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北京時間2017年12月16日晚,一架中國飛機平安著陸在南極洲狼牙機場2500米跑道上,實現了中國商用飛機首次飛抵南極洲。這架商用飛機由海航公司提供,共乘載22名中國乘客。此前從香港出發,經15小時飛行抵達南非開普敦補給,再經過5.5小時的飛行后降落在南極的冰雪跑道上,開創了由中國航空飛機運載乘客平安飛抵南極的新歷史。
據悉,該團簡單調整后還將乘坐雙水獺飛機,將跨越世界上最寒冷、最荒涼和最干旱的白色大陸,經5-6小時飛行,抵達南極點,創造中國人首次自行組織商務科考團抵達南極點的新紀錄。
近年來,國內掀起了極地旅游熱潮,中國逐漸成為全球赴極地旅游人數最多的國家,并且將很快超越美國成為最大客源國,南極、北極作為人跡罕至的新興旅游目的地是人類最少踏足的地方,仍然是一片充滿秘密的凈土,這激起了人們強烈的探索欲。
就在上個月,由中國旅游協會和中華環保聯合會共同主辦的以 “探索與責任”為主題的《2017中國極地旅游論壇南極峰會》在南極舉行。此次南極峰會持續長達12天,重點探討了極地環境生態保護及可持續旅游發展等重大議題。作為本次峰會的合作伙伴及指定媒體,執惠對這次峰會做了全面深入的報道。
峰會期間,中國旅游協會秘書長張潤鋼接受了執惠的專訪。張潤鋼表示,目前極地脆弱生態環境承受著巨大壓力。有人主張禁止南極游,這并非良策:它不僅剝奪了公民的正當權利,而且也難以實現。真正需要的是對總量的控制,特別是對環保意識、習慣方面的宣傳和倡導。
張潤鋼認為,“二者不必對立起來,旅游和環保教育可以很好地結合起來,如何與自然環境、動物相處,并不是泛泛談論,而是有具體的條例、操作流程,所有游客都要通過培訓、講座,并遵守這些規則,從而強化環保意識、習慣?!?,只要旅行組織者能把這些結合起來,人數增加和環保意識增強可以相輔相成,但游客總量還要控制。
被稱為“世界盡頭”的南極,是目前地球上唯一沒有原住民居住的大陸。200多年來,各國航海家克服惡劣的自然條件,尋求對南極神秘大陸的認知。1775年英國航海家詹姆斯·庫克首次穿過南極圈。1911年挪威人阿蒙森首次到達南極點。1959年12月,12個國家簽署了《南極條約》,凍結了美英澳等十個國家的領土要求,保證了科學考察的國際自由。1969年世界上第一艘南極游船正式竣工,現代意義上的南極旅游業開始拉開,目前每年全球赴南極旅游的數量穩定在3-4萬人次。
中國是南極事務的重要參與國,雖時間較晚,但中國的南極事業發展迅猛。1985年10月7日,中國正式成為《南極條約》協商國。目前中國科考站總數已位居世界第六位。2015年中國首架極地科考飛機在南極成功試飛。時隔兩年后,中國商用飛機成功降落,正式開啟中國人自組旅游南極的新時代。而如何讓極地旅游和生態環境形成良性互動、實現可持續發展是極地旅游發展過程中不可回避的重大課題。
今年九月份在北京舉行的中國極地旅游論壇上,極地旅游的概念得到了延伸,“極”包括“極地、極限及極致”三個維度,“極”概念內涵和外延得到大大擴展,一方面呈現出旅游產業在消費升級的動力驅動下的產業升級,更加深度化、體驗化的旅游方式受到更多游客青睞,另一方面更加凸顯“極”相關資源的稀缺性和保護的緊急性。
2018中國極地旅游論壇系列活動將在上海舉行,繼續由執惠承辦,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