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當下,個性化旅游時代已經來臨,傳統的旅游產品早已無法滿足人們多樣化的旅游需求,“旅游+IP”的概念在旅游行業掀起熱潮,IP正成為新旅游時代下旅游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極地游天然帶有的IP屬性,因滿足游客探險和獵奇心理而受到廣泛追捧。
雖然極地游目前尚屬小眾,但各大旅行企業早已開始布局,紛紛推出極地游產品。不過目前極地游產品也出現了IP認知偏差、過度依賴極地資源、產品缺乏創意以及模仿類產品增多等現象,嚴重制約了極地游的良性發展。
極地游需求爆發后,旅游企業如何利用好極地這一天然IP優勢打造創新且差異化的旅游產品,如何領悟極地IP的精髓賦予產品更多的個性和文化內涵,將直接影響到極地游的健康發展。
對于目的地產品的打造,業內人士認為,如果設計產品完全按照目的地進行設計,基本上在市場上很難推動,但如果賦予產品獨特的理念,用文化氛圍去包裝,找準產品的特性,則更容易被客戶接受。
旅游資源豐富,極地游天然帶有IP屬性
傳統意義上的極地是一個狹義的概念,指地球的南極和北極地區。而目前市場上的極地游已衍生成覆蓋極地、海洋、山川、沙漠等稀缺自然條件下的高端旅游,以及冰雪、露營、登山、越野、探險、深潛、狩獵等高端戶外特種旅游。
近年來,旅游趨勢已由觀光旅游向文化體驗旅游轉變,旅行者的需求越來越個性化、多樣化。極地游這一自帶IP屬性的旅行方式,恰巧滿足了旅行者需求的變化。
與傳統旅游目的地相比,極地游本身具有天然的神秘感和稀缺的自然資源,IP優勢亦十分明顯。獵奇和稀缺性成為催生“極地熱”的兩大重要因素。作為人類最后的未知之地,特殊的地理位置給極地游籠罩上了神秘面紗,吸引著全世界的游客去探尋其中奧秘,極地游在喚醒游客的獵奇心理上發揮出了天然的優勢。
此外,極地本身意味著特殊的目的地場景,因為資源非常稀缺,具有絕對的“不可替代性”。原始地理地貌、自然環境、奇異冰雪景觀和珍奇野生動物,激發了很多游客的探索欲望。
執惠顧問委員會委員韓澤認為,極地旅游的特點是場景+內容,本身資源非常稀缺,景觀差異性巨大,這種極地旅游資源很難找到替代性資源。從極地旅游的場景當中衍生一系列活動,登島探險,極地徒步,船上BBQ都是基于這個環境下特殊的體驗,這都是無法代替的。
毋庸置疑,極地游作為一種高端的旅游方式,帶給游客的體驗是獨一無二的。隨著旅游市場的消費升級,盡管極地游具有較高的客單價,但人們越來越愿意為這種差異化、個性化的旅游體驗“買單”。
極地游需求井噴,高消費難擋游客獵奇心理
雖然極地游尚屬細分、小眾、獨特的旅游目的地,但近年來極地游趨勢已由專業化、高端化、高齡化逐漸向平民化、年輕化和個性化轉變。
極地游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目的地,兩組數據便可一窺極地游的火熱程度:
首先,中國游客赴極地旅游人數呈現爆發式增長。據國際南極旅游業者協會(IAATO)最新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登陸南極的游客人數由2016年的3944人次攀升至2017年接近5300人次,中國也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南極旅游第二大客源國。而2005-2006年度,這一數字僅為99人。
其次,產品豐富,客群向二三線城市擴散。據攜程去年12月發布的《中國人極地旅游報告》顯示,游客可通過各類在線旅游平臺選擇的南極、北極、極光項目增加到1000多條,2017-2018年南北極旅游報名增長2倍,客源群體從北上廣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擴散。而北極目的地也迎來了顯著增長,在歐洲芬蘭、挪威、冰島這些國家每年接待的中國游客數量增長在50%-100%。
