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近年來,在產業融合的趨勢下,國內不少農業基地、林場、工業遺產地等開始轉型,發展旅游業。筆者認為,這種轉型發展既是好事,也是難事,更是贏事。
首先,這是好事。在經濟體制改革和社會變革、產業轉型和生態保護的過程中,一些傳統國有和集體農場、農業基地、林場,工礦企業、老軍工企業、“三線建設”基地以及一些工業遺產地,都開始轉型,參與旅游項目的開發,我們暫且簡單概括為農場、林場、工礦、工業遺產地等“特殊部門”的轉型。它們的轉型發展有主動和被動兩種狀態。
一是主動為之。一些農業、林業、工業企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農業旅游、森林旅游、生態旅游、鄉村旅游、工業旅游等旅游產業開發項目。比如,2016年國家批準了首批22家工業旅游示范創新單位,云南紅塔集團也列入其中,并開展了工業旅游;云南彌勒東風農場建設了酒莊,開發農業旅游項目。二是被動轉型。在全國旅游產業大發展的形勢之下,它們轉型主要是因為體制改革、森林禁伐、工廠萎縮、礦山枯竭等原因,被動轉型進入旅游業,通過開發旅游景區景點及其相關產品,提供旅游服務,實現產業持續發展。比如,黑龍江省衛星林場在2014年4月全面停止森工商業性采伐后,轉型發展旅游,創建了“中國威虎山雪村”,帶動旅游產業發展。筆者認為,不論主動與被動,轉型選擇旅游產業都是好事,順應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補”改革的客觀要求,相關部門應該對這些“特殊部門”的轉型進行積極引導,指導其往正確的方向發展。
其次,這是難事。改革面前,從業者要學會用辯證的思維方式對待、研究和促進產業轉型這件大事。筆者提醒這些面臨轉型的企業,要克服“脫離原來的產業、原來的企業,就萬事大吉”的幻想,因為旅游產業是更加復雜、更具挑戰性的新產業。旅游產業并不是低門檻產業,它實際上是需要提供優質服務的體驗經濟,是要不斷跟隨市場變化、不斷滿足人性需求的產業。只有把握住旅游業服務的本質,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產業紅利,實現發展共贏。
再次,更是贏事。企業要研究解決好轉型過程中的問題,充分將原有農場、林場、工業遺產地等特色融入旅游發展中,實現業態融合、發展共贏的目的。
筆者認為,產業轉型應具體抓好五個方面,一是把握好時機,順利從原來的一、二產業向第三產業轉移。轉型應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順應旅游產業發展的趨勢和規律,為人們追求美好生活提供更多、更有效的產品和服務。
二是善用資源精耕細作。轉型于旅游,要以天時地利為原則,依托農場、林場、礦場以及原有廠房、設施設備等,在旅游產業發展中找到合適定位,以點狀開發為重點和核心,站在景點景區建設開發角度思考問題,發揮出自己的獨特優勢,不是單純地業態捆綁,而是有效地嫁接融合。
三是運用互聯網技術,發展智慧旅游。比如,河北省承德市引進云南工投集團中唐國盛公司運用互聯網技術,發展大數據和呼叫服務外包,率先在京津冀地區開展以信息為導向的服務業。集團將與當地老林場、獵場等企業和基地攜手,創新實現技術、信息等方面的互動和升級,構建新型經濟發展模式。
四是有序推進三個轉型階段的發展,積極進行價值鏈構建。筆者認為,向旅游產業轉型的縱深發展過程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轉型啟動期,大致是轉型第一至第二年,這個階段處于“快樂興奮”狀態,在資金、人力和物力上的投入都較大;第二層次是轉型推進期,大致是轉型第三至第四年,隨著時間的推移,開發的難度加大,旅游產品和市場壓力顯現,可能開始產生對“轉型發展”的質疑;第三層次是轉型的可持續發展期,大致是轉型第五年以后,這是新型價值鏈構建的關鍵時期,要逐漸培育起轉型企業或轉型項目的自身價值,實現企業增值才能保證其可持續發展。
五是認真搞好企業管理。管理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唯有科學管理,才能發揮人才優勢,有效提升企業運營機制,最終實現成功轉型。
*本文來源:中國旅游報,作者:楊復興,原標題:《農林場、工業遺產地轉型發展旅游應該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