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曾經每年均能實現數億元甚至數十億元凈利潤的影視上市公司,卻在2018年出現巨大反轉。對于目前已公布業績預報的影視上市公司而言,大幅虧損似乎成了普遍狀態,更讓人驚訝的是,它們的累計虧損額已超130億元,就連實現盈利的公司也大多處于凈利下滑的趨勢。在寒冬背后,既代表著去年以來影視公司經營情況的不達預期,也預示著相關公司未來發展仍充滿較大挑戰。
超六成虧損
現階段正是上市公司密集發布業績預報的時期,但接連不斷的業績爆雷卻讓人們心驚膽戰,影視領域也不例外。截至發稿時,已有16家影視上市公司陸續發布2018年業績預報,其中有10家都處于虧損狀態,占比超過六成。而從以上這10家影視上市公司的虧損規模來看,少則數億元,多則可達十余億甚至數十億元。
以華錄百納為例,財報顯示,2018年該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33.29億-33.34億元,位居目前處于虧損狀態的影視上市公司之首。與此同時,被視為影視行業老大哥的華誼兄弟在連續兩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增長乏力后,也于2018年出現虧損,而虧損規模預計為9.82億-9.87億元。
北京商報記者初步統計發現,若將以上公司的虧損規模進行累計,整體可超130億元,達到百億元規模,且這一數字還有可能隨著更多影視上市公司發布業績預報而遞升。除了虧損外,實現盈利的影視上市公司的業績表現也不復曾經的快速增長勢頭,包括萬達電影、文投控股、華策影視在內的多家影視上市公司均凈利下滑。其中,華策影視預計2018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盈利2億-3億元,但同比下滑了68.48%-52.71%,此外萬達電影也預計同比下降約一成,而新文化則盈利不足億元,比上年同期的2.46億元下滑60%-90%。
頻繁的虧損及凈利下滑預報不禁令從業者感到擔憂,長城證券在研報中表示,從目前已經公告的業績預告情況來看,行業基本面沒有太大變化,仍需謹慎前行,預計商譽減值壓力較大。傳媒行業整體營收利潤并無明顯改善,總的商譽余額依然高企,且2018年預計已有部分公司將面臨資產減值,行業系統性風險并未完全釋放。
為過去買單
在一系列虧損數字和凈利下滑背后,人們最為關注的無疑是業績下降的原因。而從影視上市公司目前透露的消息來看,無外乎兩種情況,即主營業務發展收入減少以及商譽減值。
以華誼兄弟為例,該公司表示,報告期內上映的《狄仁杰之四大天王》、《云南蟲谷》等主要影片票房未達預期;電視劇方面儲備項目在開發制作過程中,未能于報告期內實現完片播出;品牌授權與實景娛樂板塊收入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此外,華誼兄弟將按照《企業會計準則》和公司相關會計政策對包括商譽在內的資產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導致資產減值損失與上年同期相比有較大幅度的增加。
新元文智創始人劉德良表示,影視上市公司一方面因自身主營業務收益增速不理想,另一方面因2015年、2016年并購的公司未能完成業績對賭或收益下降導致商譽減值,尤其是后者影響較大。
北京商報記者發現,前幾年部分影視上市公司為了迅速擴大自身的規模而進行不少高溢價并購,如唐德影視收購愛美神51%股權時,就不斷有聲音質疑,“一個注冊資本300萬元的空殼公司為何估值8億-14億元?”劉德良認為,“如今的業績表現其實反映出影視上市公司此前一些錯誤布局正逐步顯現出后果,業績虧損或下滑也是在為過去買單,需要把曾經的問題消化掉”。
從冒進到求穩
如今影視上市公司不達預期的業績表現已直接影響到部分公司的股價表現,包括華策影視、幸福藍海、慈文傳媒、當代東方在內的多家公司股價均出現不同幅度的下跌。與此同時,交易所也針對相關公司下發關注函。1月30日,深交所還向驊威文化下發關注函,要求該公司補充披露未在2017年計提商譽減值、而在2018年集中計提大額商譽減值的原因等。
近年來,國內對影視行業的監管愈發嚴格,而這或多或少會影響到相關公司的發展情況。去年以來,政府及市場等層面對影視行業的發展進行了不少調整。首先便是通過崔永元的微博引發的稅收監管事件,令相關影視公司的經營更加規范。而對于業內一直反映的明星片酬過高問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也提出要繼續著重解決,抵制不合理片酬。除此以外,內容上的監管也愈發加強,對版權的保護力度也不斷提升。
劉德良認為,前幾年影視上市公司在經營層面處于冒進、快速擴張的狀態,通過2018年的調整,相關公司應會選擇在今年求穩,并通過穩步經營的方式逐步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且2018年業績下滑的狀態也會讓更多公司意識到花費更多心思在內容產品制作、內部管理等方面的重要性,使其能圍繞主業進行深耕。
如今新的一年到來,為了整個行業實現進一步發展,各方對影視公司的監管仍會保持在高水平,日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在《總局辦公廳關于做好2019年度〈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和〈電視劇制作許可證(甲種)〉換證工作的通知》中提到,“涉及制作、經營內容導向偏差、低俗庸俗、社會廣泛差評、產生不良社會影響的節目、參與違規買賣收視率或參與收視率造假的不予換發新許可證”。投資分析師許杉表示,無論影視公司如何發展,最為關鍵的競爭力仍在內容層面,如何提高內容質量以獲取市場是從業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本文來源:北京商報,作者:盧揚;鄭蕊,原標題:《普遍大虧,影視上市公司“入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