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2017年9月20日,由中國旅游協會、中華環保聯合會等機構共同主辦,執惠承辦的《中國極地旅游論壇暨高端旅游資源洽談會》在北京天倫王朝酒店隆重舉辦。
本次活動以“探索與責任”為主題,由會議和展覽兩部分構成,邀請了國內外極地旅游專家、極地旅游目的地、旅游局、高端旅游運營商、極地旅游頂級供應商、戶外品牌裝備商等數百家機構參與,圍繞產業、學界及社會普遍關注的極地旅游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資源整合、產業創新發展等問題展開充分交流,是我國首次基于極地旅游產業生態系統化梳理的權威論壇,旨在為我國極地旅游的快速發展探路敲石、指明方向。
討論環節:極地旅游產業發展的潛力與抓手
Q1: 如何定義極地旅游
Q2: 當極地旅游遇上脆弱的生態環境?
Q3: 中外極地旅游發展對比,以及中國極地旅游發展的抓手?
主持:執惠創始人兼CEO劉照慧
嘉賓: 中國海洋大學極地研究中心研究員 董躍
資深南極專家 姚松喬
Abercrombie & Kent 中國區首席運營官 樊娜
飛豬首席設計官 嶗山
以下為執惠根據速記內容及現場錄音整理的圓桌研討內容的下半部分(略有刪減):
劉照慧:上一個環節我們已經把“極”的概念做了很好的延伸。下面我們聊聊另一個問題。
我剛才也提到一個觀點,以前涉及到“極”的資源,大家都會說這是有錢人才能去的,而現在高端旅游已經趨向于大眾化、年輕化和平民化;另外,“極”的資源里面也有非常多的不確定性。所以關于資源的掌控、目標人群的獲取以及中間的服務,這里面有一個問題,就是從產業和研究層面我們怎么能夠找到可持續性的發展路徑,我想這可能會涉及到對于用戶的理解還有產品的理解,以及和資源的結合。
這個層面我們還是從樊總開始吧,A&K做產品有幾十年的歷程,有非常多新鮮的想法。但是高端用戶群也好、極致資源也好,他們的可持續性、可重復性都會有一些問題。從產業層面來看,A&K能夠持續四五十年的歷史,能夠持續性地吸引一代代的游客,并且能夠讓年輕人越來越認可,這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遇,您首先怎么看這個挑戰?
樊娜:這里其實有兩部分內容,一個是從你剛才說的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去看,對于南北極這樣非常稀缺的目的地,我非常認同剛剛姚老師說的,每一個從業者都應該是環保者。
在這一點上,我覺得A&K應該是行業里的一個非常好的案例,我們在做旅游的同時也在做環保。1982年A&K已經建立了自己的基金會叫做AKP,建立這個基金會是因為我們發現在我們去各個目的地旅行的同時,不管是去南極還是去歐洲、亞洲的任何地方,你都會給當地的環境和文化帶來一些影響,我們怎么樣在旅行的同時減少和降低這些影響?所以我們當時建立AKP的目的就是從生態環境、健康、教育、經濟發展四個方面去降低對當地的影響,同時能夠給當地人更多的一些機會。
南極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我們在南極從10年前就開始了一個以“氣候變化”為主題的旅行,由一個著名的極地氣候研究專家James Hilton——他是一個非常著名的研究員,也是《Lost Horizon》(編者注:中文翻譯名稱《消失的地平線》)的作者——由他來帶領著我們的客人去極地旅行。在這個過程當中他不僅能夠分享自己的知識,同時我們也可以有機會去到美國的科考站學習。A&K通過慈善基金會AKP在過去30年給James教授和美國的科考站貢獻了30萬美金的科學研究的儀器,所以他們能夠更好地通過這些儀器對氣候變化研究做出貢獻。
這里大家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看下我們A&K的網站,在每年的11月份到次年的2月份我們在網站上有一個項目——企鵝直播,這個非常有意思,可以24小時觀看當地企鵝在棲息地的活動和分布情況。
劉照慧:我記得BBC之前推過這樣節目。
樊娜:對,這對于我們來講是一個長期項目,大家在網站上都可以觀察到,所以這個是把可持續發展概念結合到我們的產品和客人出行體驗當中去的非常好的一個例子。
劉照慧:謝謝樊總。姚老師,我一直想問你剛才提到的一個概念——每一個人都應該是‘極地推廣大使”,那么誰來教他們成為大使?怎么落地?如何能讓更多人有這樣的意識?您的機構可能是致力于在教育方面能夠讓更多人接受這樣一個概念,但是僅憑這樣一個機構還是勢單力薄,有沒有其他更創新的、更快影響這些人成為大使的一些方式方法?
