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2017年9月20日,由中國旅游協會、中華環保聯合會等機構共同主辦,執惠承辦的《中國極地旅游論壇暨高端旅游資源洽談會》在北京天倫王朝酒店隆重舉辦,中國科協全委、生態專家伍業鋼出席此次會議并發表演講。
活動以會議和展覽兩部分構成,邀請國內外極地旅游專家、極地旅游目的地、旅游局、高端旅游運營商、極地旅游頂級供應商、戶外品牌裝備商等數百家機構參與,也是我國首次基于極地旅游產業生態系統化梳理的權威論壇。
本次活動以“探索與責任”為主題,圍繞產業、學界及社會普遍關注的極地旅游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資源整合、產業創新發展等問題展開充分交流,為我國極地旅游的快速發展探路敲石、指明方向。
以下為致辭內容:
大家早上好!
關于今天的這次活動的主題探索和責任,我想從一個生態學角度談談我個人為什么我們探索的旅游,我認為極地旅游是一場有責任的旅游。
首先為什么極地旅游對于我們而言是探索?
南極是一個寂靜的、和平的世界,也是一個非常神秘的世界。2005年,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協主席周光召主席到美國在佛羅里達,當時我們帶著他坐著自己開的汽艇在佛羅里達南端一直開到古巴去,他當時跟我說伍業鋼你應該把游艇產業引到中國,我當時體會不深,為什么引到中國呢?
他說:你們這個民族是一個農耕民族,是一個長城內陸民族,對海洋文化還是體會不深,所以游艇是一種文化探索,是向海洋的精神,你們必須面向海洋,才可以了解海洋文化。
十幾年來,我想大家對海洋重視,南海問題、釣魚島問題等都證明我們民族在轉換;另外,現在美洲流行的現在越來越多證據證明中國人可能是首先發現美洲大陸的民族,不管這是傳說還是證據,還是在探索,這就證明咱們這個民族根子里還是有探索的精神。
當旅游作為一種產業,那么探索精神和產業是一個什么關系呢?
今天我想講講我的體會。“極地”首先讓我想到的是70、80年代青藏高原考察,老一輩現在有的牙齒掉了,有些頭發掉了,但是他們收獲的是什么?收獲的是一種精神,收獲的是一種財富,也就是探索精神。當旅游作為一種產業,極地旅游也就需要極地考察和南極考察的精神。
雖然極地旅游我們不能帶回任何的物資,也不能留下任何物資,但是我們帶回來的是一種探索精神,一種民族精神,一種文化的精神。
那么,南極考察精神和環保是一種什么關系?
我一直呼吁旅游業應該是高尚的產業,不光是一種身心體驗,還應該是包含一種高尚民族精神的產業。現在極地旅游中國人數排名第二位,但是我們與第一位之間不是人數差距,而是民族探索精神的差距。
所以旅游極地的探索和責任應該體現出我們希望通過旅游這個產業來帶動這個民族的探索精神和對未來的一種向往,對科學的一種尊重,以及對自然和環境的一種尊重,這就是我們講的南極考察對我們神秘世界最重要的一環。
關于南極
在南極考察里我們最基本知識是整個大陸界面是1400平方公里,其實你可以看到真正陸地的地方也不到2%。
其實所謂南極里還有第二個概念,就是60維度的南極海洋部分,實際上,有科學家認為南極海洋是一個海洋,分布于世界五大洋之外,實際上還有大部分主流認為它是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幾個洋的會合。
南極是孤立的又不是孤立,跟外界有物質交流,所以這個地方冷暖的洋流交界里面生物多樣性是非常豐富的,所以南極又是孤立的、冰冷的,又和外界有非常融合的交流。
南極的冰海是指在大陸外面的冰川,有很多冰山,這里面的冰跟大陸冰,海洋冰是交合的,這個地段就體現了我們所說的冰山也是比較危險的地方,是你靠近陸地,油輪非常壯觀的地方,也是企鵝經常出入的地方,我們知道企鵝是兩棲生物,可以在水里也可以在陸地來生存的。
近些年全球在變暖,冰海不斷擴大,到底怎么回事呢?
