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在落筆寫這篇文章時,北方局部地區已經迎來這個冬天的第一場雪,紅葉尚未落盡,白雪已迫不及待地降臨,紅白相間中,是四季分明的自然韻律,也是判斷一個地區生態是否良好的度量。北方的冬天,就應該白雪茫茫,哈氣成霧,滴水成冰,那些被突如其來的大雪映醒,繼而封藏窩冬的人們,有理由為自己擁有的純潔世界感到自豪。
與此同時,華北地區迎來“立霾”,大城市紛紛淪為“看不見的城市”,人們一邊以習以為常地樂觀調侃著霧霾的濃情,一邊算計著有可能的逃離方案。而南方中山的朋友,還在穿著短褲爬山,山巔翠綠,儼然酷夏,朋友圈里一身短打的穿著,看得北方的我瑟瑟發抖。
這就是中國,我們會在社交媒體上一分鐘的時間里,看到天南海北的朋友,在同一個季節,不同地區不同的氣候和不同的生活方式。看著在別處的生活景致,或心動,或同情之余,如何度過一個冬天,的確是個多選項。
在中國北方,不冷的冬天不像個冬天,而不下雪的冬天,就像一個“爽約”的姑娘,令人氣憤又心有不甘。工業化的突飛猛進導致環境惡化,受全球氣溫上升的影響,很多地方氣候紊亂,蕭瑟干燥,眼巴巴地盼不來一場鋪天蓋地的大雪,卻被霧霾沉沉籠罩,已經成為普遍現象。
正因為冰雪的稀缺,人們反而渴求擁有冰天雪地的生活。這種渴求,引發體驗消費需求,從而催生出“三億人上冰雪”,價值數千億的冰雪經濟產業,這為那些具有冰雪氣候條件的“邊緣地帶”的經濟發展帶去了新契機,一場打造“0°以下生活方式”旅游目的地的爭奪戰,已經打響。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這是毛澤東對北方的冬天氣勢磅礴的詩意描述。對于出生于大西北,一直生活在北方的我而言,冬天的光景就該如此。在北方人心理,要等到“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才算真正進入了天寒地凍的冬天。
中國的北方,是農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匯地,從古至今,當冰雪覆蓋大地時,人們就不再辛苦勞作,農具入庫,牛羊歸圈,人和牲畜都開始守著一年的收成開始“窩冬”;樹葉脫光,萬木蕭瑟,連部分動物都開始冬眠,進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寂寥與空曠。
因此,對于農民和牧民而言,冬天是最幸福的季節,因為只有在冬天,自然的力量將大地萬物封存,再勤勞的人也不用起早貪黑地勞作,你只能守在家里,享受老婆孩子熱炕頭的閑散生活。
人是群體動物,閑的沒事兒的時候,總得搞點活動,以釋放壓抑的能量。在冬天,北方的各種祭祀、廟會、節慶、捕獵等民俗活動興盛,人們借機以祭祀向天地神靈報告收成,祈求下個豐年,通過廟會、節慶進行買賣交易,也與鄉鄰親戚互送人情,聯絡關系。
冬季,飛禽走獸變得遲鈍而饑渴,由于覓食,它們總會跑出山林,越過禁區,進入人的疆域,奔跑時留下爪痕,讓人有跡可循;飛翔時一不留神掉進厚而酥軟的雪堆里,撲棱著翅膀,越陷越深,自投雪網;敲開凍結的河流,魚像泄洪一樣自己蹦出冰面;歷經風雪霜凍,還堅韌地懸掛在枝頭的果子,味道更佳甘甜可口。
在我童年的記憶中,所有的美事兒都發生在冬天。冬天,放學后可以不幫家里干活兒,可以不去山野尋找牛羊;冬天,所有的河道都變味潔白的緞帶,橫躺在河谷,我們一幫小伙伴,人手一個小板凳,翻過來騎著,以腿為漿為剎,從結冰的上游滑到下游;冬天,我們在路上潑水結冰,挑選磨損最徹底的膠鞋,以棍為杖,自由滑翔;冬天,我們在潔白的雪地上肆意玩耍,不用擔心弄藏衣服,碰傷肌膚,堅硬的大地被落地不融,層層堆積的雪軟化為天然的保護層,呵護著頑皮的我們;冬天,我們在荒野抬柴玩火,取暖烤食,即便屢次被火焰燎的焦頭爛額,也不用擔心引發火災,周遭的雪融化成水,自會將我們離去后的火堆,化為冰冷的灰燼;在冬天,我們掰下屋檐上懸掛的晶瑩剔透的冰凌,抹上糖精,當冰棍吃……