姚松喬:我覺得這個問題非常好。我作為一個年輕人剛剛開始創業,也是深深感到我們現在所面臨的所有問題,不管是環境問題還是可持續發展問題,都不是一家機構就能夠解決的,也不是一個行業能夠解決的,必須企業、教育行業、學校、政府包括非盈利機構和基金會共同努力,所以我覺得相互之間的借力和協作是非常重要的。現在我看到的這個空缺是,很多人去南極以后回來并沒有成為南極大使,有可能只是炫耀我去了一個馬上要消失的地方。所以作為一個機構,你價值觀非常重要,這也是能夠吸引我們千禧一代和年輕消費者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你的品牌背后代表的是什么樣的意義。因為我也算是Y世代吧,不能算是Z世代,我們這一代人對于品牌是有很強的批判性的。
比如之前京東的藍鰭金槍魚事件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這個事件給京東的名譽帶來了很大的損失,包括阿里巴巴也有金槍魚的類似事件,所以年輕人對于品牌是有批判心在的,但是如果一個品牌能夠一如既往地堅持你的價值觀和教育,那么年輕人的黏性也會很強,所以對品牌本身也是有一定的挑戰。
那么如何影響整個行業,甚至所有去南極的人?我覺得有幾個維度也是我現在在思考的,一個是怎么保證去到南北極的人能夠成為大使,這個要靠關于南極的國際上的規定,靠我們從業人員的專業培訓和專業知識的講授,還有一個就是要靠去過南極的人回來進行傳播,因為這些人是會影響他身邊的人再去南極的。他如果跟別人講哎呀去南極可好玩了可以撈蝦吃,那別人就覺得哦原來去南極就是這樣一個感受;如果他說去南極你才能真正感受到人類的渺小和生命的可貴,那有可能再去南極的人就會變成另外一種形式。
所以我們經常說南北極不是動物園,而且我們這一代人也沒有興趣去動物園,去動物園我們會感覺動物都很可憐,為什么要擺在那里受人觀賞。而極光是太陽風形成的現象,我們不能控制太陽風什么時候來,什么時候跟大氣層產生變化,但是剛才嶗山總提到的就非常好,你可以有不同的選擇路線,比如我們可能價值觀不同,我吃素我不吃海鮮,所以我可能更愿意了解帝王蟹養殖背后故事,如果有這樣一個自由度的話我覺得空間還是很大的。
劉照慧:謝謝。董躍總,在立法層面上,各種法律、行政法規在落地、執行和監督上有沒有一些更好的保障手段?大家知道我們其實在各個領域制訂了各式各樣的法律法規,但是在實際落地和執行的時候卻有很多漏洞,這一塊兒我們在制定一個新的法律法規的時候,如何保證它的可執行性?以及和產業之間的地帶到底該怎么控制?
我的意思是我們不要過多地限制產業的發展,但是要保證它健康地發展。這里面可能有很多立法者不僅僅是從旅游的維度去看,但一旦結合到旅游的時候,勢必會造成一些間隔,這個間隔中間的專業度怎么把控?
