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兒時逛豫園燈會,是上海市民何貞對“夜經濟”的最初印象。如今32歲的她喜歡在下班后逛商圈、聽音樂劇、賞黃浦江景,“夜生活”更加豐富……
夜間經濟是現代都市經濟業態之一。晚間購物、餐飲、旅游、娛樂、學習、影視、休閑……今年以來,各地“夜經濟”量質齊升,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
夜間消費占比提升,年輕一代是“主力軍”
近年來,伴隨消費水平的提高,我國居民夜間消費占比逐年提升,“80后”“90后”成為主要消費群體。
銀聯商務的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小長假,本地消費者和外來游客夜間消費金額占全天的29.92%,較去年同期擴大4個百分點。
今年“五一”期間,北京王府井、三里屯等區域18時至次日早6時夜間消費十分活躍,餐飲消費同比增長達51.3%,文化娛樂等服務消費同比增長15%以上;上海黃浦江游覽接待游客11萬人次,同比增長46.7%。
中國旅游研究院聯合美團點評發布數據稱,2018年我國夜間餐飲消費交易額較上年增長47%,高于日間餐飲消費交易額增長率2個百分點。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的資料顯示,東部城市居民夜間消費強于西部,北京與東南沿海省市最為活躍。
“夜經濟”的消費主體是年輕人。據美團研究院發布的2018年消費數據,有1400萬青年晚8時后叫外賣到辦公區;中國旅游研究院的數據顯示,“80后”“90后”在夜間旅游消費中的占比分別達到40.0%、19.8%;銀聯商務的數據顯示,“80后”游客夜間消費最為活躍,消費金額及筆數均占到所有游客的40%以上。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說,“夜經濟”既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消費需求,也成為海內外游客感知當地文化、體驗當地生活方式的重要渠道。
延展消費時空和內容,不同地域各具特色
“‘夜經濟’的蓬勃發展是我國居民休閑消費水平不斷提升、延展消費時空和內容的結果。”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文化旅游會展研究中心主任何建民說。
其實,“夜經濟”并非全新的概念。業界認為,我國夜間經濟自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起步,目前已由早期的燈光夜市發展為包括食、游、購、娛、體、展、演等在內的多元夜間消費市場。
上海浦江游覽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洪朝輝說,過去消費者夜游黃浦江主要是看風景,現在他們有了更多需求,如選項豐富的美食、精致的伴手禮、方便的服務設施及友好的服務人員,以及一些演出或慶典活動等。居民消費升級倒逼企業加強創新。
此外,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城市的“夜經濟”呈現出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
自去年8月正式開放以來,新疆國際大巴扎夜市迅速成為全疆人氣最旺“深夜食堂”。民族風情的餐飲、手工藝品和建筑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游客,首月日均客流量便突破20萬人次。
成都“夜經濟”主打“休閑牌”;南京將豐富的夜間活動與“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相結合,形成夜間旅游“金字招牌”;廣州依托特色夜茶文化做大夜間餐飲;哈爾濱立足“冰雪大世界”等項目,引爆冬季冰雪旅游夜間消費……
“‘夜經濟’彰顯城市氣質,是城市發展的一張靚麗名片。”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現代服務業處處長陳麗芬說。
成為經濟增長新亮點,政策扶持需跟上
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專家委副主任鄒統釬等專家認為,“夜經濟”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何建民分析,我國消費者對景色、活動、餐飲、休閑等夜間消費要素的訴求相對均衡,這也意味著,蓬勃發展的夜間消費需求,將拉動餐飲、零售、住宿、交通、文化、旅游等服務業發展;同時,服務業消費將顯著帶動就業。
不過,戴斌等業內人士也指出,目前我國城市夜間經濟多以餐飲、購物等消費為主,企業相關投資、產品和服務供給數量及盈利水平等仍較白天有很大差距,需要政策引導和扶持。
去年以來,上海、北京、天津、南京等多地已出臺相關政策,推動夜間經濟繁榮發展。如,上海允許有條件的酒吧街開展有規范的“外擺位”試點,試點在夜間特定時段,將部分夜宵街、酒吧街所屬道路改為分時制步行街;天津提出依托特色餐飲街、美食街、品牌餐飲店、體育場館、圖書館、博物館、電影院、公園、演藝游樂場等區域或載體,打造一批夜間經濟示范街區。
戴斌說,目前有近六成的受訪旅游企業認為未來夜游市場增幅將在10%至20%,超過三成的企業認為夜游市場增幅將達到20%以上;超過八成的企業將繼續在“夜經濟”上擴大投資。
*本文來源:新華網,作者:陳愛平、王雨蕭、許曉青,原標題:《夜幕降臨,生活才剛剛開始——中國“夜經濟”消費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