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最近一段時間里,我的判斷是下一波中國互聯網如果想回暖的話,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是由供應鏈和to B行業的創新來驅動的,所以這是供給側。回到我說他們過去存在的問題以及可能有的解決方案,如果要做改革的話,有哪些變化可能實現他們的創新,實現效率成本改變?
首先我先講下半場的意思,我估計大部分人應該對于下半場是什么意思是缺少概念的。“下半場”這個詞是去年上半年提出來的,而且這個詞提出來之后,在整個行業,包括國家產生了比較大的反響。下半場到底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會有下半場這個說法?這個下半場是幾個層面,一個是我們美團點評這家公司要進入下半場,一個是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這個行業我們認為要進入下半場,一個是中國的產業、中國的經濟要進入下半場,全球的經濟和政治,我們認為也要進入下半場。
1、宏觀經濟背景對企業精細化經營的要求
我先從全球講起,我們這家公司雖然是一個只有3萬5千人的公司,只有一千來億人民幣的市值的公司。但是我們極度關注宏觀,宏觀是極其重要的。宏觀一小點點的波動,其實對于微觀,對于我們每個生存的實體,我們的人類,我們的企業都是致命的打擊,致命的傷害,所以我們這家企業是極度關注宏觀的一家企業。
所以,最近一段時間,整個宏觀在發生非常大的變化,發生極其大的變化。比如川普上臺這件事情,川普這個人我個人認為是沒有什么太大的問題,但是這個事情所標志的意義就大了,川普應該是美國歷史上的一個特殊存在。
美國這個國家,長期以來從二戰以后基本上就是全球的價值觀標桿,道德楷模,倡導平等、自由、包容這些理念,倡導民主、科學,但是川普上臺之后,美國在這些他們被認為做的非常好的普世價值觀踐行上產生了巨大的撕裂。
我講幾個例子你們就知道了,一個是科技業有個大佬叫彼得.泰爾,英文名叫Peter Thiel。這個人他是非常牛逼的,是PayPal的創始人,PayPal就是美國的支付寶,是Facebook的天使投資人,Facebook非常非常小的時候,投了Facebook50萬美元。
所以,也是在Facebook董事會上,在去年出了一本書流行到中國來叫《從0到1》,所以在整個的互聯網科技圈影響非常大。這個人的長處就是獨立思考。當川普競選的時候,整個硅谷的精英們都是反對川普的。只有Peter Thiel這個人支持川普。
在過去的美國,他支持川普也沒有什么大事。美國人有一點很有意思,比如說美國鄰居兩個人,在打官司,兩家產生糾紛在打官司。兩家一邊打官司,也并不太影響這兩家其它交往。他們認為打官司只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他們繼續交往。
但是這次發生了什么,Peter Thiel因為支持川普導致Facebook董事會要把Peter Thiel趕出去,在美國這是一個非常痛苦的事情。
我再回到中國來,今年應該是年中的時候吧,人民日報上以一個著名的權威人士的口氣發了一個社論。社論說我們中國經濟要進行L型走勢,大寫L,L型走勢就是下一個臺階之后是橫著的。
過去這是從來沒有過的,從1978年小平同志改革開放以來,這是第一次出現了一個叫L型走勢的提法,過去我們一直都是一個高歌猛進的經濟體。那為什么出現一個L型走勢這個事情呢?我把時間再稍微往回拉一點,回到2012年,2012年中國經濟是一個標志性的一年。
2013年的時候,我當時把我負責的事情交給我們其他的同事了,我去探索新的業務,我那時候正好有點時間研究。因為我認為我們是做O2O的,所以我們就看一看美國O2O市場發展的情況,以及美國人對O2O的未來怎么看待。那個時候2013年的時候,O2O這個詞在中國是火的一塌糊涂。當時有兩個概念非常火,一個是O2O,一個是互聯網思維。這兩個詞都火的一塌糊涂,非常巧的是,我在那個時間點去美國搜索O2O和互聯網思維的相關資料,發現一個讓我非常震驚的事情,這兩個詞都是中國人造出來的。
也就是說當時在美國的Wikipedia上,基本上很多人關注的關健詞,在Wikipedia上都可以搜到,但在2013年Wikipedia找不到O2O和互聯網思維這兩個概念。這說明什么呢?這說明這兩個詞在英文世界上被沒有被廣泛使用,或者說這個詞是中國人造出來的。中國人創新能力還挺強,中國人創新的事,中國人不知道自己在創新。美國人真正知道O2O這個詞是怎么知道的呢?是李彥宏說他要花200億進入O2O這個市場,然后美國資本市場就問,什么是O2O,怎么出現一個O2O的東西,李彥宏要花200億?