董躍:謝謝劉總,這個問題其實也是我一直以來思考的問題。今天這個場合我也想把我在整體的極地旅游的政策和法規上的一個最新想法向大家匯報一下,可以概括為三句話。
第一句話是,當務之急應該正式放開南極旅游。因為大家知道迄今為止國家旅游局還沒有把南極列為我國出境游的目的地,這也是很多非政府非官方組織行動打著各種各樣的名義和形式,純粹旅游只是其中一小塊的重要原因,實際上我認為這一塊我們應該放開。從游客人數以及登陸人數來看,去年游客人數我們排在世界第二,登陸人數排在世界第三。今年到目前為止無論是游客人數還是登陸人數我們都是排世界第二,我們跟美國的距離在迅速拉近,實際上南極旅游和各類活動已經成為了一個巨大的產業和現象,到了不能不正視的地步。
第二句話是“積極推進、全面促進北極旅游”。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北極對于我們國家的戰略意義非常重要,可以說在剛才提到的幾個提議當中北極的戰略意義是最重要的,無論是它的航道還是它的資源,這些年來我們國家一直是在推進、增加我國在北極的影響力,按照國家的政策術語就是“增強有效存在,從極地大國向極地強國邁進“。我覺得我們旅游產業,包括衍生的大旅游的概念,實際上是一個很好的把手,我們通過我們的經濟實力和人員素質的提高,把我們經濟上的影響力、我們的價值觀以及我們中國人的新生一代的素質和形象推廣到北極地區去,推廣到沿途這些國家去,這實際上從我們這個行業的角度來講對于國家的戰略應該是很有積極意義的。
第三句話是“未來要貫通五極”,換句話說對于現在我們提到的極致旅游的概念,它們之間既然有法律和科學上的共通性,我們就應該在政策和法律上爭取把它貫通起來。至于您提到的可持續的問題,我這里越俎代庖一下,剛才劉總提到這個“極”的解釋當中有一點是“奢華”,我在底下聽到有一些不同的聲音,我這里替您解釋一下,這個“奢華”不是物質的奢華之旅,而是精神奢華之旅,就像剛才甄浩總提到的,到了極地才能感覺到人生可以留白,可以很從容地去過一段時光,因為大家知道南北極地區信號不好,像北極很多地區都是無線電靜默,是不允許用手機和WIFI的,南極也是信號很差,所以我們可以有一段很從容、很悠閑的時光,而且可以增長很多環保的理念、地球的理念。
實際上極地的問題是全球造成的,不是極地活動造成的。剛才各位專家沒有提到,目前海洋最大的問題在極地也很厲害,就是微塑料的問題,比如現在盛行的外賣的塑料包裝。在最新的海洋生命的科考數據當中,已經發現在南北極的海洋生物體內,微塑料含量已經很高了,這些經過食物鏈最后都要回到人類體內,所以這方面概念的加強也是未來極地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個保證。
所以從立法來講,我覺得更多的應該是本著促進的目的,一個宣示國家形象的目的。當然我國目前對于極地的立法在極地的落地實際上還是有困難的,這里我也提一點我的想法。我舉個例子,剛才提到極光的問題,我在搜集相關案例時候,發現去年還是前年,在冰島發生過游客毆打導游的事件,就是因為這一路上導游不停地說有極光,大家都很期待,但那時候好像是極晝季節,到了北極以后沒看見,游客就把導游打了一頓。國家的法律只能管宏觀層面,我倒是覺得當我們旅游產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們自己的行業自治,相關的行業自治組織、自治協會應該及時地成立,有我們這個領域的獨立的規則,可能就會實現落地的作用。就像IAATO(國際南極旅游組織協會)一樣,雖然只是一個協會,但它是由最厲害的八個南極郵輪公司組建的,誰敢不聽話,不聽話就到不了南極,因為現在航空還是很弱的一個手段,主要還是靠船。所以我們行業自治的話,未來組織和規則的形成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希望咱們執惠能領風氣之先,在這方面做出貢獻!
劉照慧:謝謝董老師對我們的期望。董老師幫助我闡釋了對“奢華”的理解,高端旅游不是說五星級七星級酒店,不是豪華勞斯萊斯接送,在物質上它是有限度的,而在精神的體驗和提升上有巨大的空間。A&K的產品可能在肯尼亞搭一個賬篷,自然條件很差,但是你體驗到的是星空、是野趣、是大自然的饋贈。
關于飛豬的產品,飛豬是如何把旅游產品在精神層面上設計出更多的延伸空間的?有沒有什么訣竅跟業者分享?
