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五一”小長假過后,網絡上,游客對少數國家4A、5A級景區門票收費不規范、收費項目名不副實等“套路”的吐槽此起彼伏。多年被“喊打”的“門票經濟”依舊橫行霸道,這只全域旅游路上的“攔路虎”何時才能被消滅?
萬萬沒想到又被“套路”了
“真沒想到,還是5A級景區呢,如果重新選擇,我一定不會再選白洋淀了!”趁著“五一”假期,前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白洋淀旅游的毛女士告訴記者,她感覺自己被白洋淀景區“套路”了。毛女士稱,進白洋淀景區,首先要購買40元的景區門票;其次還要購買100—170元不等的船票,因為不買船票,哪里也去不了;而且,景區里面的各個景點都要單獨收費,價格區間在20—50元。
“說白了,單買一張門票,沒什么可逛的,只能繼續買內置門票,可是里邊的景點多數都是人造的,景觀也對不起額外的門票錢啊!”毛女士表示《小兵張嘎》取景地更是除了擺放兩張劇照外也沒有其他服務和設施,大呼“上當了”。
對于是否需要購買船票,記者在白洋淀景區官網的留言板上,也看到工作人員給予游客的明確答復:“當然咯,景區都在淀區里的,您需要購買船票才能對白洋淀‘一探究竟’。”
記者從白洋淀景區工作人員處獲悉,白洋淀的船票和別處不同,不按“人頭”收費,而按照船的規模收費。這意味著即使只有一名游客,也只能獨自包一條小船,這樣的收費標準真的合理嗎?
該工作人員則告訴記者:“我們都是按照旅游局的相關規定收費的,想要游覽里面的具體景點,都要單獨收費;小船就是按類型收,不管你幾個人,人多坐大船,人少坐小船。”
事實上,遭到游客吐槽的景區不止白洋淀一個。以被著名導演謝晉稱為“太行明珠”的河南省新鄉市郭亮村為例,游客小龍反映,本以為繳納107元門票費和交通費后即可進景區參觀,進入景區后卻被告知想要去園區內另一景點需要另繳交通費20元,“看車大爺告訴我,至少得有五六公里路。可我交錢上車后,攏共也就開了2分鐘就到了!”小龍覺得景區收費實在太“坑”了。
此外,四川廣安華鎣山、新疆天山天池、廣西北海潿洲島等景區也出現過上述類似情況。
不算“小”賬賺“大”錢
據文化和旅游部綜合測算,2019年“五一”假日期間,全國國內旅游接待總人數1.95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增長13.7%;實現旅游收入1176.7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16.1%。然而,國內各地旅游實現高速增長的同時,景區治理卻仍舊處于亟待完善的階段。
2018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關于完善國有景區門票價格形成機制 降低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強調,各地區要按照指導意見要求,以5A級國有景區為重點,通過開展定價成本監審或成本調查,清理規范門票價格“額外負擔”等,實實在在降低一批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在降低門票價格同時,不得提高景區內交通運輸等其他游覽服務價格,變相增加游客負擔。
業內人士看來,景區仍舊執著于門票而變相增加游客負擔,是對“門票經濟”依賴的體現,轉變旅游經營思維至關重要。
記者經過梳理后發現,國內著名旅游景點如黃山門票230元、布達拉宮200元、莫高窟160元,與國外知名景點如美國大煙霧山國家公園免費、西班牙古埃爾宮免費、日本姬路城門票合人民幣46元、印度泰姬陵門票合人民幣2.4元等相比,中國旅游景區門票價格確實偏高。據統計,國內游客門票支出占旅游消費比例較大,達21.92%。
“門票支出偏高在不停地消耗游客對旅游目的地的熱情,因此‘去門票化’勢在必行。”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文化旅游與規劃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文化和旅游大數據研究院副院長鐘櫟娜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去門票化”歸根結底是要解決旅游景區過度依賴門票收入的問題,拓寬景區營收渠道。
在鐘櫟娜看來,要根據景區性質分別層面進行“去門票化”。對于國家級別的景區,增加二次消費是景區新的盈利點。相對于景區內的保險、各種形式的小交通等剛需類二次消費,新的二次消費主體針對的是散客,如在門票0元的假設上,打造景區IP產品,增加體驗型項目,從而引導游客進行二次消費,也可以通過打造獨具景區特色的民宿、設立創意和性價比兼具的景區文創產品店等賦能景區二次消費;而對于其他類型的景區,如主題樂園,則符合現在“小而美”的優質實體創業模式,如小豬佩奇主題樂園、迪斯尼樂園,這類景區受眾面更廣,應注重做好精細化營銷。
“景區不要過多糾結于門票,可以將精力放在景區內部的接待和服務上,并打造一些當地的特色體驗,口碑是最好的傳播。”聞旅CEO周海濤給記者簡單地算了一筆賬,吃飯、購物、體驗特色產品是一筆收入,能吸引游客過夜,再順便發展一些“過夜經濟”——夜市、表演、燈光秀等,又是一筆收入,這些收入加起來,將遠超門票所帶來的利潤。
免門票刺激經營方多角度探索收益來源
其實,脫離“門票經濟”、成功轉型的景區并非沒有實例。早在2012年,浙江省杭州市對西湖景區創新性地采用了“景區免費+周邊消費”的商業模式,以“免費西湖”為品牌,降低游客的直接成本,吸引更多人到杭州旅游,從而帶動杭州當地的餐飲、住宿、交通、零售等服務行業的增長,促進了整個城市經濟的發展。
杭州有一個非常著名的“241算法”,即每個游客在杭州多逗留24小時,杭州的年旅游綜合收入便會增加100億元。事實上,被放棄的門票收入在其它方面得到補充——西湖景區及周邊商業網點服務創造了稅源,休閑消費場所的物業出租增加了收入,基于此,政府每年給予西湖景區大量的財政補貼。
杭州本地人甚至宣稱:“免費后,我們賺大了!”據悉,西湖免費開放前,杭州一年的旅游總收入是549億;到了2018年,杭州市全年的旅游總收入3589.1億元,是西湖免費開放前的約6.5倍。
“從全域旅游的視角來看,景區免門票雖然短期內會影響景區收入,挑戰景區管理能力。但只要景區自身積極探索合適的經營管理模式,協調好各方利益關系,從長遠來說,景區免門票可刺激景區經營方多角度探索收益來源。”鐘櫟娜強調,提升門票以外的景區資源吸引力及附加值,有利于推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推動旅游業加快由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小眾旅游向大眾旅游、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型升級。
*本文來源:中國城市報,作者:張亞欣,原標題:《迷戀“門票經濟”的景區,是不是該“醒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