美國人完全蒙了:突然出來一個叫O2O的東西,然后一個市值五六百億美金的公司說要花一半的資金干這個事情,這到底是一個什么事情。
所以,當時李彥宏花了大量的時間跟他們解釋什么是O2O。所以,我們在國內搞了很長時間的O2O,真正把O2O出口到美國的主要就是Robin(李彥宏)。
之前,比如說美團也好,點評也好,我們去融資,找美國投資人融資,說我們是中國最大的O2O企業。他們說什么是O2O,沒人知道,而且也沒時間聽我們講。因為我們江湖地位不夠,說你們一幫傻逼搞一個名詞來騙我們,直到Robin說O2O的時候大家才重視起來,說連他都想做,好像這是個事。
所以O2O這個詞是中國傳播到美國去的,是中國人在教育美國人。我們在世界科技領域的創新里面第一次領先全世界了。那為什么O2O這個詞在2013年會那么火呢?我當時發現這個現象以后,我就非常驚訝,我就回來觀察中國的情況。我發現了一個讓我非常震驚的事情,O2O這個詞不僅是在互聯網圈內,投資界、媒體火,而且出現了一個新現象,在傳統行業非常火。而且在傳統行業比互聯網科技和媒體圈還火,這是中國互聯網上的第一次。
中國互聯網歷史上所有的新概念,新名詞的傳播規律都是什么?都是投資圈、媒體圈和互聯網圈、創業圈先火,火完了之后,然后才是傳統行業有選擇的跟進。也就是這個傳播過去一直是這樣一個路徑,但是在O2O這個詞火的時候,路徑反過來了,傳統行業這幫人比我們還熱衷。而且很有意思的是在O2O之前,我去參加所有的互聯網會議,很少見到傳統行業的人來參加。即便來參加,他們也說是來學習的。O2O這個詞火了之后,發現很多傳統行業的人來參加,而且他們也在大談O2O,說O2O怎么著。而且很有意思的是,我們說到底什么是O2O,他給我解釋半天,發現兩個人說得還不太一樣。
這就是2012年、2013年發生在中國一個非常奇葩的事情。那么到底是什么導致O2O這個詞在中國這么火呢?在中國傳統行業這么火呢?其實原因非常簡單,2012年發生的事情,2012年中國的自有服裝品牌都出現了大規模的整個全行業的庫存積壓。服裝行業的庫存積壓是非常恐怖的,基本上出不了就倒閉,因為服裝這個行業是什么?是春天做夏天的衣服,夏天做秋天的衣服。所以,庫存積壓意味著什么?是春天做完這批衣服之后,到夏天沒賣出去,到夏天快過去的時候,發現我庫存積壓了。他沒賣出去,錢就回不來,而且這些擠壓的庫存,夏裝到明年夏天才能賣。
糟糕的是大家都是買流行時裝的,明年夏天,去年的款式就沒人買了,所以服裝這個行業里面一旦出現庫存積壓,貶值速度是非常快的。它跟礦泉水、快消品不一樣,積壓一年不要緊,主要是倉庫的成本,明年還能賣,服裝明年就不能賣了。所以,基本上服裝行業出現積壓,就是倒閉前的信號。那服裝行業為什么在2012年出現庫存積壓呢?這個事要往前說,中國的服裝品牌基本上都是在90年代成立的,在過去的這些年,他們活的太滋潤了,他們活的方法太簡單了。我給你講一下做服裝企業有多簡單,就是跟他們比,咱們這個做O2O實在是太難了。