且不論臨近年關,外出打工的親人紛紛歸來,行李包里塞著平時吃不到的吃貨;殺豬宰羊吃大肉,趕大集置年貨購新衣,看戲曲走親戚吃酒席……有一年臘月的夜晚,大雪紛飛,母親在燈下做手工活兒,我卷縮在熱炕上看書,院里狗叫聲猶如呢喃,只聽哐啷一聲,房門大開,狂風肆虐而至,一個人懷抱肩扛著行禮,從頭到腳儼然一雪人兒,抖落一地雪花才看清,那是外出打工的父親。那時,真正領悟了“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的意境。
在鄉間,冬天就是無憂無慮地玩,想方設法地吃的季節。在城鎮,也大抵如此,除去有穩定工作,需正常上下班的人,大部分的人在冬季會進入閑散狀態。在沒有集中供暖之前,北方的城鎮家家戶戶都燒煤,城市的空氣中總是彌漫著煤煙混雜著酒肉的人間煙火氣。如今想來,竟有一份抹不去的懷舊親切感。
這是中國北方的冬天原生態的“0°以下生活”,在歲月凈化后的記憶中,它似乎陳舊而富有詩意,它抹去了冬天本該有的冷,只留下冰雪童年中本真的暖。如今,生存環境變了,生活方式也變了,遠離了鄉野情趣,漸失冰天雪地,渴望有雪的冬天的人們,內心深處反而渴望回歸鄉野,尋找冰雪。
遺憾的是,不是每個地方都有雪,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回歸到“吹燈窗更明,月照一天雪”、“圍爐煨酒,賓客入鄉”的“0°以下生活”。
經由數千年的生活習性傳承而來的“窩冬”生活習慣,導致今天的中國北方人,在冬天也不想出門,如果不是特別重要的事情,冬天的清晨,你讓一個北方人從床上爬起來,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誰也不愿意離開溫暖的被窩,去干冷的室外處理瑣事,能拖久拖,能睡一分鐘,也是福。再加上北方的冬天一片蕭瑟荒涼,實在無精致可玩賞,人們能不出遠門,就不出遠門,哪怕是沒事兒一身輕的玩耍。
兩者相加,導致中國旅游出現一種難以解決的困境——淡旺季;在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夏秋兩季是旅游旺季,熱門景區在周末及節假日往往人滿為患;但在冬春季,由于“窩冬”的人們不愿出門花錢消費,即便是熱門景區,也是游客稀少,門可羅雀。很多景區、商區、酒店、賓館等不得不在冬季遣散員工,關門謝客,以節省運營成本,用旺季賺來的利潤,去彌補淡季的虧損。
商業價值的核心是販賣稀缺,當冰雪成為普遍求而不得的稀缺資源時,它就具有了可開發的商業價值。先是城市里興起人造滑雪場,舉辦冰雪嘉年華,以吸引年輕人和親子消費,但假的真不了,人們不滿足于在高樓大廈圍困的逼仄空間里小打小鬧地玩耍,有些人開始走出“圍城”,去探尋天然的冰雪天地,賞雪景,看霧凇,在山地叢林間滑雪,在水凝固后形成的千奇百怪的冰凌冰瀑冰河面前,發現自然的神奇創造。如果再佐一溫泉泡湯,享受一番“冷與熱的纏綿”,那就是冬天最美的享受。
當冰雪旅游從小眾走向大眾,擁有冰雪資源的邊緣地區發現了冰雪旅游消費的商業價值,探索開發以“冰雕+滑雪+溫泉”為組合的旅游項目,以拉動冬季消費。而實際上,在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冬天不玩冰雪溫泉,也實在無甚可玩。因此,發展冰雪旅游成為北方旅游城市和景區解決淡季問題,唯一的底牌和路徑。
