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4月26日晚間,深圳華僑城發布2017年財報,報告顯示2017年華僑城實現影視423億元,首次突破四百億大關,同比增長1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達到86.4億元,同比增長25%;報告期末總資產為2175億元,同比增長49%,增幅顯著。資產負債率70%,與同行相比處于較低水平。貨幣資金291.56億元,為2018年初拍地預留資金。
2017年華僑城扣非凈利潤72.95億元,主要是去年華僑城轉讓北京僑禧公司和深圳華僑城文化旅游科技公司部分股權取得非經常性損益收入,兩次股權出售為上市公司貢獻的凈利潤占凈利潤總額的比例為20.15%。
2017年是華僑城值得慶祝的一年,收入規模和利潤指標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資產規模大幅擴大。于此同時,華僑城董事會審議通過利潤分配預案,以8204081415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含稅現金紅利3元。
近年來,華僑城以“主題公園領導者、旅游產業領軍者、城鎮化價值實現者”為戰略定位,以文化旅游、房地產為主營業務,不斷在文化旅游發展新模式、房地產綜合業務體系構造、旅游互聯網業務研發等方面進行探索與實踐,其中旅游地產模式是華僑城所開創的獨特模式,與當地產開發業務相輔相成,是華僑城文化旅游業務發展關鍵驅動力。
文化旅游業務中旅游地產功不可沒
2017年國內旅游總收入5.5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9%;國內旅游人數50.01億人次,同比增長12.8%;2017年華僑城文化旅游業務收入185.3億元,同比增長15.77%,基本與國內旅游總收入增速持平;2017年華僑城主題公園全年接待游客量超過3500萬人次,比2016年的3227萬人次增長8.5%,該增速不及國內旅游總人數增長速度。
與總部同樣位于深圳的另一大主題公園巨頭相比,華強方特2017年文化科技主題公園收入為28.54億元,但景區接待量規模超過華僑城主題公園,2017年華強方特游客接待量達到3800萬人次。二者接待量規模相差不大,但主題公園相關業務收入卻差距懸殊,其中主要原因是二者的旅游收入模式不同,華僑城“主題公園+地產”的模式功不可沒。
去年華僑城在全國多點布局的基礎上,正式成立歡樂谷集團,并將歡樂谷板塊作為公司重點核心業務。依靠獨特的文旅地產模式,2017年華僑城重慶歡樂谷主題樂園及瑪雅海灘水公園開業,成為繼深圳、北京、成都、上海、武漢、天津之后,歡樂谷成功布局的第七站。新的項目南京歡樂谷開工建設,西安歡樂谷正式啟動,成都歡樂谷三期全新開業,加速全國布局。
重大項目方面,南昌華僑城“大型濱水生態文化旅游綜合體”奠基,該項目投資200億元,按照“生態優先、環保先行”,規劃建設六大板塊、二十多個文旅項目。
房地產業務
2017年華僑城房地產業務收入233.59億元,同比增長23.3%,與許多房地產同行相比,華僑城房地產業務規模并不大。
作為華僑城的兩大核心業務,2017年房地產業務增速比旅游綜合業務快,使得房產業務營收占總收入比重有所提高,從2016年的53.39%上升為55.17%,而旅游綜合業務則從45.11下降為43.76%。
文旅新項目拓展遍地開花
2017年華僑城加速各類文旅項目在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以及武漢、南昌、鄭州、成都、重慶、西安等一二線城市布局,去年落地新項目20個,項目獲取方式除了傳統的市場化拍地,新增了合作、并購等多樣化渠道。
在部門協同管理上,重組成立旅游管理部、酒店集團、物業商業集團,加強個旅游板塊的協同配合。
財務費用上升明顯
2017年財務費用為15.98億元,同比增長72%,主要是因為公司借款增加,需要支付的利息等成本增加。在房地產行業跑馬圈地,資金很關鍵,同時也反映了華僑城過去一年在快速拿地拓展項目,財報顯示,2017年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出862.43億元,同比增長80%,其中支付土地價款三百多億元,籌資活動取得現金1037.25億元,同比增長186%,
研發投入減少
主題公園行業雖然是一個比較成熟的行業,科技含量算不上高大上,但未來主題公園發展的驅動力卻需要依賴文化創意、文化旅游科技創新、IP打造等運營管理技術提升。華僑城去年收入423億元,但研發投入方面卻很小,而且在縮水。2017年研發投入只有2850萬元,同比減少24.71%,研發人員數量也從去年的317人減少為231人,一方面要表示要把歡樂谷主題公園作為重點業務,另一方面卻不舍得研發投入,也許這是華僑城的獨特的競爭策略。作為對比,華強方特2017年總收入只有38.63億元,研發投入達到2.21億元,同比增長5.73%。不禁讓人猜測華僑城文化旅游185億收入里有多少是旅游地產,有多少來自主題公園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