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近日,中國民用航空局發布了《2017 年民航機場生產統計公報》,先來看看一些數據:
2017 年全國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 11.48 億人次,同比增長 12.9%;貨郵吞吐量 1617.7 萬噸,同比增長 7.1%;完成飛機起降 1024.9 萬架次,同比增長 10.9%。
過去一年,中國民航機場共 229 個(不含中國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其中新增十個通航城市,分別是:云南瀾滄、新疆莎車、內蒙古霍林郭勒、吉林松原、吉林白城、江西上饒、河北承德、湖南邵陽、黑龍江五大連池和黑龍江建三江。
各機場中,年旅客吞吐量超過 1000 萬人次的機場達到 32 個,比上一年凈增 4 個,分別是太原武宿、長春龍嘉、南昌昌北、呼和浩特白塔機場。
北上廣三座城市依然是國內機場客運、貨運量最高的城市,但隨著民航機場不斷增加,北上廣的旅客份額已經從 2011 年起連續七年下降,占全國吞吐量的 24.3%,2010 年該數字為 33.1%。
我們之前曾報道過,中國 7 成以上的機場都處于虧損狀態,僅有約 50 家機場盈利。但民航局局長李家祥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中國的機場還遠遠不夠,政府期待機場的建設促進地方的商業環境,提高地方知名度,匹配相應的物流資源。
在李克強上周公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未來 5 年民航機場還要新建 46 個。2017 年時,政府曾公布當年安排了民航發展基金 63.22 億元,但實際上對民航中小機場的補貼遠超這個數字。
根據民航局不久前發布的 2018 年民航小機場補貼預算方案,接受政府補貼的民航機場共有 171 家,補貼金額總計 14.9 億元,這一數字隨著民航小機場的新增也在連年增加。
如《公報》中吞吐量最低的長海/大長山島機場,2017 年吞吐旅客人次僅 2958 人,較上一年下滑 12.8%。該機場預計 2018 年需要接受 428 萬元的財政補貼。
而利用交通基建提升當地消費還存在不小的阻力。民航局副局長李健不久前曾談到,相比運輸航空,中國民航市場的通用航空發展過程中“感覺到明顯乏力”,民航局 2017 年第四季度派出了三個督查組對十幾個省份和地區做了通航調研,發現“在政策層面需要解決的問題有 182 個,其中 172 個問題都涉及頂層規章對通航發展的一些限制制約因素。”
*本文來源:好奇心日報,作者:朱凱麟,原標題:《民航局發布統計結果,吞吐量超千萬的機場多了4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