最先發展冰雪旅游的當屬冰雪資源豐富的東北。早在1985年,哈爾濱就開始舉辦哈爾濱國際冰雪節,經過33年的連續舉辦,已經演變成集旅游、藝術、時尚、經貿和體育為一體的綜合性主題節慶活動。1994年,黑龍江建立亞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區,由冰雪節向冰雪項目轉化。1996年、2007年分別在哈爾濱、長春舉辦的亞冬會,則進一步促進了東北冰雪旅游的快速發展。
黑龍江以節慶、項目和營銷推廣為依托,持續釋放冰雪節的品牌影響力,整合全省冬季旅游資源,進行營銷推廣,將冬季旅游的資源存量,轉化為消費增量,并以消費驅動,帶動了更多冰雪旅游項目的發展。近年來走紅的大海林雪鄉、鏡泊湖冰瀑、扎龍雪地鶴舞、大慶雪地溫泉、北極村極地觀光、興凱湖冬釣捕魚等都成為冬季旅游的“網紅”。冰雪旅游不僅僅是黑龍江冬季旅游的亮點,也成為拉動東北經濟消費,實現東北振興的重要依托。
在西北,1999年,新疆舉行首屆冰雪旅游節,開啟發展冰雪旅游的大幕;2000年,開始舉辦天山天池冰雪風情節;2006年創辦中國西部冰雪旅游節暨新疆冬季旅游產業交易博覽會,在節慶的驅動下,新疆陽光滑雪場、白云國際滑雪場、絲綢之路國際滑雪場、天山天池國際滑雪場、阿勒泰將軍山滑雪場、雪蓮山高爾夫燈光滑雪場等相繼建立,推動新疆冰雪旅游持續升溫,邁向多元化、規模化。
以黑龍江為代表的東北和以新疆為代表的西北冰雪旅游產業的崛起,構成中國冰雪旅游版圖的“兩翼”,節慶拉動的活躍度,冰雪項目的火熱度兩者結合,讓更多地區看到發展冰雪旅游的經濟轉化價值。這種輻、帶動效益逐漸向中間過渡,繼而引發內蒙、河北、寧夏、甘肅、陜西、青海等北方地區,甚至西南地區的四川、貴州、云南等省份發展冰雪旅游的熱情。以滑雪運動項目為核心吸引,輔之冰雪觀光、民俗節慶體驗、溫泉度假、鄉村休閑等體驗,成為拉動冬季旅游消費的主要方式。同時,在營銷推廣手段上,也采用南北聯合的方式,凸顯差異。比如,黑龍江與廣東聯合推出以“交換冬天”為主題的營銷活動,成為近幾年來的旅游營銷亮點。
而事實上,旅游淡旺季現象是個全球性的普遍難題,由于生活習慣、氣候環境和休假制度的制約,沒法從根本上解決,即便是歐美,也因集中休假的時限,難以達到一年四季均衡出行。因此,平衡淡旺季,只是一種理想。但冰雪旅游驅動的“0°以下生活方式”逐漸形成冬季出行的潮流,至少能減緩北方旅游淡旺季的差距。
冰雪旅游的興起,為老弱變窮欠發展但生態良好的地區帶來了新機遇,由于擁有形成冰雪的環境和氣候條件,這些地方在冬季會以冰雪優勢,從“邊緣”躍入“核心”,人們在冬季迫切地關注著那些猶如童話般的“冰雪王國”,從平時默默無聞成為冬天刷屏的“網紅”,有些地方因為冰雪產業的興起和壯大,甚至華麗轉身,一舉進入世界視野。
位于北京以北260公里的張家口崇禮縣,就是這樣一座幸運的城市。2014年以前,這個位居冀西北山區,擁有山地、森林、溫泉等資源,生態優質的小縣城,還是一個國家級貧困縣。崇禮全年存雪期150多天,被譽為“中國雪都”, 雖然早在1996年就開始起步發展冰雪旅游,但一直處于小打小鬧狀態,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她貧困的境況。
直到2014年北京攜手張家口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雪上運動的主會場崇禮,頃刻間成為“中國的索契”,引來世界的關注。籌備冬奧會引來政府及民間大量的投資,推動崇禮走出發展的困境,不僅拆掉了貧困縣的帽子,而且迎來了世界級的發展機遇,以發展冰雪產業為核心,吸引了關聯產業要素流的聚集。
京津冀擁有1.1億多人口,是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消費能力最強勁的三大區域之一。但是在冬季,這里是全國重度霧霾區,在周末或節假日,生活在大城市的人們渴望外出“躲霾”,擁有山地資源,空氣質量好,距北京最近,又擁有冰雪資源的崇禮,成為京津冀城市居民出游的首選。2017年至2018年雪季,崇禮區接待海內外游客已突破300萬人次,其中70%來自北京。