這也是科學家想的問題,全球氣候變化很多科學家認為肯定。南極這個地方降雨量非常稀少非常干旱,這個冰的水從哪里來?冰里含的水幾乎占了全球淡水90%,這個水是從什么地方過來的?冰川從什么地方過來?所以這些科學考察里都是非常重視的。而且上面覆蓋的冰,大陸上覆蓋的冰平均有兩千米,這么厚的冰里對大陸的冰川,走向地形地勢又是怎么回事?中國考察站通過雷達可以測到大陸地形地貌還有幾十平方公里的地區,所以整個南極大陸神秘感,這就讓我們不斷的探索,這就是南極考察里非常神秘的地方,這里面就是說冰海,這整個冰海離開大陸里面整個情況不斷擴延離開南極大陸,但是有一邊非常寬闊的冰海的世界。所以你在南極冬天是6、7、8月份你接觸不了,因為整個海洋都是冰。按照道理來講大海里鹽水很難結冰的,但是這么厚的冰海形成機制是什么?靠什么形成的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這個是冰架,一部分是在大陸架上,一部分深到海上,你在海上可以看到這是一個冰山往前推,這個峰也是移動的,部分往海里推的時候會斷裂變成冰山在海里漂流,在海里比較隱藏對船很危險,如果上面和下面有的話就可以看到了,但是隱藏在下面了就看不到。這就是冰山,一部分水上一部分水下,整個就是離開了從冰架離開海里,一部分是冰山,這非常高大就像一座山一樣。這里面英文詞,實際上剛才說過,這是南極里面的冷風這也是南極的自然天然的邊界,人為邊界說是60緯度以南,現在來講如果按照海水和暖流來說應該是南極的前鋒。
科學家把南極分為西南極和東南極,有陸地海拔高度情況,如果你拉一條線從西到澳大利亞這邊,東來講就是阿根廷這邊,下面灰色顏色就是陸地海拔高度,上面是冰、雪的厚度,里面可以看到平均兩千米的冰山厚度就可以看得出來,在整個極地里面來說這就是通過了科學研究考慮的,這些冰雪是多少年前就融合起來的,陸地為什么形成這樣?靠什么東西?咱們都知道大陸里面通過沖刷,地形不斷變化,這個地形變化靠什么?動力在什么地方,為什么有這么多冰雪,這是現在沒有辦法解決的地方。我們可以看到整個南極都是冰,平均兩千米的冰,實際上有2%的地區就像荒漠一樣,因為雨量非常少,這個地區又冷,所以是荒漠的地區,這個考察當中也可以看到這個世界。
我們說南極洋里可以說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交界在這個地方應該說除了他們所謂的南極前鋒冷流之外,交界面之外,其他的跟這三個洋非常交界的,這三個洋生物系統也是交集的,所以這里生物多樣性也非常壯觀的。
這個在冬天12月份是這里夏天,最高溫度是負15度左右,低的時候零下70度,那是非常冰冷的情況,我們旅游旺季大概是11月份到來年3月份左右,也就是這個窗口里可以忍受。
我們要介紹南極里面充滿著非常神奇的就是它的臭氧層,我們知道如果沒有臭氧層光線直接射入地球生物不可能存在的,這里面科學家認為,在整個地區測定出來南極臭氧層有一個窗口,這個窗口是非常巨大的,覆蓋了整個南極陸地,大家可以看到綠色地方是安全的,淺顏色也是比較安全的,藍色中間部分那個地方來說臭氧層是非常稀薄,紫外線非常強,所以南極考察過程當中這個對我們來講也是重大挑戰。
南極的歷史
為什么說張青松教授是我們南極考察第一人從80年開始我們在南極里探索,代表著我們中國人對南極的責任,對人類的責任,對自然的一種責任,也體現了我們科學家的一種探索精神,所以我們知道在南極首先我們是建立了“四個站”:第一個站是85年建立的長城站;第二個是南極長城站;第三個中山站;第四個是昆侖站;第五個是2014年的泰山站。我們期待第五個站的建立,每一個站的特點一會張青松會給大家詳細介紹。
這里面表示了我們中國人對南極考察對科學、對人類的一種探索精神,所以說我們應該給這個科學家們以極大鼓舞,我們算是什么?我們是業余探索者,我們是自己作為一個民族象征,我們到南極考察,到南極旅游,所以說我們不是體現我們個人的精神,而是我們通過這個旅游可以看出我們對自然,對南極,對極地的探索精神,所以我們事業是高尚的。
剛才大家講到《南極條約》這個在當年很不容易,這也是非官方組織里面自動發起的對南極保護,他們總部現在在阿根廷。整個過程當中我們中國從建了“長城站”“中山站”咱們也是對南極有開發資格的國家,我們也參與國家商討和商議,我們也有提議權我們也有這個責任,這是整個南極考察的過程,這里面南極考察里面有很多從1959年1964年1980年一直有各式各樣大家共同遵守的《條約》,這些《條約》最重要的是對南極資源的一種共享以及對和平的利用,以及對環境的保護,這里面三樣東西是最重要的,所以對南極影響里,我們從環境角度出發,包括我們旅游都是嚴格遵守這些《條約》的,有五點很重要:
