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近日,洲際酒店(NYSE:IHG)宣布在大中華區開業酒店規模突破400家,該公司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周卓瓴(Jolyon Bulley)在接受藍鯨產經記者采訪時透露,今后將瞄準二三線城市機會,結合特許經營等模式,在二三四線城市重點發展中端酒店。
此前,希爾頓(NYSE:HLT)、萬豪(NYSE:MAR)等國際酒店集團也在不斷嘗試向二三線,甚至四線城市下沉。可以說,向非一線城市發展,已成為國際酒店集團拓展中國市場的選擇和趨勢。
業內人士向藍鯨產經記者分析指出,洲際等國際酒店集團在一線城市的市場布局已基本成型,二三線城市客源機會更多,但對酒店下沉后的定位也會提出更細化的要求。
洲際本土化嘗試,深化特許經營模式
“我們堅持對華長期承諾,并加速在華增長。大中華區已經成為洲際酒店集團的全球第二大市場。”周卓瓴告訴藍鯨產經記者。根據洲際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從2017年至今,洲際酒店在大中華區有100家酒店開業,總量達到400家。
為保持中國市場的增長態勢,洲際酒店不斷向中國市場開放特許經營品牌。洲際方面坦言,特許經營模式是為了在委托管理模式之外,為中國業主提供更加靈活的經營選擇。
據了解,目前采取特許經營模式的智選假日酒店簽約酒店數量已達140多家,其中,近30家已經開業;而皇冠假日酒店和假日酒店也在特許經營模式加持下持續擴張,2018年已有7個新簽約酒店項目采取特許經營模式。
洲際酒店自1984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一直采用委托管理模式,直至2016年,才放開部分品牌在中國市場使用特許經營模式。與委托管理不同,特許經營就是洲際輸出旗下品牌的使用權,以及品牌背后對應的知識產權,全部特許給酒店的業主方進行使用,而業主方需要自建團隊或者是聘用第三方的管理公司團隊來運營酒店。洲際不出管理團隊,換言之,在酒店的日常經營中涉及的人、財、物,皆由業主方進行掌控。
值得注意的是,希爾頓、萬豪、雅高等國際酒店集團在中國市場早已就特許經營模式進行了開放。為搶奪市場,洲際提出“特許經營+”的理念,即洲際酒店集團委派酒店總經理人選,同時,被委派者還將負責酒店業主的培訓。
周卓瓴向藍鯨產經記者透露,洲際的特許經營模式在美國非常成功,集團有意將這一模式復制到中國市場。對此,一位不愿具名的旅游板塊業分析師對藍鯨產經記者表示,近年來,較早進軍中國的國際酒店集團都面臨合約到期,可能還存有被“換牌”的命運。特許經營模式成為眾多國際酒店集團開拓中國二三線市場的新趨勢,但也面臨著業主方不專業導致品牌商譽受損的風險。
國際酒店集團是否適合三線城市?