服裝企業基本上就做幾件事這個公司就能成,第一,在央視打廣告。而且這個廣告不需要非常巧妙的廣告設計,不需要特別高端的廣告市場人員。非常簡單,比如說你能記住某些服裝公司他們的廣告差別嗎?你記不住,你是記不住的,他們打的是完全沒有品位的,無差別廣告,這是第一,這是他們過去的市場營銷策略。
第二,擴張發展是開店,從一線城市開到二線城市,二線城市開到三線城市,三線城市開到四線城市,現在都開到我家鎮上去了,總不能開到村上去吧。所以,市場滲透到頭了。但是變化出現了。第一,當新一代的90后成為消費主體的時候,90后的經濟水平,他們的文化,他們的個人追求跟我們這一代,不是你們這一代,是我這一代的人不太一樣了。我告訴你不太一樣,不是不一樣,是走到了完全相反的方向。
比如說在我初中的時候,我周圍的同學如果買一件衣服的話,不敢自己買。就是幾個同學比較好,大家買同樣的衣服,以確保我是主流的。明白吧,確保我是主流的,所以能出現一種情況,就是一個里面會有一個款式的衣服,一個學校里面1/3的人在穿。這就是大家每個人不自信,這個經濟發展,社會發展,文化發展不自信。
因為不自信,就有羊群效應,大家追求統一化。大家看90后,現在是什么情況呢?他的信息輸入,經濟情況,包括學校的教育,他們都有個性化,自主獨立,他生怕跟別人一樣,他覺得我要跟別人一樣就太丟人了。所以,他們開始追求個性化,追求自己的標簽,所以整個消費的追求走向走到了過去完全相反的方向去。
如果這個時候你的服裝還打一個完全沒有差別化的廣告的話,他們的廣告其實不管怎么打,他們就打一個意思,就是說我是一個大品牌。但糟糕的是,當大家足夠個性化,足夠追求自我的時候,大家不喜歡大品牌了。大家都生怕自己穿一件衣服的時候在街上撞衫了,大家知道撞衫這個詞吧。這個時候,你那個打廣告的方法已經跟你的消費者完全相反了。
2、互聯網的發展導致營銷渠道、營銷成本發生變化
消費者的注意力從電視里走出,看電視的時間越來越少,玩游戲,在網上看小說,在網上看視頻。所以,傳播消費者消費的注意力的平臺發生了變化。消費注意力發生了變化,你在央視打廣告就不管用了,現在年輕人誰看央視。這個原因導致過去的營銷平臺不管用了,新媒體的出現,他們又沒有及時學會新媒體營銷怎么做。幾個要素放在一起導致什么呢?導致2012年他們的路走到頭了。
我只是舉服裝行業為例,那接著我告訴你們,在2012年中國的傳統行業全都是這樣子的。而現在2012年之后,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注意一個事情,就是互聯網公司終于可以在A股上市了。在過去互聯網圈里面,整個主流互聯網根本看不起這些公司,在A股上市之后雞犬升天。
在2013年左右的時候,當時還有一波科技股在美國上市,也有人覺得那個公司不咋地。怎么出現這種情況?
