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創始人離世,討債人臨門,運營公司破產,河南龍潭大峽谷景區的遭遇讓人唏噓。
去年7月,洛陽龍潭大峽谷景區因不能償還到期債務,該景區所屬的洛陽萬山湖旅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山湖公司)被當地法院裁定受理進入破產程序。與洛陽萬山湖公司關聯的洛陽荊紫仙山旅游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荊紫仙山公司)也于2017年11月宣告合并破產,進入破產程序。
同樣一個悲哀的消息是,這兩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陳建林也于2017年離世,享年64歲。陳建林與龍潭大峽谷、荊紫仙山兩個景區的故事悲壯而慘烈,十余年的創業歷程可歌,更為可嘆。
這是國內少有的5A景區的運營公司破產,這是國內少有的一位文旅從業者卒于事業。
今天本文內不加廣告和推廣,讓我們一起向這位文旅業者致敬。
1、來龍去脈
陳建林是河南省新安縣石井鎮石渠村人,曾有過7年村黨支部書記的基層履歷。
1998年至2005年,陳建林擔任新安縣副縣長,有三年時間分管旅游。2005年8月,已到退居二線年齡的陳建林決定辭去公職搞旅游開發。此后,陳建林接手龍潭大峽谷的運營公司洛陽萬山湖旅游公司,擔任董事長。在其接手后,便在民間籌措資金2000萬元投入了景區開發建設。2006年,他又籌措到民間資金1000余萬元。
2013年10月,陳建林開始開發與龍潭大峽谷同屬黛眉山的荊紫仙山景區,2014年后主體公司萬山湖公司與民間借貸的糾紛公開,本息無法償還成為常態,2017年陳建林因患肺癌離世,萬山湖與荊紫仙山兩家公司無力償還本息宣告破產。
洛陽龍潭大峽谷景區
據今天河南商報的報道稱,目前萬山湖公司和荊紫仙山公司的破產管理人辦公室共接到267家債權人申報,申報金額總數為8億多元。債權種類分為三類:工程款、民間借貸、其他類。其中民間借貸類比較多,很多債權人是景區所在地的村民。
峨眉峰發現大量的民間借貸來自河南陜西,借款期限多為三個月到一年,月息在1.5%、2%、3%,借款金額從十幾萬到幾百萬不等,而借款人多為萬山湖公司甚至陳建林本人,用途為公司經營使用。
你要知道如果月息3%,就意味著年利率達到了36%,這是現有法律中貸款的最高利率。如此之高的利率完全可以吞噬掉任何企業的正常利潤,陳建林為何要用如此之高的民間貸款?
2015年,陳建林遭遇雙重危機。當年陳建林因查出患有肺癌住院接受治療,景區在開發過程中背下的沉重債務,由此也演變為一場危機,眾多債權人起訴陳建林要求返本還息。
陳建林曾接受過河南省官方媒體的采訪,那篇刊登于2016年8月19日河南日報上的報道如此描述陳建林當時的困境:
“開發景區十年來,陳建林幾乎沒有從國家銀行貸到款。2011年,省工商銀行曾經批準他的公司貸款7600萬元,然而因為是民營企業沒人做擔保,結果最終沒能提款。之后,景區的開發建設,一直用的是民間借貸。隨后,陳建林曾嘗試用銀行資金置換民間借貸,以緩解債務壓力,但他卻被告知政策根本不允許。同時,銀行工作人員勸他如果把景區交給政府,即可置換。可是,陳建林不甘心:“我現在開發的景區,就是因為政府開發失敗,才改制成民營的。”
行文至此,相信很多民營從業者也曾有過融資難的經歷,峨眉峰也曾在飯桌上見過喝一瓶酒貸一千萬的真實戲碼。
不過陳建林旗下兩個景區有兩個運營公司,遭遇這么大危機,他的股東去哪了?
