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6月7日,由執惠主辦,左馭、春曉資本、源和資本和品途集團協辦,主題為“趕潮·謀變”的《2018CTCIS第三屆中國文旅大消費創新峰會》在京召開。大會從文旅扶貧、中歐旅游年、文旅投資與運營創新、目的地產品創新及營銷與文化傳播創新、文旅產業融合創新等多維度、多角度全方位解碼中國文旅業的發展邏輯。執惠創始人兼CEO劉照慧出席本次論壇并發表開幕致辭。
劉照慧表示,文旅大消費產業的融合與升級將決定中國未來服務業的體量和質地。今天的文旅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旅游與教育、體育、文娛、地產、康養、農業等產業的跨界融合將是大勢所趨,新思想、新實踐、新模式、新范式將層出不窮,產業的整合與重組也將更頻繁的發生。
劉照慧認為,當我們都在思考文旅大消費產業的市場、模式、商品時,我們也應該更深層的思考它所承載的文化使命。文旅中的一物一景,一磚一瓦,一個儀式,一個風俗,無不滲透著文化的元素,我們對目的地的探訪,人與人的交流,無不體現著文化交流的美好。文旅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最為柔性,最容易被接受,也最美好的方式。文旅大消費做到可感、可觸、可消費既是產業訴求也是發展之道。
以下為劉照慧致辭全文: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歡迎來到執惠主辦的第三屆中國文旅大消費創新峰會。三年來,我們一起見證了產業的風云激蕩、格局變遷和創新更迭。執惠有幸參與到這一時代大潮中來,謝謝新老朋友們一如既往的支持。
三年前,執惠嘗試提出文旅大消費概念時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并非每個人都認同,但從“執惠”這個來自《尚書》中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我們堅信文化與旅游的不可分割,旅游與生活方式的水乳交融,詩和遠方終成眷屬。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旅游的內容和品質,生活方式不過是我們在庸常生活中以旅游的方式感受文化,度過更豐盛,更有意義人生的一種途徑。
一、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經濟躍遷式發展
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中國取得的偉大經濟成就舉世矚目。中國國民生產總值從1978年的3645億迅速攀升到2017年的82.7萬億, 增長了226倍。中國GDP占世界經濟比重從1978年不足2%,增長到2017年的15%左右,穩居世界第二。可以說,當今的中國是一個名符其實的全球性經濟大國,中國也迎來了偉大復興的最好歷史時期。
中國人民享受到了改革開放的紅利,開始走向更富裕、更多元化消費的生活,人民對生活的追求從“有沒有”變成了“好不好”,高品質生活開始成為新的追求目標,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成為社會共識。
中國旅游業也在這四十年中飛速發展。早在1978年,鄧小平就發出了“旅游事業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的號召。1979年,鄧小平以75歲高齡徒步登上黃山之巔,親手拉開中國旅游業發展的歷史大幕。從新中國成立到1978年,旅游業作為中國外交事業的延伸和補充,更多承擔的是民間外交接待的功能,其實并不具備現代產業的特征。1949年到1977年,全國入境游客接待量總計不到70萬人次。而同一時期,世界旅游業經歷了加速發展的黃金30年,全球國際旅游收入增長了近33倍。就現代旅游業的起點而言,中國比西方國家晚了整整近百年。
自改革開放后旅游業才迅速成為中國經濟的一大支柱。1999年黃金周正式啟動, 中國旅游業近二十年生機盎然。國民人均旅游頻次從1989的0.2次增長到2017年的3.7次。國內游從1984年均2億人次擴大到2017年50億人次, 而2017年旅游總收入達到5.4萬億,旅游投資高達1.5萬億。當然,我們也不能忘記雖然2017年中國旅游總人次已經排名世界第一,但收入卻僅為美國的2/3。
二、人類經濟發展的歷程就是一部躍遷史
其實,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成績不過是全球經濟近250年來躍遷式發展的一個突出樣本。根據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家(J.Bradford Delong)的研究,在人類歷史上,從舊石器時代到公元2000年的250萬年間,人類花了99.4%的時間,完成了3%財富的積累。人類97%的財富,是在過去250年,也就是0.01%的時間里創造的。
這個躍遷有著深層的原因,250年前,以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為代表,市場經濟機制形成,勞動生產力獲得極大的提高; 三次工業革命推動了新能源新技術的使用,交通便利化,全球貿易頻率加速;而在互聯網技術推動的信息革命及數字化浪潮下,全球貿易更加廣泛和深入。250年前,人類能夠消費的商品種類僅有數百種,而現在達到上億種。
