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普吉島,這個以“安達曼海明珠”著稱的泰國第一大海島,近年來成為中國人首次出國度假首選地。不僅因為它是世界最美十大海島之一,泰國友善的旅游環境,便捷舒適的服務等等,使得普吉島成為世界級度假海島。
根據普吉國際機場的統計數據,2017年,該機場接待游客量超過1686萬人次,其中國際游客920萬人次,泰國國內游客766萬人次。大量涌入的世界各地游客,每年為當地帶來數以百億美元的經濟效益。
而就在半個多世紀前,普吉島還只是一個錫礦產地。如今,普吉島名利雙收的背后,是怎樣的開發經歷?有哪些值得關注的政策和規劃措施?帶著這些問題,本文嘗試從規劃和投資角度出發,對其進行一個相對全面的解剖,尋求一些合理的解釋,以供業界參考。
前世今生:從錫礦產地到旅游勝地,
產業轉型壓力和政策引導拉力的雙重推動
現在,普吉島作為旅游度假島蜚聲世界。但事實上,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普吉島是作為錫礦產地而存在。這一采礦歷史,可以追溯至16世紀法國人在島上發現錫礦,歷時300余年。
16世紀前 —— 阿拉伯、印度、中國商人把普吉島作為航海的轉運港
16世紀初 —— 葡萄牙人、法國人、荷蘭人、英國人等踏入普吉島
18世紀 —— 法國人一度擔任當地總督
19世紀 —— 普吉島幾乎成為英國殖民地,后來大不列顛帝國攻克了馬六甲海峽
在這期間,普吉島見證了世界眾多冒險家、商人的登陸。從這個角度來說,普吉島早就種下國際旅游的基因,也不失為一種牽強的解釋吧。
在錫礦繁榮的兩個世紀里,大量華裔勞工進入普吉島并居住下來,這些人的聚居區域逐漸演變成為今天普吉島上最大的城區普吉鎮(Phuket Town)。同時,這一段“與錫交融”的歷史,也讓普吉府成為泰國華裔比例最高的地區。
普吉島礦業博物館中的錫礦開采示意圖
轉機發生在1967年。
這一年,泰國旅游當局制定總體規劃,著力將普吉島打造成為旅游天堂。同年,連接攀牙府和普吉府的薩拉辛跨海大橋(Sarasin Bridge)開通,拉開了旅游繁榮的序幕。普吉島迎來產業轉型的歷史機遇。
連接攀牙府與普吉府的薩拉辛大橋
1979年,泰國旅游當局邀請咨詢機構為普吉島定制新的旅游政策,提出引進“高水平旅游企業”的策略,從而確定了外來資本對當地的投資許可。后續開發成熟的芭東海灘和卡塔/卡倫海灘,正是得益于這一政策執行的直接結果。
1985年,隨著國際錫價的大幅下挫,包括普吉島在內的泰國南部錫礦產區90%因無法持續經營而關停。這讓行進在旅游發展道路上的普吉島,不得不放棄采礦業,一心一意地邁上了旅游發展之路。
簡而言之,普吉島的旅游度假產業發展之路,正是在市場化的產業轉型壓力下,由政府主導總體方向的政策火種照亮的。
重大基礎設改善,大幅提升外界客流
導入能力,島內公路交通強調實效聯結
隨著薩拉辛大橋的通行,普吉島徹底改變了與大陸隔離的孤島狀態,外界客流的連續規模化導入,成為可能。在大橋通行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盡管從泰國首都曼谷到達普吉島,仍然需要乘坐長達17小時的巴士行程,但不少西方國家的背包客卻樂此不疲,直接帶動了奈漢海灘(Nai Harn Beach)周邊的平房住宿等簡單旅游服務經濟的發展。
雖然這些背包客沒有為當地旅游經濟帶給更多的直接經濟效益,但他們對于普吉島優美的海灘風景的自發宣傳,為普吉島的海島旅游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世界口碑。
70年代末,在普吉島被泰國旅游當局選擇成為旅游業發展重點之后,機場建設和升級被提上日程。
1984年,普吉島機場正式提供國際航班,迎來越來越多的國際游客。
1988年,普吉島機場由泰國機場集團接管,由此進入國際游客導入的快車道。
2016年,普吉島國際機場完成擴容升級,年接待容量從650萬上升為1250萬。
即使這樣,普吉島國際機場的容量仍無法滿足增長迅速的客流需求。1988-2017年的近30年間,普吉島國際機場年接待旅客總數從96萬攀升至1686萬,年均增幅高達10.4%。
近10年普吉國際機場接待的游客量數據(2008-2017)
