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從文旅角度來看,雒樹剛在文化部三年多時間里動作頻多。
文化產業和文化市場一直以來帶有明顯的市場化特征,喜聞樂見的文化始終與大眾息息相關,但是文化又肩負導向性意義。
雒樹剛在文化部的三年時間里,在政策掌控與市場之間,有收有放。正式擔當文化與旅游部部長之后,雒樹剛面臨整合融合的壓力不小,但前行之路稱之坦途并不為過。
閑話少敘,我們開門見山。
一、梳理雒樹剛治理邏輯,看文化部這三年政策就能分析一二
1、先從一個好玩不枯燥的現象講起吧。
如果你是文旅從業者,就一定會觀察不同年齡層消費者的新潮舉動。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最近一兩年不少城市白天時間段的KTV里歌聲依舊,這是因為大爺大媽們成為了KTV里白天時間段的消費主力。
峨眉峰覺得,盡管淡去了計劃經濟的色彩,但中央級部委還是全國產業的業務指導者,判斷一個部委對產業了不了解,專不專業,看它出臺的產業政策就能一窺究竟。
老年人白天占領KTV是一種新的消費趨勢,不過你肯定不知道的是,文化部曾出臺政策鼓勵這種現象。2016年,文化部出臺了一份名為《文化部關于推動文化娛樂行業轉型升級的意見》的文件,這份文件的第二款第六條就明確規定,“鼓勵娛樂場所面向中老年人、低收入人群及特殊群體開發專項服務產品,提供優惠服務?!?/p>
還是上述這份產業文件中,出現了推動業態融合發展的表述。比如這兩條,“鼓勵在大型商業綜合設施設立涵蓋上網服務、歌舞娛樂、游戲游藝、電子競技等多種經營業務的城市文化娛樂綜合體。”;“鼓勵歌舞娛樂場所利用場地和設備優勢.....辦成多功能的文化娛樂體驗中心。”
上述文件變成文旅話語來說就是,鼓勵室內主題娛樂、沉浸式娛樂、社交娛樂等產業發展。就算這是16年的文件,但此種理念放到現今也不算落伍,并非阿諛之言。
2、對新業態的態度:包容審慎。
近年來文化市場的新業態層出不窮,2014年轉任文化部部長的雒樹剛遇到了一個新興業態:共享KTV。
作為娛樂業的一個形態,KTV等娛樂場所都屬于文化部門監管對象。傳統KTV受到《娛樂場所管理條例》的監管,不過共享KTV與傳統KTV場所有相同更有不同。相同之處自不必言,不同之處卻也非常明顯,二者運營方式不同,管理方式不同甚至盈利方式也不同。
共享KTV這種出現的文化新業態也需要按照《娛樂場所管理條例》進行監管嗎?比如傳統KTV需要文化行政許可,禁止未成年人進入,從規模到人員再到設施均有細之又細的各項規定。
面對新業態,讓其先跑一段時間再行管理,包容審慎的監管理念是近年居廟堂者的一個治理邏輯,當然這是一種先進且現代的治理邏輯。
在觀察一段時間后,文化部對共享KTV這種新興業態給出了監管和鼓勵的態度,甚至在文化部在就此出臺的政策還提前為共享KTV的未來形態預留了政策空間。
目前共享KTV市場玩家包括友唱M-Bar、艾美科技旗下的咪噠miniK、WOW屋、聆噠miniK、科美唱吧等,這些運營企業并不具備大型民企或壟斷央企的政策游說能力。
我們仔細分析這份名為《文化部關于引導迷你歌詠亭市場健康發展的通知》。首先這個文件明確,共享KTV不宜照搬《娛樂場所管理條例》對歌舞娛樂場所實施行政許可的要求,這也符合國家簡政放權改革的要求,由行政許可變為企業主動備案。
同時這份文件并未禁止未成年人進入共享KTV,文化部表示,“迷你歌詠亭不是傳統的歌舞娛樂場所,文化部對其的管理也不是照搬歌舞娛樂場所的管理方式。對青少年唱歌娛樂的權利,社會應當予以尊重”。
雒樹剛執掌的文化部對文化市場新業態的態度顯示是包容審慎,前述是包容,而后面的就是審慎。作為文化主管部門,審慎的一個原則是紅線不能碰,當然這里面最主要的就是違規違法內容不能碰,比如黑名單的文化作品或曲目不碰,不連接境外曲庫等等。
說實話,雒樹剛執掌的文化部對共享KTV的管理確是做到了收放自如,這可初步看做雒樹剛的治理風格之一。
當然雒樹剛擔任文化與旅游部部長之后,他所面臨的的文旅融合新業態更為龐大也更為復雜,包容審慎的治理風格對于千萬文旅從業者可謂福音。
二、梳理雒樹剛的治理邏輯,看他講話亦能分析三四
1、文旅融合或將在內容創作層面上有更高要求。
2015年4月,雒樹剛在全國藝術創作工作會上梳理了當前藝術創作生產所面臨的六個方面的主要問題。
其中第四個方面問題,雒樹剛認為,“有的藝術作品.....追求奢華和大場面、大制作,打造所謂的視覺盛宴,但思想貧瘠、精神蒼白.....像這樣片面追求形式至上、為形式而形式的藝術作品,即使有再華麗的場面、再新穎的設計、再嫻熟的技巧,也只能像缺乏靈魂的軀殼、沒有生命的假花,不可能有長久的生命力。”
這里可能所指就是目前火爆各類景區的部分大型演藝節目,華麗場面、結合山水的視覺盛宴、數億的大型投資,這些均是景區引入大型演藝的必備元素。
雒樹剛在內容業務層面對于實景演出的一眾玩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關業者不可不知??深A見的是,未來一段時間文旅融合或將在內容創作層面上有更高要求。
2、扶貧的文化產業邏輯。
扶貧落到實處最后都會變成魚與漁的關系,由此文化扶貧必然要有產業扶貧,看雒樹剛的扶貧邏輯便能分析其產業邏輯。
雒樹剛在2016年3月,曾闡述了文化部的扶貧政策。
“文化扶貧首先是抓規劃,要以縣為單位規劃文化扶貧內容,體現地域特色和因地制宜地的原則;第二是抓基礎設施建設,包括村級綜合文化中心、鄉鎮綜合文化站、縣級圖書館文化館等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第三是抓內容建設,為貧困地區送去優秀的文化產品,包括發掘當地文化資源,使群眾既創造文化又享受文化;第四是抓人才隊伍建設,一方面大力培育培養當地文化人才,同時更多組織文化志愿者到貧困地區參與文化扶貧?!?/p>
與文旅有關的表述我們單看第三點,“挖掘當地文化資源,使群眾既創造文化又享受文化”,雒樹剛的表述顯然有打造文化產業的含義”。
同年5月,雒樹剛又到陜西進行調研,行程包括漢中西安兩地,在參觀陜西省歷史博物館和西安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時,峨眉峰發現,在外宣文稿中雒樹剛兩次提到要打造文創產品、衍生品加大開發力度。
一年后國家寶藏、我在故宮修文物等文化文創類節目火爆大江南北,毫無疑問這些節目的背后都有文化部身影。
盡管文旅不分家,但文旅此前確屬兩個部門,彼此人員所知了了亦是常態。本文試從幾個層面分析文旅當家人此前治理邏輯,不足之處,望一起探討。
加執惠主編峨眉峰微信(tripvividzh),與他一起為中國文旅事業鼓與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