡已之力為社會多作貢獻,但永遠不逞強,這才是一個文明國家應有的自信、自重、自尊的心態。
*本文作者:王興斌,執惠專家作者,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原旅游科學研究所長、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旅游報特約評論員,主要著作有“旅游憂思錄”、“中國旅游客源國概況”、“中國出入境旅游國家(地區)概要”。
【號外】想要捕捉文旅大消費行業風向標?想要了解最前沿的文旅跨界創新?想要學習行業大佬最新的干貨分享?想要與行業精英現場互動深入交流?來“2017中國文旅大消費創新峰會”吧!6月13-14日,北京·國際會議中心,文旅大消費頂級內容盛宴等你來!了解會議詳情&報名請戳:我要報名!(提前報名有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