這個縣域面積僅有2334平方公里,總人口12.56萬,其中農業人口10.72萬的縣城,從2003年國內首個開放式山地滑雪場——萬龍滑雪場開門迎客,目前已建成密苑云頂樂園滑雪場、翠云山旅游度假村、多樂美地滑雪場、塞北滑雪場、長城l嶺滑雪場、太舞四季旅游度假區七大具有國際水準的專業滑雪場,擁有雪道166條,159公里,各類纜車索道67條,44.5公里。這意味著崇禮平均每333平方公里、1.8萬人就享有一個滑雪場,或許是全球滑雪場密度最高的區域。如今,她正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滑雪愛好者到崇禮超前體驗冬奧的魅力,自2014年申奧成功以來,崇禮冰雪產業旅游接待人數每年以30%比例遞增,全區共計有2萬余人直接或間接服務冰雪運動產業,約占全區人口的1/6。
以崇禮為核心,河北省以張家口和承德為延展,建設中國冰雪旅游大區,建設一批冰雪運動、冰雪娛樂、滑雪教學訓練基地,多次承辦國際性冰雪體育賽事,打造千億元級別的國際冰雪旅游目的地。崇禮的冰雪運動引發冰雪裝備產業的發展,目前,張幾口正在建設占地1160畝,總投資50億元的冰雪產業園。建成后,預計能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00億元、實現稅收10億元。
申辦2022年冬奧會,引起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關注,他提出“冬奧會將帶動中國3億多人參與冰雪運動”;同時,延伸“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提出“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這極大地鼓舞了各地發展冰雪旅游,打造冰雪產業的激情。
2016年,國務院頒布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要積極培育冰雪項目等具有消費引領特征的時尚休閑運動項目;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國家旅游局四部委聯合印發《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明確促進冰雪運動繁榮健康發展。與此同時,黑龍江、河北、內蒙、新疆等冰雪資源豐富地區,也紛紛響應出臺推動冰雪運動、休閑、旅游、裝備制造、產業服務等關聯產業發展,打造冰雪產業價值鏈,培育冰雪旅游消費熱點的相關規劃和方案,中國冰雪旅游進入高速發展期。
在冷冰雪,熱發展浪潮的推動下,根據《2017年中國冰雪旅游發展報告》顯示,預計2021~2022年,中國冰雪旅游人數將達到3.4億人次,收入達到6700億元,帶動旅游及相關產業的產值高達2.88萬億元,“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目標,將在2022年提前超額完成。
目前,中國冰雪旅游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西北和西南四大板塊,但真正擁有天然冰雪且周期較長的區域,集中于東北和西北,能否形成真正的“冰天雪地”,是由氣候條件決定。西南和華北地區,天然冰雪資源依然稀缺,即便是在崇禮,也并不見到每個冬季都是“冰天雪地”,當缺少天然降雪時,崇禮滑雪場的雪,依然需要人工造雪的方式來進行補償,更不用說氣候溫潤的西南。
