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記者從今天召開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經國務院同意,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于1月22日聯合印發《長城保護總體規劃》。《規劃》明確了長城保護的重點是秦漢長城和明長城。其中,部分明長城作為“長城抗戰”物質見證,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
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在會上表示,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建筑奇跡。長城最突出、最核心的價值在于它所承載的偉大精神,這種精神包括團結統一、眾志成城的愛國精神;堅韌不屈、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守望和平、開放包容的時代精神。“這三大精神歷經歲月錘煉,已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力量。”劉玉珠說。
記者了解到,《規劃》強調了長城文化景觀的特性,提出《規劃》核心是長城價值的保護展示,《規劃》目標是長城精神、抗戰精神、長征精神的傳承弘揚。
在長城保護方面,《規劃》提出原址保護、原狀保護的總體策略。對于絕大多數長城點段,重點做好日常養護、局部搶險和標識說明。對于價值突出的點段,在開展考古研究的基礎上,按照最低程度干預和真實性原則,實施局部修繕加固,設置展示服務設施,展示長城文化景觀。
對于公眾普遍關注的長城分布范圍廣,保存環境復雜,多數都處在經濟欠發達地區,難以有效保護管理的問題,劉玉珠表示,單靠文物部門一家的力量是無法有效解決長城保護和管理方面的諸多問題,勢必要引進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
據介紹,在地處偏遠、沒有利用單位的長城段落,所在的當地政府或者其他文物主管部門要聘請當地群眾擔任長城保護員,對長城進行巡查看護,并對長城保護員給予適當的補助。經過統計,目前全國已有長城保護員超過3千人,各省長城基本實現了保護員全覆蓋。與此同時,近幾年,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長城小站”等社會組織也在引導公眾參與、宣傳保護理念、開展青少年教育等方面,進行了大量有益的嘗試,發揮了重要作用。
對于媒體關注的長城修復中出現的過度修復問題,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表示,之所以存在長城過度修復的問題,一方面是因為長期以來,人們對長城的認識出現偏差,把長城的形象固化為八達嶺的樣子,就按照八達嶺的形象進行修復;另一方面則是把長城的保護按照建設工程進行管理,簡單套用建設工程招投標等方式,在長城修復的過程中也缺乏監管。
對此,宋新潮表示,未來在長城保護維修問題上,不過多去干預,盡可能按原狀保護。“部分長城,我們過去看到是那個樣子,今天怎么修成這個樣子了,實際就是沒有按照原狀進行保護。”同時,要做到因地制宜。“有磚石長城,有土長城,還有建筑形態保存較好的長城,這個要進行分類。”
*本文來源:新華網,本文作者:王瑩,原標題:《《長城保護總體規劃》發布 明確保護重點是秦漢長城和明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