找資本市場那些投行的人來,花旗、高盛的人聊天,問為什么這些公司上市能拿這么多錢,人家還虧損,一直虧損。你們知道A股是非常非常貴的,離譜的,美股也是這個樣子。
所以,你可以解釋為A股股民中國股民不會炒股,不知道該值多少錢,所以亂定價亂炒股。美股是比較理性的,仍然出現了互聯網公司上市之后估值高于我們認為的客觀估值。所以,我當時就問了投行的人,我說怎么出現這種情況,估值怎么這么高呢?投行的人給了我一個答復,我認為這個答案是非常深刻的。他說你覺得估值高對不對?那我問你一個問題,你去看一下傳統企業他們的增長評估。
比如說你看美國,某著名連鎖餐飲品牌的增長率是多少你知道嗎?2%,2%是什么意思?2%的意思就是說買這個公司的股票還不如把錢存銀行拿利息,每年只漲2%。
資本市場有非常多的錢,但是傳統行業又不漲,所以這地方就沒地方去了。錢沒有地方可去的時候怎么辦?錢沒有地方可去的時候,就是有個人跟他講一個可能性,他都愿意去掏錢。
錢可投資的標地變少了,比如說最近歐洲還出現另外一個事情。歐洲多個經濟體出現了負利率,你們知道負利率嗎?負利率你把錢存到銀行里面,比如說今天存一萬塊錢,明年這個時間點你要給銀行交300塊錢,不是銀行給你300塊錢,是你要給銀行交300塊錢,這就是負利率。
我跟你們講,你們如果之前沒有了解過負利率,沒有認真體會過負利率的,我建議你們回去有時間認真體會一下負利率意味著一個什么樣的事件。因為這樣的原因導致什么呢?導致整個互聯網在A股被炒上天了。
這是中國2012年、2013年發生的事情,整個中國傳統經濟走到2012年、2013年的時候,掉了一個非常深的坑。其實從那之后,會出現互聯網的泡沫,在2014年、2015年出現了非常大的互聯網泡沫,原因非常簡單。
就是當整個傳統經濟都不漲的時候,錢沒有地方可去,所以他們就開始投互聯網,大家不懂市場,大家都不懂,網民、投資人都不懂互聯網市場。因為錢沒有地方可去,這時候看互聯網公司都做得很好,就投資互聯網。一開始在二級市場買股票,就在A股買股票。
后來發現在A股買股票,股票沒啥買,就不去A股買了,咱們去買沒上市公司的股票。所以,他們組基金,人民幣組基金買沒上市公司的股票。沒上市公司的股票過了一段價格也搞上去了,公司融資是天使ABCDE輪,然后一直往下,最后上市。他們最開始買上市公司的股票,公司很快漲上去了。所以他們去買前面一輪,因為上市之后,可以漲十倍、二十倍,買前面一輪就買F輪、G輪、E輪的,買即將上市的。過一段時間這個也漲上去了,那么多人買D輪的,過幾天D輪也漲上去了。然后說我們就買C輪的,買B輪的,買A輪的,最后就天使漲上去了。
所以,就會出現一個公司還什么都沒有,剛起一個團隊,估值就2億美金了。光一個團隊剛開始就2億美金了。
這是整個中國經濟走到2012-2016年走到這個周期里,大家終于從最開始的開始尋找出路,到最后這四年里最后接受了說我們經濟要走L型走勢。所以這個時間點大家對O2O這么熱衷、這么向往很像什么?
