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春節你的錢花在了哪里?商務部數據顯示,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4日至10日)期間,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首次突破萬億大關,達到10050億元;然而增速出現了多年來的首次個位數增長,同比增長8.5%。
春節假期全國旅游接待總人數4.15億人次,同比增長7.6%;實現旅游收入5139億元,同比增長8.2%。春節旅游客流與收入增速也均回落至個位數。
春節期間零售餐飲旅游等領域增速的回落,與總體消費市場的放緩保持著高度吻合。2018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同比增長9%,增速跌至2002年以來新低。
這種回落一方面是由于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居民杠桿水平升高、收入不確定性增加帶來的消費抑制效應;另一方面也是中國從商品消費走向商品、服務消費兩輪驅動過程中正常的數據波動。
去年以來,汽車和住房類商品消費出現階段性的增長乏力,直接拖累了全年消費的表現。新年伊始,隨著《關于進一步優化供給推動消費平穩增長 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方案》等多項政策措施的出臺,一大批消費促進政策正在路上。
新興消費嶄露頭角
據商務部監測,春節黃金周期間,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約10050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比2018年黃金周期間增長8.5%。
在2月12日的商務部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市場運行司副司長王斌指出,春節期間全國商品市場保持平穩較快增長,買年貨、吃年夜飯、逛廟會等傳統消費紅紅火火;年節禮品、傳統食品、新興電子產品、地方特色產品銷售增長較快;網絡消費、定制消費、體驗消費、智能消費等新興消費亮點紛呈。這為一季度乃至全年的消費市場平穩較快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今年春節消費市場最大的亮點在于消費品質的提升。一方面,以傳統的親情文化、團圓文化為核心的傳統消費保持著快速增長與品質升級;另一方面,以高科技、高品質、綠色為核心的新產品在新年期間大賣,互聯網時代新的消費模式也不斷發力。
另一大亮點在于線上線下的共振。集購物、餐飲、娛樂等功能于一體的購物中心、奧特萊斯等新興業態備受消費者青睞;各大電商平臺堅持春節不打烊,某電商平臺春節期間銷售額同比增長40%左右。
趙萍指出,以往春節消費市場線下是主戰場,網店春節期間放假以及由此而來的快遞的停送;然而今年很多電商平臺尤其是自營商品春節不打烊,快遞的假日物流服務能力也在逐步跟上,電商銷售因此出現快速增長。
春節期間,休閑旅游、觀影觀展、民俗活動等體驗式消費越來越受到歡迎。
在趙萍看來,春節期間體驗消費走紅是供需兩側共同拉動的結果。一方面,國民在滿足物質生活需求之后,精神生活的需求越來越高,春節期間對于文化類產品的需求越來越旺盛;另一方面,在文化消費方面正在出現更多數量、更高質量的供給。
值得注意的是,從增速上看,春節期間多項消費從往年的兩位數增長回落至個位數增長。
零售和餐飲數據之外,旅游數據也回落至個位數增速。2019年春節假期,全國旅游接待總人數同比增長7.6%,春節客流增速十年來首次跌入個位數。
趙萍表示,北方大規模降溫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短途旅游,更重要的是,旅游消費正從假日集中釋放向常態化消費過渡。
“前兩年旅游增長特別迅猛,抬高了整體基數,拖累了今年的同比增速;隨著高鐵、高速公路的開通運行,交通在短時間內變得非常便利,從而激發了人們的出行需求;現在這種便利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出游也逐漸成為一種日常行為,而非假日需求。國內游正逐漸從高速成長期走向成熟期。”
另一方面,她表示,從民眾實際體驗而言,春節黃金周期間大規模集中出游往往實際旅游體驗不佳;隨著年假越來越普及,平時有出游機會的人開始選擇避開黃金周出游,這顯示消費者理念更趨理性。
“中國消費市場走過了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正在進入個性化、多樣化消費為主流,更注重消費品質和體驗的新的階段。”
汽車消費階段性乏力
在趙萍看來,春節期間零售餐飲旅游等領域增速的回落都與總體消費市場的放緩相吻合。“在經濟存在一定下行壓力、居民收入存在一定不確定性的背景下,高端餐飲、旅游等彈性相對較大的消費領域可能出現一定的壓縮。”
2018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同比增長9%,增速跌至2002年以來新低。
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所長董超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去年消費疲軟的原因一方面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經濟增長乏力;另一方面是,目前中國居民杠桿水平升高,房貸壓力上升,可支配收入增幅放緩,加上資本市場的持續低迷,導致支付能力有所下降。
他強調,近期以來,汽車等大型消費品增速放緩,甚至出現了負增長,這直接拖累了去年的消費增速。
2月12日的商務部發布會上,王斌表示,受國內外多重因素的影響,特別是與汽車和住房類相關的一些商品消費出現階段性的增長乏力,2018年消費增速比2017年回落1.2個百分點,說明消費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諸多變數,危與機并存。
他指出,汽車消費占社零比重非常大(超過了四分之一),所謂“階段性增長乏力”,是因為2018年雖然汽車新車銷售增速回落2.8個百分點,但是新車消費總量2800多萬輛,列全球第一。城鎮每百戶汽車擁有量從2013年的21.5輛提升到40輛。
王斌表示,和發達國家相比,汽車消費的需求空間還是非常大的。按可比口徑,中國汽車千人保有量2018年是170輛。發達國家比如美國能夠達到800輛左右,歐、日等發達國家在500到600輛。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秘書長張進華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購置稅優惠政策的退出確實為去年的車市帶來了一定影響,2017年的稅收優惠帶來了部分汽車消費的提前釋放,透支了2018年的銷售,消費信心不足與關稅下調的預期,也有可能推動消費者對購置汽車持觀望態度。
他強調,盡管去年中國汽車市場出現了負增長,但這并非一種趨勢性下降,從發展階段來看,中國的汽車市場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當前中國汽車千人保有量尚未達到180-200輛這一全球平均水平,發展空間還非常大,中國在近年超過全球平均水平是可預期的,我們預計能達到300輛,中國目前汽車保有量約1.97億輛,這意味著中國汽車保有量還要翻一倍,達到4億輛。”
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在發布會上表示,社消數據主要統計的是實物消費,去年居民服務性消費占總消費支出的49.5%,服務消費近年來增長非常快,正在打開一片新的藍海。
董超表示,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消費更多地從商品消費轉向服務消費是一個普遍的趨勢,“經濟發展水平越低,商品消費占比越大。在后工業化階段,服務消費的占比普遍較高。實際上,商品消費的增長是有限的,但人們對服務的需求往往是無限的,后者的增長空間也更大。服務消費也成為中國消費升級的主導力量。”
王斌表示,去年年底以來,中國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消費穩增長的政策,比如,通過轉移支付的方式增加經濟欠發達地區人員工資、大幅度減稅降費等,這都有利于提振消費。
展望2019年,王斌表示,消費市場承壓較大,消費增速仍有可能進一步放緩。但中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市場,其中有4億中等收入群體,蘊含著大量的升級需求。
“中國消費市場潛力大、韌性強、活力足、成長性好,這是中國消費保持長期穩定發展的最大優勢。”他說。
*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作者:夏旭田,原標題:《春節消費首次破萬億 旅游消費從“扎堆”向“錯峰”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