從島內主要交通來看,“一縱一環多圈”的公路網絡“簡潔高效”,幾乎覆蓋了島上所有的觀景點、度假區以及城區。其中,一條國道402作為島內主干線,貫穿南北,由薩拉辛大橋直接通向普吉鎮,承擔本地常住居民和旅游客群對外交通的雙重職能;其他次干道沿著海灘和自然山體邊緣布局,形成沿海環道和多個盤山圈道結合的網絡格局。
普吉島現有公路交通網絡
旅居分離、生態控制的簡明功能布局:
西線度假,東線人文
在普吉島,旅游度假區域和本地生活區域具有適當分離的特征。這與泰北清邁地區度假區域與生活區融合的格局截然不同。
打開普吉島的旅游地圖,可以清楚發現,整個海灘和度假區的開發集中在海島西側。沿著西海岸,面對印度洋,從北到分布著20余片大大小小的海灘。其中最大的三片公共海灘芭東、卡倫、卡塔依序分布在中南部。而在東線以南部的普吉鎮和查龍寺為代表,仍是當地人常住生活的區域。
普吉本島主要的西線海灘和東線人文景點簡圖
這個旅居分離的格局,在普吉島有其一定的歷史原因。
在普吉島旅游開發初期的上世紀七十年代,普吉島最早的背包旅行客集中在Kata/Karon兩個區域,而不是在目前最熱鬧的芭東海灘。本地居民通過建造平房等旅游設施,為度假者提供服務。如果按照這種模式發展下去,旅游設施與當地民居的混合,將是可以預見的態勢。
但是,受限于本地居民提供的旅游服務水平有限,1979年泰國旅游當局決定引入外部投資,在此之前仍是白紙一張的芭東海灘,反而成為眾多外來投資者的青睞之地。整個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芭東海灘短時間內形成高強度和集中式的開發,包括高層酒店、三個購物中心、銀行、換匯機構、以及像麥當勞、星巴克以及哈格達斯等在內的特許經營商店,都應運而生。芭東海灘區域逐步發展成為島上除普集鎮之外,另一個城鎮化區域,只不過在此常住停留者是世界各地的度假客。
因此,純粹的外部資本與純粹的旅游用地結合的模式,開始成為主流模式,從而取代本地居民自建模式。本地居民開始轉向旅游服務的提供者,而不是旅游設施的建造者。
熱鬧的芭東沙灘區域夜景
在西線,普吉鎮是當地人聚居的區域,因受外部資本開發影響較小,成為當地人文的集中地。在近幾年的旅游開發中,普吉老街、泰華博物館等遺跡,已成為旅游度假者體驗當地人文的經典去處。
外來投資驅動的兩種開發模式,
面向不同客群的度假文化塑造
如前所述,自1980年代以來,在政策引導下,外來投資主導了普吉島的旅游開發。但是,外來投資在本島的開發卻存在兩種明顯不同的模式。
第一種,以芭東海灘為代表,面向熱鬧的城市型度假文化塑造為主。它的開發,沒有統一的開發主體,是一個完全開放型的類城市區域。
可以說,芭東海灘區域是島上最熱鬧的一個海灘,也是島上頂級的夜生活地區。在此處,不僅聚集了各類型的酒店,還擁有眾多餐飲、娛樂等公共服務配套,包括著名的酒吧街、江西冷購物中心、班贊海鮮市場、泰拳館、人妖秀等,完全是一座相對獨立的不眠不休的度假中心城。
芭東沙灘區域的酒店、商業和公共服務配套分布示意
第二種,以Laguna度假區為代表,面向安靜的綜合性度假村群落文化塑造為主。它的開發,是由統一的開發主體進行規劃和建設,是一個基本保持私密封閉的度假村群落。
位于邦濤沙灘的Laguna度假區,其所在位置原先是一個廢棄的錫礦場,總占地面積3.2平方公里,擁有3公里長的沙灘。1980年代初,華昌集團(Wah Chang International)看中該地區的發展潛力,成立了泰華度假村發展公司(Thai Wah Resort Development Company),致力于Laguna Phuket 度假區的開發。
該度假區自1986年開始開發,前10年只建高檔酒店,首先啟動BANYAN TREE,從而奠定了區域的頂級地位,后期逐步完善配套設施和二線開發。到目前為止,共擁有9家不同品牌的酒店和多個不同類型的可售別墅。不同酒店之間的主題特色和娛樂度假設施各不相同,相互彌補功能缺失。
主要的配套設施包括商業街區、購物商場、連鎖商店、海邊商店、酒店內的餐廳和酒吧。此外,18洞的標準高爾夫場地,也為整個度假村區域提供了充分的景觀環境和度假配套。通過30多年的發展,laguna度假村已基本成為一個自給自足的度假群落。
Laguna度假村的規劃平面分布
酒店度假村的品牌化經營和精品化設計,
形成自帶客流的微型度假目的地
根據相關專業機構統計,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普吉島共有旅游住宿接待設施1744處,共擁有房間數84427間(套),未來幾年,新增房間數在現有基礎上將有10%的增長。