在2012-2016年這個過程中,就是中國經濟,其實準確來說是世界經濟在過去的路走不通了,大家紛紛也要去求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要向哪里走的過程,就是這樣一個過程。在這個時間點,O2O和互聯網思維被提出來,認為是中國經濟的出路。所以這是中國經濟+互聯網。
互聯網從大概90年代末進入中國到現在20年左右,過去的20年是互聯網的黃金時代,在過去的20年里的中國只有三個行業值得去從業的,互聯網、金融、房地產,其他行業都是入錯行。所以在過去的20年整個中國互聯網飛速發展,所以現在整個中國互聯網加起來市值大概有1萬億,所以從零起步,大概20年時間,發展速度非常快。尤其到2010年左右移動互聯網普及的時候,又一波新的浪潮,出現了很多新的公司。
但是走到2015年到2016年,整個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出現了新的癥狀,新的情況,新的情況是什么呢?第一,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的轉型基本完成了。移動互聯網的驅動力是智能手機,也就是智能手機用戶量不怎么增加了,原因非常簡單,過去沒手機的都有了,有手機的用戶上一代都換成智能手機了,連我媽哪兒也不去,不工作,只跟家哄孩子,都搞一個手機,沒有人沒有智能手機了,所以這個市場紅利就完了。
事實上整個移動互聯網的體量就是幾個數乘起來的,一是手機數,二是手機上的APP數,三是每個APP的使用時長,就這幾個數乘出來的。
所以最大的第一個數手機數沒了,停了,這是第一,手機數增長停滯。第二,我們觀察到了一種非常可怕的現象,用戶在手機上,過去一段時間里是不斷地裝APP,現在在不斷地刪APP。你們可以回憶一下你們過去有沒有刪過什么APP,或者你換下一個手機的時候只裝了幾個。
我們給非常牛逼的投資人做了非常廣泛的調研,調研之后說只有11個APP能穩定在留在消費者手機上,只有11個APP。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大量的APP沒了,事實上我們觀察今年Q3 Questmobile出的數據看,不少APP的量都在跌。當然還有很多在漲,漲的主要是體量大的,體量小的在減,這件事情很恐怖的。
所以最近一段時間大家看風投都不投錢了,因為沒有新興公司出來能拿到錢。
還有一個非常恐怖的,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里面,你想從一個APP跳到另外一個APP,門檻是非常高的,大量的APP之間是不支持跳轉的。因為不支持跳轉,導致用戶都被留在一個APP上去了,因為沒有這種搜索引擎的分布式、去中心化的流量分發渠道,現在在移動互聯網上的流量分發渠道,APP你要不下載怎么辦?只有兩個途徑,一是買電子市場排名,二是買手機廠商預裝。只有這兩個選擇,這兩個渠道能推的量非常非常少,所以馬太效應非常強。
所以我們觀察美國互聯網再觀察中國互聯網,兩個國家的互聯網出現了同一種情況,過去這些年互聯網整個行業的市值在快速上升,但是我們來看這個市值分布的話有一個非常恐怖的現象,美國互聯網的市值主體都被三大互聯網公司占了,其他公司都是很小很小的,三大互聯網公司就是facebook、亞馬遜、Google,除了他們之外,其他互聯網公司很小,小兩個數量級,中國也這樣,都變成騰訊和阿里的了。
還有一個事情,過去手機廠商因為業務快速增長了,所以商戶對利潤、毛利空間也比較大,對利潤追求也非常強烈,他們不漲的時候就要賺錢,賺錢怎么賺呢?因為消費者買了手機,手機就那么貴,他賺錢的方式就是向預裝和電子市場要做推廣的人收費,而且每年漲得非常厲害。
我們估測2017年預裝費和電子市場費用會比2016年漲30%,這些要素加在一起,對移動互聯網公司來說是非常恐怖的,第一,手機數不漲了,第二,消費者的卸載,第三,推廣費用漲30%。所以整個中國移動互聯網在2016年我認為就是一個分水嶺,未來中國的移動互聯網,明年移動互聯網會非常慘烈,很多你們想象不到的公司會死掉。當然了,我們美團點評應該會更強。