值得注意的是,在消費方面,目前極地游屬于高端旅游,客單價較高,費用從幾萬元到十幾萬元不等,部分奢華產品價格甚至在30多萬元以上。據攜程統計,預訂春節、元旦前往極地旅行的游客,在旅游產品上人均花費超過5萬元。雖然價格昂貴,但仍難抵擋住中國游客花錢“圓夢”的心理。
隨著極地游市場的火爆,中國游客數量不斷攀升,未來中國極地游市場仍存驚人的增長潛力,國內越來越多的旅游企業開始布局極地游。
與此同時,極地游市場的資源端、需求端、產品端也都在發生變化,國內旅游企業未來如何發揮極地IP的優勢,打造滿足游客新需求的產品,成為下一步關注重點。
市場生變,極地游產品迎來升級時代
極地游市場的客群、需求等目前都在逐漸發生變化,因此,根據市場上出現的變化,極地游產品也迎來升級時代。
從客群角度來看,首先,極地游客群結構復雜化,年齡層次更加廣泛,年輕人成為極地游的“扛把子” 。《中國極地游熱點報告》顯示,46%的南極游客是80后,這一年齡段游客在北極游中更高達70%;其次,參與極地游的游客專業性在增強,人群在逐漸細分,極地游游客渴望更好的感受、更深的體驗及更專業的服務。
從需求角度來看,極地游游客的需求也變得復雜化、多樣化,以前的粗放型訴求逐漸變化為越來越細分的需求,對極地游不再是單純的“到此一游”的征服感,而是需要通過旅游獲取更多的內容,比如極地親子游比例正在快速提升。
對于極地游需求端的變化,鴻鵠逸游COO郭明認為,用戶的需求“千人千面”,但不可能設計一千個產品。把握共性需求設置主題才能讓它產品化。
不同于傳統旅游,極地游對于運營方的要求更高,這意味著需要在產品打造和運營上花上更多心思。這也是不少旅行社打造各式主題旅行線路的原因,“投資”、“音樂”、“文學”被包裝成了一款款極地游的產品,包括影片、紀錄片在內的極地IP產品逐漸進入人們的視線。
“旅游+IP”早已成為旅游行業不可逆轉的潮流,IP能夠極大地豐富旅游產品的內涵,同時增加了旅游產品的附加值,使得游客在出游過程中獲得更加立體和豐富的出行體驗。這恰恰滿足了極地游產品升級的需求。
近年來,為了吸引游客,旅游企業開始豐富極地游產品的形式,在固定景點參觀游覽的基礎上,又增加了雪地野營、冰海漂流、追逐鯨魚、直升機歷險等刺激的行程體驗和極限挑戰項目。極地游IP更加多元化。以飛豬為例,極光專線推出一年后,飛豬全平臺北極游的商品數翻了3倍,購買人次同比上升143%。
飛豬南極專線的設計者嶗山在談及目的地IP戰略經驗時曾指出:“一個小眾旅游目的地,或者大眾目的地的小眾玩法,市場上只認第一個開拓者,第二個全力撲上去,即使花10倍的力氣,也達不到那么好的效果了,這是一個規律。所以我們要打造IP,一出手發力就要猛,要狠。”
再獨特的旅游目的地,也需要被賦予新的探索和主題,“旅游+文化”的深度融合便是打造差異化的途徑。
如今的極地游市場不再局限于標準化的產品服務,旅行者的需求、興趣更加細分。因此,根據客群的需求和興趣設計出主題化的產品,即對目的地IP的打造,考慮如何在極地游產品中嵌入豐富的文化內容,用體驗感、文化感、內容感包裝產品,吸引和激發極地游用戶的價值認同,才是重中之重。
對于極地游產品的打造,鴻鵠逸游郭明認為,極地產品和其他的旅游產品一樣,最重要的就是產品和服務,從產品和服務下功夫,旅行社才能夠有存在價值。
極地是一個充滿魅力的目的地,仍充滿著產業機會。可以預計,未來還會有更多的特色極地旅路線和體驗產品相繼推出,為國內游客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旅游體驗。
8月31日,由中國旅游協會、中華環保聯合會等機構共同主辦,執惠承辦,以“敬畏與使命”為主題的《2018第二屆中國極地旅游論壇》將在京舉辦。眾多業內大咖齊聚,將深入探討極地旅游資源整合、產業創新、環境保護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