普吉島的酒店接待設施房間數(2016-2021)
2018年第2季度之后計劃新增住宿設施概況
仔細分析以上數據,不難發現,普吉島的新增酒店供應,仍然延續了長期以來的三大特征:
向優勢沙灘區域集中趨勢明顯。沙灘區域的新建和擴建設施占總數的86%,尤其是在西海岸的沙灘區域,這一比例高達67%。
品牌化程度高。具有國際品牌的新增供應占75%。連鎖化的酒店國際品牌,因為其專業化的會員管理能力,對普吉島的旅游引導作用不容忽視。
純酒店型的比例較高。在已經明確的新建和擴建的37處旅游住宿接待設施有37處,國際品牌的純酒店有27處,占72%。
作為國際旅游度假島的重要組成部分,酒店和度假村的引入和建設,直接關系到整島度假氛圍的營建和度假游客的度假體驗,除了專業化的酒店品牌經營管理,為了在眾多的競爭產品脫穎而出,普吉島的投資商在產品設計層面創頗具新潮的創新精神,力爭將酒店和度假村本身營造成為一個一站式的微型度假目的地。無論是最早開發的悅榕莊,還是安納塔拉,抑或是新晉網紅奇瑪拉,都是當時引領酒店設計風潮的精品之作。
本島生態文化挖潛,離島主題化開發,
提升客流承載度,延長停留時間
隨著普吉島游客的飛速增長,整島要維持的輕松悠閑度假氛圍,難免受到挑戰。比如,熱鬧非凡但日漸擁擠的芭東海灘,已經對普吉島的度假聲譽形成某種程度的負面影響。如何在不降低游客度假體驗的情況下,持續應對大客流的沖擊,成為普吉島必須直面的現實問題。
其實,答案只在一個詞:流動
具體來說,就是讓游客可參與的活動更加豐富,讓活動的地點更加多元化,從而讓游客在不斷運動當中,延長停留時間,同時也降低了單個景點或活動的瞬間壓力,確保游客的度假體驗。
從普吉島本島來說,除了世界級的海灘、繁華喧雜的夜市、繽紛的人妖秀等經典項目之外,本地生態和文化的潛力挖掘,或是正在形成的新方向。其中,神仙半島觀景點、卡倫觀景臺,是兩個人氣最高的生態觀光點。
在文化挖掘上,除了普集鎮的保護性利用之外,對承載本地文化或新奇文化的小型博物館業態日漸重視。
普吉島主要博物館概況
除了本島,離島的主題化開發和互動,是一種更為有效和成熟的旅游發展策略。事實上,作為泰國最小的省級區域,除了本島之外,普吉府還管轄32個離島,同時與周邊府縣管轄的離島也能形成航線互動。
普吉島周邊主要離島分布
這些小島成為觀景、潛水、運動等海上活動的重要目的地,幫助延長了度假游客的逗留時間,帶動普吉島海上旅游交通經濟的發展。
普吉島周邊主要離島活動主題概況
新一輪的基礎交通全面升級,
是不是很熟悉?
自普吉島正式開建國際旅游島以來,40余年的時間已經過去。島上的年接待游客量已經達到創紀錄的千萬數量級別。為了進一步提高普吉島的接待能力,泰國政府擬斥資719億泰銖對全島的基礎設施進行全面升級,具體包括:
1、籌建島上輕軌線
2018年,泰國交通部已經授權國家鐵路局全權負責普吉府輕軌項目建設。普吉輕軌項目總長58.5公里,沿線設24個車站,將分為2階段建設。按照計劃,預期2020年可開始建設,2023年建設完畢投入使用。屆時,普吉島將成為全亞洲第一個擁有輕軌項目的海島。
普吉島輕軌規劃線路示意
2、開建芭東隧道線
芭東隧道聯結芭東海灘與普吉鎮,其中隧道項目全長3.98公里,含隧道部分1.85公里,高架部分1.23公里以及另外0.9公里的非特殊路段。這一項目有望在2019年正式啟動。該隧道除日常快速交通功能外,還具備在海嘯時高速撤離海灘游客的功能。
3、加建現有機場跑道,籌建第二機場
目前普吉島國際機場僅有一條跑道,未來將著手增加第二跑道,提高游客導入能力。而普吉島第二機場工程已獲批準,將于2019年開始,并于2025年完工,地點位于攀牙府Khok Kloi地區的薩拉欣橋的另一邊。
這次島上交通規劃的全面升級,彰顯出泰國政府對普吉島旅游業前景的樂觀信心。此前40年,普吉島能在機場和大橋基礎設施改善的前提下,發展出現有的國際旅游島,可謂經歷了時間的考驗。如今,新基礎設施的升級,將會為普吉島的二次出發,帶來何種面貌的改變,我們同樣需要等待時間的作答。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房地產觀察家”(ID:realestatereview),作者:肖益民;鄒毅,執惠專家作者,領易咨詢總經理(個人微信號:brian378183884),原標題:《打造世界級旅游度假島,普吉島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