我繞了這么遠的路講全球經濟、政治,中國的經濟,傳統行業和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其實本質上都是同一件事,我們如果按照企業發展三段論來看的話,你們聽說過企業發展三段論嗎?企業發展是三個階段,是市場驅動發展、領導力驅動發展和創新驅動發展。
如果以這三段論來分析全球、中國的互聯網的話,全球經濟、中國經濟和互聯網經濟都是同一個問題就是市場驅動的發展結束了。
全球化與科技這兩個要素是整個全球經濟的主要增長引擎,但糟糕的是,從2012年到現在為止,這兩個引擎熄火了,科技已經很久沒有突破了,如果科技在未來的十年里沒有突破,未來的二十年就一定會有戰爭。
剛才我們提到的Peter Thiel,在二零零幾年的時候就說到了一句非常經典的定義,他應該對世界的發展花了很多時間思考的,他就說我們的科技很久沒有突破了,我們要出問題了。現在來看的話,在生物科技和新能源以及人工智能這三個方向里面,大家看起來有苗頭,但是還沒有形成真正的可以產業化的突破,這是全球經濟。
中國經濟在過去一段時間市場紅利是什么呢?第一是人口紅利,就是人口成本低,人口基數大,因為這樣的原因,我們可以在全球化的浪潮里面成為一個生產工廠,所以出口是我們第一大增長驅動力。第二是房地產,第三是消費,因為經濟增長,消費就必然形成新的驅動力。糟糕的是,這三個驅動力都沒了,因為我們的房地產老漲,出口的紅利沒了,人口紅利沒了,我們現在人口老齡化非常嚴重,人口紅利沒了。我們的勞動力在飛快地減少。
房地產成為最后一個大家都知道只要它漲就會傷害整個國家的未來,不讓它漲經濟就停擺,為什么房地產老漲的原因就在這兒,漲了大家很難接受就在這兒,這是最后一步,這個紅利已經明顯消耗光了,現在也在過度消耗,所以國家壓力很大。
互聯網也是一樣,過去這些年,全都擴網民增長,靠CPU速度變快,互聯網的第一大紅利是網民增長,第二大增長是摩爾定律,摩爾定律是說美國18個月,CPU的速度上升一倍,就靠這個漲。現在呢?網民增長到頭了,所以市場紅利全都結束了,紅利期結束。
所以這是整個全球經濟、中國經濟和互聯網經濟面臨的問題。所以在面臨這些問題的時候,如果按照企業發展三段論的話,應該從市場驅動切換到領導力驅動和創新驅動。
下一波互聯網的方向是供應鏈和B2B行業的創新
中國經濟還有解在哪里呢?其實我黨還是有高人的,其實今年人民日報的一篇社論說「供給側改革」,誰是供給側?整個產業都是兩部分,一部分是需求側,一部分是供給側,需求側就是消費者和市場,供給側就是企業和供應商,就是商家。
所以供給側改革的意思是說過去你能靠消費者增長的路已經走到頭了,你們如果自己不變的話你們就死了,他告訴企業說你不變你就死了,產業不變你就死了,需要你們自己變,做哪些變化呢?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創新業務,提升用戶體驗。這是我黨給整個國家經濟開出的藥方,這個藥方從我個人角度看是非常牛逼的。經歷了過去這一段時間各種試錯之后給了一個終極解決藥方,據說給這個藥方的人是劉鶴(音),這是我黨給中國經濟開出的藥方。
我不知道中國的企業到現在為止對供給側改革有多深的認知,但從我的角度看,這基本是中國經濟發展要走出這幾個困境里面的唯一解藥。我再繼續講一下供給側改革是什么意思,到底怎么做供給側改革。你們記住供給側改革,什么叫供給側改革,我說另外一件事。
我在2013年的時候做了一個事,美國科技界或者互聯網圈的資本市場、科技業和互聯網信息產業,美國的上市公司,我把它拉了一個名單,中國也拉一個名單,事實上中國從總體上來說發展是跟著美國走的,因為美國可能是先遇到了,很多創新技術先到了,所以我當時看說有哪些產業在美國已經產生了很牛逼的公司在中國還沒被真正做起來,而且這個產業將來如果時機具備的話也會在中國是很牛逼的公司。
