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剛過去的十一小長假,是中國第20個國慶黃金周,也是“文旅部”成立后的第一個黃金周。黃金周的文化旅游消費旺盛極具典型性。在當前的形勢下尤其值得把它作為一個觀測中國消費的關鍵窗口。而本次黃金周展現的特點,傳遞了中國居民消費的三個信號。
第一個信號是消費活躍度。
據中國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這次黃金周出游人次達到了7.26億人次。幾乎中國一半人口“人在旅途”,國內旅游收入近60億元。而在2010年,中國國內出游人次僅為2億人次。8年間,中國居民的消費活躍度翻了四番,對比其他任何一種商品或服務,均未達到這樣的活躍度。以旅游消費為代表的服務消費和商品消費的屬性與特點不同,在服務消費方面主要要看它的活躍度,也就是量的增長,然后才會去觀測量增長背后的消費額增長情況。這次黃金周傳遞的一個明顯信號就是服務消費的活躍度繼續保持遞增之勢,說明服務消費的增長穩定,預示著為未來積累了較大的消費額增長。
第二個信號是消費分級。
之所以說“消費分級”,而沒有提消費升級和消費降級這兩個概念,是因為,從這一次黃金周的消費現象來看,中國消費者對耐用商品(比如住房和汽車)的消費需求在下降,黃金周期間的房市和車市和幾年前相比幾乎是“涼涼”了,而對“非耐用服務”的消費需求卻穩定增長。這一從黃金周中透露出來的“消費分級”現象極其值得關注。人們與其去爭論消費偏好上的升級和降級,更為重要的是要認清楚消費者在耐用品消費和非耐用品消費上的結構變遷規律。耐用品的消費常具有投資功能,而非耐用服務的主要功能是享受功能,從這個特點可以看到對“非耐用服務”的偏好喻示著生活質量。
實際上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消費面臨“門檻效應”。在消費者的收入達到門檻值之前會更傾向于具有投資功能和保值功能的耐用商品,比如住房、汽車、首飾。而當消費者的收入越過門檻后,為了追求生活質量則會偏向于那些具有享受功能的服務產品,比如旅游。因此,可以從黃金周現象中做一個信號研判,就是中國現在的消費分級到了一個關鍵點,國家的政策和企業的戰略可以將這個關鍵點作為參照系。
第三個信號是消費的乘數效應。
旅游業也是一個綜合性產業,具有很強的乘數效應。按照1:5的乘數經驗值,這次黃金周的國內旅游的60億收入,至少能帶來300億的綜合收入。因此,旅游業發展所傳遞的一個信號就是,如果中國經濟能夠通過黃金周、假日改革等各種措施,轉移到具有強大乘數效應的服務業上來,那么,中國經濟勢必將更快完成換擋期。
通過這些信號,可以對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尤其是消費發展趨勢做一些基本的研判。
首先,可以對消費的“頭馬效應”保持更強的信心。三駕馬車當中,投資和出口這兩匹馬在之前跑得更快一些,但是在未來,消費將作為“頭馬”,起到引領投資結構升級和促進外貿結構優化的重要作用。這也提示人們,可以更多關注資本市場上的消費板塊,尤其是服務消費板塊。這個領域值得在中長期看好。
其次,消費引領投資從“硬投資”向“軟投資”的方向轉變。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消費的引領作用將十分顯著。之前的財政投資更多地投向“鐵公基”等基礎設施,但是,未來伴隨著消費升級、消費服務化,對公共服務的投資會越來越旺盛。這種由消費促進、服務拉升和生活質量引領所帶來的“軟投資”能夠有效提高中國經濟的TFP(全要素生產率)。
最后,旅游消費的多樣化將有力提升未來中國城鎮化的質量。原來的旅游消費熱點是在渠道消費方面,比如說對OTA(線上旅行社,如攜程、同程)的產品購買。但是這次黃金周中體現出的旅游消費趨勢顯示,旅游消費從一線城市迅速往二線甚至三四五線城市擴張,那些名不見經傳的中小城市正在成為旅游熱點。這樣的消費流變化和經濟流變遷將引導未來的城鎮化建設,尤其是中小城市的城鎮化建設,使其擺脫千城一面的硬件建設思路,轉向尋求發揮自己的文化特性和地方底蘊,尋求內涵型城市化的發展道路,以此承接多樣化的消費升級潮流。
*本文來源:環球網,作者:魏翔,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教授,原標題:《“黃金周”20年傳遞三大消費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