在大規模戰爭得到有效抑制,貿易全球化、城鎮化、人口規模因素、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新技術等眾多因素的快速推動下,全球經濟達到了有史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隨之而來的則是從消費升級到消費躍遷的自然呈現。
三、從消費升級到消費躍遷
消費升級已經成為了一個熱門詞匯和一種商業趨勢,從國家層面看,消費升級在切實地發生。從消費總量上看,居民消費支出占國民經濟的比重有了明顯提高;從消費結構上看,我國居民衣食類消費比重持續減少,服務類消費比重在不斷提升。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中的劃分方式和統計數據,占全國人口20%的高收入群體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9259元。20%是什么概念?就是我國擁有一個人口堪比美國的強購買力群體,那么國內消費升級如火如荼就很容易解釋了,因為他們才是飛機高鐵頭等艙爆滿、奢飾品擁躉、五星級酒店常客、出國買遍全球主力軍。但不可忽視的是不同群體之間差別很大,事實上,80%的中低收入群體還沒有在自己的真實消費中明顯體現出消費升級。但對部分人來說,已經達到了消費躍遷的程度。
事實上,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積累的社會財富和消費需求的洪流呈現出堰塞湖式效應,上一代集聚的財富在下一代更年輕群體身上急劇釋放,國人在短短四十年的時間里要完全對等,甚至超過歐美經過上百年積累至今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準。中國的奢飾品消費者平均比歐美年輕十歲以上,我們要用一樣的包,開更好的車,更具移動化、體驗化、個性化的度假方式。這就給文旅供給側改革帶來極大的挑戰,中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不是慢慢養成,而是結構性的改變,中國消費者中的富裕階層幾乎在一夜間拋棄了以往的生活方式,全面進入甚至超過歐美發達國家消費水平。
四、文旅大消費的新使命
1、中國現代服務業產業升級的主力軍
當我們在談消費升級、消費躍遷時,我們也應該一起思考下中國文旅大消費產業的新使命。在中國經濟的下一個20年里,增量部分相當大的比重會在服務業,其在中國經濟構成里會超過60%、70%,目前剛過50%。文旅大消費產業的融合與升級將決定中國未來服務業的體量和質地。我們今天再談論的文旅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旅游與教育、體育、文娛、地產、康養、農業等產業的跨界融合將是大勢所趨,新思想、新實踐、新模式、新范式將層出不窮,產業的整合與重組也將更頻繁的發生。因此整個產業將出現更多的跨界融合。文旅大消費產業占中國GDP總量的10%以上,也勢必擔當起中國現代服務業升級的重任。
2、鄉村振興的抓手
1978年,中國農村人口占總人口80%,是典型農業國家。當時農村居民家庭的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為僅為116塊,不足20刀,恩格爾系數高達67.7%,到2017年時,這一數字分別變為10955元和31.2%,增長了94倍,7億人口脫貧。2017年中國人均GDP達到8836美元,即將達到中等收入國家陷阱的門檻。
改革開放是從安徽鳳陽的小崗村開始,市場經濟的實踐給中國農村注入了活力,40年后我們回到鄉村,回到民宿集群,田園綜合體,特色小鎮。寄望于鄉村振興作為國家經濟結構調整,城鄉結構二元化問題解決的抓手。文旅大消費產業都勢將在鄉村振興的大戰略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扶貧上,這次大會把旅游扶貧的授牌儀式納入,就是這個用意。
3、文化使命的載體
當我們都在思考文旅大消費產業的市場、模式、商品時,我們也應該更深層的思考它所承載的文化使命。文旅中的一物一景,一磚一瓦,一個儀式,一個風俗,無不滲透著文化的元素,我們對目的地的探訪,人與人的交流,無不體現著文化交流的美好。文旅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最為柔性,最容易被接受,也最美好的方式。文旅大消費做到可感、可觸、可消費既是產業訴求也是發展之道。
現代社會城市化的進程讓我們失去很多美好,我們在城市里的生活在人造虛擬的空間里,實際上是一種非常不真實的狀態,在這個一切物質化、匆忙的社會中我們的靈魂要有所安放,《美國大城市的衰落》應引以為戒。
當我們比從前更有錢、更富足,機器越來越聰明時,人們對幸福的追求會超越消費主義,這也是亞里士多德“幸福主義”思想“回歸”的原因。但更是文旅大消費產業所承載的文化使命所在。也是我們把中歐旅游年的文化交流模塊放入大會的用心。
150年前,英國社會學家埃比尼澤.霍華德在他的名著《明日的田園城市》中寫道:“把一切最生動活波的城市生活的優點和美麗,愉快的鄉村環境和諧地組合在一起。這種生活的現實性將是一種“磁鐵”,它將產生我們夢寐以求的效果---人民自發地從擁擠的城市投入大地母親的仁慈懷抱,這個生命、快樂、財富和力量的源泉......這種愉快的結合將迸發出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
向美好生活致敬,更向每一位文旅大消費的產業人致敬,這個舞臺你們才是主角,enjoy,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