這個方法論非常簡單,我就把美國拉一個名單,把中國拉一個名單,來對比,我這個對比完了之后發現一個讓我非常震驚的事,美國的互聯網公司,很牛逼的比如facebook、Google、亞馬遜,但是美國上市的科技公司里還有另外一派,也非常牛逼,只不過是這一派沒有像互聯網公司這種曝光多,名氣大。
但是這一派其實都很掙錢,比如說salesforce,比如說workday,他們基本占據科技業的另外一半,在科技業的一半是to C的公司,他們占了一半的市值,在2012、2013年的時候,to B的這些公司占了另外一半市值,比如說Oracle,他們占了另外一半市值。所以其實還有很多很牛逼的公司,但是我們把這個來看中國的話發現中國to C的公司都很牛逼,最大的是阿里,然后是騰訊、百度,to B的公司居然找不到,基本上找不到,就是說有活著的,但是活得很慘。
所以我就很納悶,為什么中國這些to B的企業活這么慘呢?為什么美國能產生這么大的to B的企業中國產生不了呢?我就很納悶,所以我就找了一些我認為比較有真知灼見的人交流,其中有一個人還是比較牛逼的,給了我一個答案,我認為這個答案是比較真實的,他說你看這是美國的to B科技企業做出來的,都是給企業或者給商家提供解決方案的。
我剛才說的salesforce是銷售團隊管理解決方案,workday是HR解決方案,都是給企業和商家提供解決方案的。為什么這些提供解決方案的公司在美國活得很好,在中國活得不好呢?原因非常簡單就是美國這個國家商業周期非常長,因為商業周期長,所以任何一個企業所有能用來競爭和發展的東西基本上都用光了,他們的發展出現瓶頸了,當他們出現瓶頸的時候就開始搞內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創新服務。
而他們要搞內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創新服務的時候,他們沒有這些技術支持做不了,所以說白了就是美國的企業在過去這些年率先遇到了市場紅利枯竭的狀態,因為遇到市場紅利枯竭,它就要尋求自己的效率成本和創新,它要尋求自身的效率成本和創新的時候就對各種新式的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各種工具開始產生興趣。
而過去中國這些年是什么情況呢?傻逼經營一個企業都能賺錢,這么說好像我們比傻逼還不如,我們還虧錢呢,我們是戰略性虧損。我這么說,你們可能說我言過其實,但中國過去這些年實在是賺錢太容易了,當然了,大部分人存在的問題是不具備可能知道這個事情很容易賺錢的認知或者不具備進入這個行業的資本,其實中國過去很多行業是極其賺錢的,非常多。
我給你講幾個賺錢多的例子,因為這樣的原因導致什么呢?大家說我這個企業搞得很好,發展很好,賺錢很好,我為什么要冒風險去用你新給我提供的產品呢?我為什么要冒險使用一個salesforce呢?salesforce是一個很難用的產品,雖然這個公司非常非常值錢,但是是一個非常非常難用的產品,而且非常非常貴。
所以我們為什么要冒這個險呢?沒必要,因為企業發展很好。所以這是根本原因,也就是說因為過去這些年整個中國市場、中國企業的發展特別容易,靠市場紅利驅動就能發展,就能賺錢,所以他們對于新工具、新方法的采用意愿特別特別低,所以這時候有人說我給你們公司做一個工具你要不要買,他根本沒有興趣的。
走到今天,我認為這個事情發生變化了,所有的企業,所有的商家的經營因為遇到障礙了,所以當它的銷售額不漲、利潤不漲的時候它就要想辦法提高效率,創新服務,想法降低成本,它自己沒有辦法。
最近一段時間里面,我的判斷是下一波中國互聯網如果想回暖的話,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是供應鏈和to B行業的創新,是他們驅動的。所以這是供給側,這是回到我說他們過去存在的問題以及可能有的解決方案,所以我們來看供給側,如果要做改革的話,可能有哪些變化,有哪些變化能實現他們的創新,實現效率成本改變。
一、管理。