冰雪資源大多位于高海拔地區,這是東北、西北具有的天然優勢。相對而言,東北冰雪旅游發展起步早,西北較晚,就發展冰雪旅游的專業度、創意性、消費能力和規模效益而言,東北都遠高于西北。
除了新疆發展冰雪旅游較早,擁有幾個比較像樣的滑雪場,并經過20多年連續舉辦冰雪旅游節,營造出了冰雪旅游的消費熱潮,培育出了冰雪品牌影響力,甘肅、陜西、寧夏、青海的冰雪旅游,還處于低端無序的零散狀態。
這個特征從西北五省和新疆建設兵團在第29屆西北旅游協作區會議上共同簽署《“絲綢之路?神奇西北” 2018-2019冬春季旅游聯合推廣協議》,并發布“2018-2019西北地區冬春季旅游項目和優惠措施”,就可見端倪,甘肅、陜西、寧夏、青海的冬季旅游,缺乏核心項目支撐,沒有清晰的冰雪旅游產品,如高水準的滑雪場、品牌影響力高的冰雪、冰雕等節慶拉動,所謂的冬季旅游只不過是對舊有資源的低價打包拋售,有噱頭沒內容。
在2016~2017冰雪季“中國十佳冰雪旅游城市”中,西北地區僅有新疆烏魯木齊和阿勒泰地區入選;“中國滑雪旅游度假區十強”、“中國最具潛力滑雪旅游度假區”兩個名錄中,西北地區無一入選;“中國十大最具影響力冰雪旅游節事”名錄中,僅有烏魯木齊絲綢之路冰雪風情節和敦煌文博冰雪節入選(以上根據《2017年中國冰雪旅游發展報告》)。
這種現狀跟西北經濟發展和市場消費能力相關。從旅游發展整體而言,西北落后于全國其他地區,產品及服務品質低,淡季周期長,旅游消費轉化率低。冰雪旅游,尤其是滑雪旅游,被譽為“貴族運動”,屬于高端體驗項目。如果只是一次性體驗,僅租用裝備、聘請教練、加上食宿交通等,人均花費1577.2元,人均停留天數為2.6天(根據《2017年中國冰雪旅游發展報告》),一次體驗費用就高達數千元。如果加盟會員,長期接受專業培訓,成為一個資深的滑雪愛好者,滑雪設備購買及會員費,最低也需要數萬元。這個消費顯然讓西北的中產階級難以承受。
從2017年西北五省人均收入來看,陜西18874元,寧夏18832元,青海18302 元,新疆18335元,甘肅14670元。其中,最高的陜西,位居全國第21位,甘肅則位居全國倒數第一。本地消費能力低,導致西北冬季旅游還是以觀光為主,缺少深度參與的動力,制約冰雪旅游的培育和發展。
根據《2017年中國冰雪旅游發展報告》顯示,冰雪觀光游客占國內冰雪旅游總人數的72.4%,滑雪休閑度假游客占比27.6%。雖然滑雪休閑度假只是冰雪旅游的一種重要旅游形式,而不是全部,但正是滑雪休閑消費階層的高端消費需求,推動了冰雪旅游目的地項目和服務的品質化發展,并貢獻了大部分的消費額。西北地區自身消費不成熟,冰雪產業發展的水準偏低,規模太小,創意不足,產品組合不佳等,自然也不會吸引西北以外其他地區的客群體驗西北冰雪旅游。
西北冰雪旅游缺的不僅僅是優質滑雪場及冰雪產品,即便有,也會面臨營收挑戰。西北冰雪旅游缺的是以高端消費引領的品質項目、產品和配套服務,更缺舉全省之力打造冰雪盛會,并以支持以恒的機制保障,將其培育成國際品牌,進而帶動全局發展的動力,如冰雪節、冰雕節等對整個東北冰雪旅游的拉動。
正因為如此,恰恰說明,西北是中國冰雪旅游的存量和增長極,西北冰雪旅游的潛能,將在“一帶一路”的驅動下逐步成長,只是,需要給理想一點時間。只有西北人民富起來,大消費升級旺起來,追尋我們逝去的“0°以下生活方式”,才能真正火起來。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平臺“小榮說”(ID:xiaorongshuo),作者:孫小榮,原標題:《孫小榮:冰雪旅游 ——“0°以下生活方式”的興起 | 典型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