在特許經營模式的加持下,洲際近兩年在二三線城市的布局節奏不斷加快。周卓瓴向藍鯨產經記者透露,洲際通過假日酒店、智選假日酒店不斷深入在華市場,而除了這兩個品牌外,洲際整體發展的重點也將是二三四線城市。
上述業內人士對藍鯨產經記者分析稱,二三線城市房價相對穩定,增值空間較大,對應地,國際酒店品牌在二三線城市尋求貸款也更加容易,這使得外資五星級酒店集中進軍非一線城市。
但在國際酒店品牌紛紛宣布下沉市場后,也面臨三線城市是否真的需要如此多高星級酒店,以及五星級酒店項目是否會淪為資本工具等此類現實問題。
據華美酒店顧問機構首席知識官趙煥焱分析,全國主要旅游城市高星酒店靜態回收期為:三亞7.75年、上海11.22年、蘭州15.97年、福州18.42年以及廈門20年。
作為非一線城市,三亞、蘭州等均排名靠前。洲際相關工作人員也對藍鯨產經記者表示,西部是洲際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包括成都、重慶、蘭州、貴陽、桂林等。
“在‘一帶一路’倡議及國家發展文化旅游一系列政策驅動下,西部各省市加速城市化進程和交通配套持續升級改善,經濟、商貿和高新技術產業得到發展,推動了西部地區的休閑和商務旅游發展”,周卓瓴說。
據了解,此次洲際在三四線城市下沉,以發展中端酒店為主。“未來我們增長引擎是中端酒店品牌。”周卓翎表示,“我們旗下的智選假日酒店在中國是增長最迅猛的一個品牌,現在這個品牌一共有117家已開業酒店,還有近200家正在籌建中。所以說,在中端酒店品牌市場,我們是非常成功的。假日酒店與智選假日酒店在中國都有非常高的知名度,這將有利于洲際在中國的進一步發展。”
酒店產權網聯合創始人馮少輝則認為,國際酒店集團向三四線城市的發展,更多的原因為,一二線城市缺乏對國際酒店量化發展的增量市場,對國際酒店來說,三、四線城市更多的機會在于房地產公司對品牌的需求。
輕資產中端擴展趨勢,與本土酒店短兵相接
在以中端酒店為主向三四線城市擴張的潮流中,不得不提及與華住互相持股的雅高酒店集團。在牽手華住之后,雅高將宜必思品牌交予華住托管。數據顯示,在華住的運營下,宜必思實現了快速增長。截至2018年年底,宜必思國內酒店數量突破150家。
此外,另一家國際酒店巨頭凱悅則選擇與首旅如家合作,成立合資公司,開發酒店存量市場,同樣瞄準中高端市場。
2013-2018年中端酒店客房數
面對競爭對手頻頻聯手本土企業,周卓瓴并未做評價,他表示,洲際酒店集團有自己的選擇,即通過有機增長的方式去發展洲際的品牌。
但是,對洲際形成競爭的不僅是上述國際酒店巨頭,還有華住酒店集團(NASDAQ:HTHT)、錦江酒店(02006.HK)、首旅酒店(600258.SH)等本土酒店巨頭。
藍鯨產經記者注意到,首旅酒店近年來對旗下如家、莫泰、欣燕等幾大主力經濟型品牌進行改造升級,并推出年輕、個性化中端品牌Yunik Hotel;而華住近幾年亦逐步在擴展中高端品類,2018年8月完成對國內精品度假酒店品牌花間堂的戰略收購,意在豐富其中高端產業布局;鉑濤酒店集團旗下則擁有希岸、麗楓酒店、喆啡酒店等多個精品酒店品牌。
馮少輝向藍鯨產經記者分析表示,本土酒店集團在三四線城市有比較深的根基,也更容易拓展渠道、升級存量酒店。與本土酒店相比,洲際、希爾頓等國際酒店集團缺少了靈活的獲客渠道。二者若從管理水平、服務質量進行比較,國際酒店品牌還是憑借其完善性占據上風。
從業主角度來看,根據洲際提供的數據,其在中國的業主中有21%為多次合作過的老業主,貢獻了洲際42%的現有和在建酒店物業數量。以珠海仁恒洲際酒店為例,業主新加坡仁恒置地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仁恒集團”)曾與洲際合作過包括三亞海棠灣仁恒皇冠假日度假酒店在內的多個項目。
馮少輝表示,與本土酒店相比,國際酒店集團更受海外業主青睞。但從長遠來看,國際酒店集團在中國市場的探索正逐漸與本土酒店品牌重合。在本土酒店品牌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國內酒店的市場競爭也會不斷加劇,而洲際、希爾頓需要的不是更多的資金,更多的是符合中國市場變化的新嘗試。
*本文來源:藍鯨財經,本文作者:李丹昱,原標題:《洲際、希爾頓、萬豪布局二三線城市,高星酒店如何與本土酒店廝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