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智慧旅游這個概念已經提出好幾年了,但隨著國家旅游局把今年定為“智慧旅游年”后,各個旅游企業近期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智慧布局”。不過值得關注的是,當地方政府、景區、旅行社、航空、酒店等領域在宣揚自己如何“智慧”時,科技含量仿佛成了唯一的評判標準,但若只是從技術到技術的循環,忽視旅游者的需求,這并不算真正的“智慧旅游”。
上周,“中國國旅”APP正式上線運營,標志著國旅總社也開始進軍移動端旅游市場。但國旅總社副總裁王延光表示,智慧旅游的核心不一定是看在互聯網技術上是否有突破,而更多地應該體現在產品和服務上是不是能夠滿足客戶的需求。他認為,一些非常成功的互聯網旅游企業,與其說它的互聯網技術成功,不如說它在新的時代,在消費者出現新的消費需求的前提下,比傳統旅行社更好地滿足了消費者需求。
而和旅行社的升級改造相比,一些地方政府和景區的智慧化進程更加大張旗鼓,但多少卻顯得有些盲目。手機導游、景區電子地圖、網絡虛擬旅游等是目前比較常見的智慧旅游項目,而這些項目大多屬于通過技術手段來充門面、擺功績,建設起來花費不菲卻實用性不強。相比之下,還不如盡早讓城市和更多景區實現WIFI覆蓋對游客的幫助更大。
可以預見,隨著游客越來越散客化、個性化,“智慧旅游”的話題還將延續,但如何讓旅游者在行前、途中、游后都能做到隨心所欲,輕松出游,而不是處處碰壁、茫然無措,這也許才是“智慧旅游”的建設者們最應該考慮的問題。畢竟,“智慧旅游”應該是以游客互動體驗為中心,技術的保障固然重要,但以人為本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