其實我們中國企業的管理水平是非常非常差的,你們難以想象。我原來也挺自卑的,覺得我們互聯網企業,因為發展速度太快了,管理很差,而且很多傳統企業的HR,那些大牌公司的HR,一問我們互聯網企業的情況都面露鄙夷之態,你們互聯網企業太糟糕了。所以我內心一直對于我們互聯網企業的管理包括美團點評的管理非常自卑,但是過去的幾年,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有一個極大的變化。
二、戰略差。
跟很多傳統企業的老板交流,問他們說你們公司戰略是什么,大概有一半回答這個問題很明顯是現場隨口講的,有90%的回答出的那個戰略,那句話的陳述方式就明顯是戰略的陳述方式,有90%的。在剩下的10%里面,那個戰略不是一個可行戰略,中國企業的戰略能力太差了。
三、營銷太差,都是無差別營銷,都是效率極低的營銷。
四、經營水平太差。
帳算不清,我們這個行業應該見很多餐飲商家,你們認為你們服務的這些餐飲商家里有幾個能夠把他的帳算清的?我認為在餐飲行業里能夠把帳算清楚的商家不超過1%,很多商家莫名其妙的倒閉了,而且看起來很牛逼的品牌,你跟他聊聊,他連帳都算不清,經營水平太差了。
五、技術理解能力、技術應用太差了。
過去這些商家根本就沒有科技意識,為什么到互聯網來的時候,中國的電商把中國的零售全部打慘了,美國雖然零售業壓力很大,但是美國的沃爾瑪和亞馬遜打了很多年,原因非常簡單,沃爾瑪這家企業,美國的傳統企業技術實力是非常強的。
我講一個例子你們就知道了,亞馬遜大家現在公認是一個科技企業,亞馬遜的第一個CTO是沃爾瑪的CIO,也就是貝索斯作為一個橫跨科技業與互聯網的人,他在成立亞馬遜的時候第一想到的人不是去微軟招人,也不是去雅虎招人,第一想到的是去沃爾瑪招人,可見沃爾瑪的技術有多強。沃爾瑪的技術有多強我講一個例子你們就知道了,沃爾瑪這家公司是有自己的衛星的,覺得技術夠強了吧。
所以在美國,任何行業都是科技業,開超市的這么一個公司人家都做科技,也是一個科技公司,這就是美國和中國的差別,中國有渠道公司,有營銷公司,有零售公司,有培訓公司,這些公司渠道公司就是渠道公司,零售公司就是零售公司,銷售公司就是銷售公司,營銷公司就是營銷公司,在美國所有公司都是科技公司。所以中國對于科技的應用太差了。
六、供應鏈產業的結構太差了。
供應鏈產業結構是什么呢?比如說中國,任何一個餐廳,他從哪兒進貨,沒有專業的供應商,在歐美都是有專業公司的,所以他們的效率極高。
這些都是我們整個供給側現在存在的巨大問題。面對這些供給側存在的巨大問題,跟我們有什么關系呢?關系巨大。因為其實從我剛才講的這些要素里看到,從我們剛才講的要素里看到,我們習大大提出要搞供給側改革,我們的商家,我們所面臨的商家本質上就是供給側,但是問題在于他們是否有可能自我革命,自我提升呢?不可能,這是不可能的。
所以對于我們來說,我們是有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來幫助我們整個產業實現這次供給側改革的。而這次供給側改革一個非常重要的驅動力就是讓整個中國的產業供給側實現互聯網化、數據化,因為實現互聯網化、數據化,在這基礎上提供更多的解決方案,通過這些解決方案實現讓整個我們產業的供給側商家經營再上一個臺階,通過他們的效率提升、成本改善、服務創新,讓我們的消費者享受更好的服務,推動整個產業發展。
大家不要格局太低,把我們做的事情理解為我們這個公司要怎樣,我們要從產業角度出發來看我們這個產業要向哪里去。我有一個判斷,我認為整個中國的餐飲行業的成本和效率有25%左右的改善空間,這是一個非常恐怖的空間,因為大家知道它的凈利潤也沒多少。根據我過去一段時間對整個產業的了解和經營情況,各種經營如果改進,我的判斷是有25%的改善空間。而這25%左右的改善空間,我們等它來是不可能的,必須我們來驅動它。
*本文來源:虎嗅網,作者:B2B內參?,原標題:《美團王興:為什么在中國做 to B生意的都這么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