2、沒有“股東”
人活一世,就要不斷過關打怪。大boss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隊友是誰。
龍潭大峽谷和荊紫仙山兩個景區各有兩個公司負責運營,分別為萬山湖公司和荊紫仙山公司。
景區開發屬于重資產項目,開發期資金投入、培育期資金投入,資金投入數以億計。同時土地等資源的導入又都是剛需中的剛需,回收周期則十分漫長。
由此你會發現開發運營一個大型景區,企業背景至關重要,若非國企便是大型集團,若非當地名宿便是通天之人,單靠一人之力很難為繼。
不過萬山湖公司和荊紫仙山公司的股東都為自然人,公司股東中沒有投資機構也沒有大型集團。具體來看,萬山湖公司的大股東為陳建林,持股66.41%,第二大股東為荊紫仙山公司,持股25%,不過荊紫仙山持股99%的大股東則為陳建林的女兒。也就是說,萬山湖公司陳建林父女持股為91.41%,而荊紫仙山公司陳建林女兒持股99%,顯然陳建林旗下的龍潭大峽谷和荊紫仙山兩個景區公司均為家族企業。
從公司年報數據來看,陳建林與女兒的出資方式都為實繳出資,實繳出資在2014年10月和11月完成,實繳總金額達到了兩億元。資本運作的路徑有無數條,陳建林拋棄了股權融資卻選擇了民間高利貸。
不知道陳建林為何選擇這種股權結構,若是為絕對控制則完全沒有必要。此前有太多成功案例在股權分散之后仍可保創始人控制地位之穩固,且可獲得企業發展的資金、資源及各種保障。
最為成功的案例就是聯想的早年改制,早年聯想仍是一家中科院屬國企。柳傳志的股改思路說也簡單,引入一家夠資格的戰略投資者泛海集團占股三成,員工持股三成,中科院持退守三成,此中好處在于聯想既是國企也是民企,既有資金也有資源。
洛陽荊紫仙山
而文旅業內股改較為成功的便是烏鎮。早年烏鎮運營公司仍是地方國企,引入央企中青旅成為強勢戰略投資者,隨后又引IDG入股,桐鄉國資占比退守三成。隨后IDG退出將股份轉手中青旅,由此地方國資話語權降低,而管理層作為央企與地方的維系人,則話語權上升。
從上述的資本運作來看,無論聯想還是烏鎮,都在股改之后進入快車道,并且創始人地位穩固且聲望日升。
一個馬后炮的操作思路是,按照15、16年時景區投資熱度來看,陳建林應有機會引入地方或中央國資作為可做背書的投資者,也可引入急欲轉型的戰略投資者或財務投資者,由此各家股權相對分散,短期喪失控股權便可換來企業長青的資金、資源以及各種保障。此后各家的股權進退,利益應許則是又一輪過程,當然更是又一門學問此中細節待表。
可惜的是,在沒有切實資金和資源保障的前提下,陳建林開始了又一輪擴張。
這輪擴張直接導致陳建林旗下萬山湖和荊紫仙山這兩家公司的直接崩盤,如果說資本運作是第一個教訓,那么第二個教訓就是重資產業務每一步都是坑,稍不留神便入深淵。
3、荊紫仙山的壓力
龍潭大峽谷與荊紫仙山景區相隔僅十幾公里,龍潭大峽谷可嬉水,荊紫仙山可觀山,兩個景區的景觀特點具備天然匹配。如果說龍潭大峽谷算作是景區1.0的觀光游案例,那么陳建林于2013年開發的荊紫仙山景區則能明顯看出這是一個2.0景區形態,因為這是一個力圖浸染道教文化的景區。
說實話,荊紫仙山景區可能就是壓垮陳建林的致命稻草。
萬山湖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當初開發龍潭大峽谷成功后,為了開發荊紫仙山景區因為資金不足,開始民間借貸,但是荊紫仙山的收入甚至不能覆蓋財務成本,導致資金鏈斷裂。
按照正常運營回收模式來看,陳建林接手龍潭大峽谷始于2005年,荊紫仙山開發始于2013年。一個景區從前期投入建設到開業運營實現初期盈利,也需要五六年甚至更長時間。當初陳建林準備開發荊紫仙山景區時,他所運營的龍潭大峽谷可能剛剛跨過盈虧平衡點。
其實龍潭大峽谷的成功模式很難復制到荊紫仙山,因為打造文化景區的成本遠遠高于普通山岳景區,從荊紫仙山的規劃圖可見,這是一個類似文旅綜合體的項目。荊紫仙山的文化核心是道觀仙殿這種宗教場所,以此為主軸打造出綿續有致的道教文化景觀,且以可做贏利點的交通設施連接,最后再以此為核延伸布局住宿、餐飲等諸多業態。
荊紫仙山景區導覽圖
如此龐大的文旅綜合體項目前期要想好三點:
一是這種文旅綜合體所代表的文化具有廣泛受眾基礎嗎?這種文旅綜合體的輻射客源地范圍內,有這種文化的細分客群嗎?如果有,這些細分客群的消費能力如何?
二是這種文旅綜合體所依托的山岳景區是這種文化歷史上排位非常靠前的名山嗎?
三是這種文旅綜合體要走幾個開發階段?成本如何控制?
結合上述三點來看,國內道教文化傳播范圍、信眾人群遠遜于佛教,從經營層面來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佛教四大名山已然有兩個上市,還有兩個擁有上市實力。而道教的四大名山安徽齊云山、湖北武當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龍虎山從客流、收入多個方面遠不如人。甚至有些地處偏遠的佛教名山其經營數據依然不錯,比如三特索道的梵凈山。
同樣,荊紫仙山并非排位靠前的道教名山,其輻射范圍最近洛陽,較遠鄭州,最遠西安,其輻射范圍的人群相比江浙的消費能力不高。
從開發成本來看,文旅綜合體的開發成本更高,道理也很簡單,因為任何一處設施都要體現這種項目蘊含的文化特征,成本必高。
當下的一個極致例子就是拈花灣,為體現靈山禪意,拈花灣的一草一木均是精心打造,一個說法是就連籬笆都要國外工匠來做,苔蘚都要精工細琢。從荊紫仙山來看,文化載體廟宇設施已重新修建,各種道教景觀重新打造,連接各個景觀的道路多已完成,僅修建這些基礎設施的成本就可能會高于龍潭大峽谷早期投資規模。
毫無疑問,荊紫仙山的定位是沉浸式旅游,而非觀光旅游,力圖吸引游客體驗住宿餐飲等盈利形態。遺憾的是,峨眉峰在所有OTA和攻略平臺上發現,諸多游客評價往往都是荊紫仙山可遠眺黃河,顯然他們是山岳景區固有的觀光游客群體。
可嘆的是,陳建林的文旅創業歷程也止步于這座仙山。
*本文作者張啟安是執惠首席內容官、主編,筆名峨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