嶗山:訣竅倒不多,我個人覺得其實做旅游,每天都面臨著很多的選擇和不確定性。剛才姚總說的對去南極旅游的游客的要求,在座的如果都是行家,大家都知道這是我們做南極旅游的基本要求。在體驗了船上的引導和氛圍的營造后,基本上你回來以后就是一個環保主義者的半成品了,或者你腦子里已經有這一套概念和邏輯了,因為這是環境中必須涉及的。
甚至舉一個例子,當年我跟高曉松商量去南極那幾集《曉說》做什么主題的時候,他說我是不是要講南極環保?我說環保已經講太多了,船上全都是,你應該站在更高的維度上講人類學。我記得很清楚我們一邊吃一邊聊,最后我給他一個概念,我說你講大航海吧,整個大航海的概念遠比南極一個地方的科考概念要宏觀得多。講大航海可以讓大家以更高的維度重新審視我們的時代到底是怎樣的,我們中國的機會下一步應該是怎樣的,我覺得“一帶一路”就是新時代的大航海。
前一段時間阿里巴巴舉辦了18年年會,當時我個人覺得阿里巴巴的國際化其實跟大航海是一樣的,甚至舉一個不恰當的比喻,現在中國互聯網已經營造出了足夠高的勢能,可以沿著“一帶一路”順勢而下,這個甚至有點像當年的東印度公司,當它的勢能積攢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是可以俯沖而下的。所以在這里面我們其實往往要做的是一個引導。
我們做北極也一樣,就是把你引導到這里來,我讓你看到極光,或者讓你到了北極,去年我們北極產品的客戶滿意度達到了99%。99%是什么概念?我們干什么事情現在都喜歡講數據分析,我看了大家的評論,評論里所有人都覺得看到北極光了你自然就會想到生命,你看到北極光的時候不會想到KPI考核。去南極也是一樣,這個人只要不是太愚魯,他去到南極自然會想到人跟自然的關系到底為何,所以我覺得我只需要用最低的成本讓更年輕的一代盡快去到南極或者北極這樣能啟發生命思考的地方,而不是真要等到他們快退休甚至已經退休了。
當然我父母也是退休了,我對他們足夠尊重,這個沒有任何不尊重的意思,但是畢竟他們已經退出了社會主流貢獻體系之外。現在30-40歲這一批人才是在社會主流貢獻體系內,如果讓他們提前地、形而上地去看待整個生命和做的事情,這個就好像年輕人在人生中碰到事情會糾結是左還是右,碰到困難是該回頭還是前進?但如果當你去思考生命,而不是思考生活,你往往就已站在了生活迷宮之上,你會清楚地知道出口在哪里,我現在該往左還是往右,是回頭還是往前走。
所以說我當時來阿里巴巴之前有很多選擇,但最后為什么我到了阿里巴巴?我覺得就是拜南北極所賜,我站在自己生命的上空看我的迷宮出口。當時我們CEO有一句話打動了我——“你現在雖然做了十幾年的中國頂級旅游,但你每年不過是服務那一兩百最頂級的人”,也就是中國福布斯榜排名靠前的基本上我都服務遍了,“但是現在是普惠時代,你應該把你積攢的技能和你所擁有的專業知識應用到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年輕人的消費升級上去,這才是大功德”。說白了當時阿里巴巴條件不是最好的,但是當我面臨眾多選擇的時候我很清楚——OK,就選擇這個。
現在其實也是一樣,我們只要給現在的年輕人開一扇門,他們足夠聰明,我是絕對敬畏80、90、00后這批人的,只要給他們開一扇門,他們自己會找到他們的生命、會找到他們的價值。
劉照慧:謝謝嶗山總,很精彩!
我們聽到的核心內容就是站在更高層面思考旅游的意義和人生的意義,我們其實看到了旅游帶給我們人生不一樣的變化。
我特別認同一句話,沒有人能夠替代別人的旅游體驗,暗含的是沒有人能夠替別人活一個人生。所以我們不管做產品也好,在產業層面也好,都是在為別人的生命意義探索做更好的服務,旅游應該是一個高尚的產業。
不管是“一帶一路”,還是阿里巴巴,互聯網帶給我們很多大的空間。大航海時代到來,不僅僅是探索地表上的資源,其實還有心靈、思想等更多方面的精彩探索,這些都可以成為旅游的內容,也都能成為旅游的意義。
現在很多年輕人會糾結,我有一個經驗 ,我認為接觸三方面東西會讓我們不那么迷茫——接觸讓我們敬畏的大自然,讀更精彩的書,和更精彩人對話,都會讓我們更快地意識到旅行的意義和人生的意義。
我很榮幸正在跟更精彩的人對話,感謝臺上的幾位嘉賓!感謝在座的朋友們,謝謝大家!
*本文為2017《中國極地旅游論壇暨高端旅游資源洽談會》之《極地旅游產業發展的潛力與抓手》圓桌研討的下半部分,點擊鏈接查看研討 上半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