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作為大眾參與度最高的產業之一,旅游已經大眾普及。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數字顯示,2018年我國國內旅游人數55.39億人次, 比上年同期增長10.8%。在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之后,旅游行業進入了下半場,開始向“好不好”轉變。
當國民旅游需求從美麗風景向美好生活轉變,觀光游比重下降已經成為趨勢?!凹纫利愶L景,也要美好生活”的新動能,推動旅游高端化、個性化、休閑化消費穩步攀升,旅游從業企業也在積極適應市場變化,不斷調整商業模式,探索跨界融合,實現多元化供給,以“品質游”打造核心競爭力,探索可持續發展之道。
多元化供給,差異化競爭
文化和旅游部部長雒樹剛近期在兩會期間答記者問時說:“一年人均要出游4次,可以說我們已經進入了大眾旅游時代。”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2018中國品質旅游發展報告》顯示,旅游已經成為國民大眾的日常生活選項,消費意愿連續四年排名第一位;70%左右的游客出行選擇的是非景區以及非核心城區;個性化、體驗性、定制旅游則更加受到年輕人的青睞。
由此可見,一方面,旅游市場容量不斷增加,參與旅游的人數逐年增多;另一方面,傳統的標準化旅游產品,已經難以滿足各類游客個性化需求。從多家券商的分析和旅行社的業績表現來看,受同質化、價格戰等因素的影響,傳統旅游業務利潤不斷被壓縮,而利潤相對較高的康旅、文旅、農旅、研學游和出境游成為各個旅游機構競爭的焦點。
“品質游”考驗企業綜合能力
純玩無購物、高端酒店、專屬導游、精致小團、定制游等高端游成為2018年國內旅游升級發展的關鍵詞。以澳大利亞為例,截至2018年9月,該國接待了130萬中國游客,同期內帶來了約81億美元的旅游消費,占國際游客消費的四分之一以上。2018—2019年旅游季,全球每5個赴南極游客中,就有一個是中國人,中國已經成為南極旅游“超級大國”。旅游的品質化消費訴求,帶動企業產品研發、業態創新。去年12月,驢媽媽和銀行、科研院所、景區等領域代表,共同組成“先游后付誠信聯盟”,發布“先游后付”新品牌,提供“先出游、后付款”的旅游體驗。
旅游行業微利也倒逼從業企業加速合縱連橫。春秋、途牛、同程等與航空公司達成合作,阿里集團與萬豪國際集團全面打通會員體系,通過合資公司共同運營線上平臺,部分旅行服務商還介入景區和酒店投資與運營管理。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認為,“旅游已經從少數人的享受走進國民大眾的日常生活;我國旅游經濟正在進入大眾旅游新時代、全域旅游新方位、品質旅游新階段;老百姓的旅游消費訴求正在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精不精”。在旅游行業的下半場,“品質游”的發展大幕正徐徐拉開,對從業企業綜合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像體育賽事,單項冠軍在鐵人三項里,不一定能拿到好的名次,只有整體素質好的選手才能笑到最后。當然,對旅游消費升級需求迫切的消費者,樂于見到競爭激烈的局面,就像旅游行業的上半場那樣,只有充分競爭,才能大眾普及。
*本文來源:大眾證券報,原標題:《旅游行業下半場 “品質游”考驗企業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