第一、南極任何活動都必須實施環境評估,這些活動對南極產生什么長遠和近期影響,這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對南極所有動物植物保護。
第三、嚴格控制制止垃圾,怎么進去怎么出來,不能留下任何紀念品,不能帶走一草一木。
第四、油輪要防止對海洋污染和干預,包括游艇和人。
第五、對所有這個陸運海運都有效,不能說在海上或者陸地上就可以丟垃圾,所以說整個利益都屬于這個管轄范圍。
第一點就是環境評估,相信旅游人數和包括我們旅游,所有的這些都是受組織控制以及《條約》管束。所有動植物這里面非常多,這也是我們探索熱點,是保護的對象,也是我們要理解和體驗的對象,所以這里面都可以得到體驗,比如說鳥類,所有動植物。
這里面動物大家比較有興趣,但是植物里我們可能體會不到,這些一般的苔蘚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也非常少,因為是荒漠地區,在當時看起來會很漂亮,但是我們不能腳踩也不能手采,所以說這些鳥類,企鵝大家能夠注意到,但是更重要的是陸地上每一個這些都是經過好幾百年,幾十年,甚至上千年才長起來的,別看因為它的溫度非常冷,濕度非常低,所以說每一個這種苔蘚,地衣生長過程當中都非常脆弱,也需要很長時間生長。這些草本植物非常漂亮,非常稀缺,只有一點點,所以是非常重要的。
南極海洋里有更多生物了,這比較稀缺的,是一種非常透明的蝦,也是有清潔作用的蝦,“手指”非常小。南極里動物植物里包括我們最喜歡看的海豹,這兩種可以看到的,還有這些我們有幸時候都可以看到,還有企鵝就更多了,企鵝里面這里有一個帶子,整個過程剛才說是兩棲生物,可以潛入海底到200米深處,當然也是海豹的食物,最多的時候可以由一千多萬只,所以來說這個是生物鏈,這個海豹也會吃他,這個種群也受海豹控制,這是南極企鵝,也叫巴布亞企鵝,可以看這個頂上有白色的環。另外一種是帝皇企鵝,這個耳朵兩邊是白色的,大家可以去南極時候可以考察,他們可以離開大陸,也可以游到大陸上,所以是兩棲動物。
這里還有很多海鷗,這些都是跟著海浪,海潮做搏斗,在生活當中還有很多海燕,可以在冰冷世界里暴風雨當中可以看到他們英姿,所以來講也是極大鼓舞。所有這些生物構成了南極里面非常神奇的一部分,這也是我們非常需要保護的一部分。最左邊的是一個,就像恐龍那樣,這是鯨魚,恐龍跟海里生物是什么關系?這是化石的,這個是鯨魚,所以從海里到陸地上,從飛天上的鳥到下面陸地的海里面,以及到草,這一草一木都是我們南極所保護的非常重要的,這也是我們探索里面非常驚奇,也是我們所喜歡,愿意見到的生物圈。
第三個嚴格管控和制止任何垃圾,你們到時候可以問張教授,他在南極怎么上廁所的,所以這里面在整個環境保護里面南極是有一套非常完整的措施,不可能留下一點污染物。對海洋污染,輪船污染,對大海的污染這是不可能把垃圾,包括油污污染也是嚴格防治的。
最后對于所有陸運海運,不管陸上還是海上對這個保護要時時刻刻非常重要的。
我們想我們旅游業也是非常熱衷于探索和旅游的一個業余工作者。我剛剛從都江堰回來,我們的旅游業我覺得這十幾年發展非常好,所以我認為旅游業是一個“精神的食糧”是高尚的產業,這一次我去都江堰就體會到了,都江堰是全國旅游景點我見過最干凈旅游景點,所以清潔干凈我們城市和旅游景點,你在五星級賓館,沒有人往地上扔垃圾,我們旅游景點過去十幾年垃圾成堆,變成大家都去糟蹋的地方,一起開發旅游,這開發不是腦袋里探索精神和人文高尚情懷,而是去體驗索取的行為,我們作為旅游工作者怎么把這個產業變成高尚產業,我想這是我們所有的人都需要思考的問題,這個極地旅游也就給我們帶來更加崇高的目標,這也是使我們產業和靈魂能夠更加升級一個非常重要的平臺。所以我想極地旅游里包括這些美好的東西,都會使我們的產業,使我們事業能夠得到更好提升。我想中國旅游事業,我們剛才看到圖片里,我們已經是第二大國家了,但是我們精神上怎么樣超越美國,能夠使得我們在整個旅游業里面能夠有更進一步,這不光是說我們從人數上的問題,我們一定把這個產業說到底,就是要變成一個高尚的產業,變成一種民族探索的產業,這樣來說對于我們自己本身的經濟也好,對于我們本身的事業也好,大家的信心也好都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鼓舞。我愿意為大家做服務!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