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6月19日,由執惠主辦,以“守正·匠心·開物”為主題的《2019CTCIS第四屆中國文旅大消費創新峰會》在北京舉行,會議聚焦文旅融合發展大變局,從全產業鏈布局視角,多角度探討文旅發展大勢。執惠創始人兼CEO劉照慧發表開幕致辭。
劉照慧表示,文旅難做,難就難在文旅產品要占領游客的心智,游客永遠在追求獨一無二的體驗,文旅資源要進行要素梳理、產品創新、體驗和服務體系搭建、品牌打造,所有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在中國新時代、新消費及新技術推動下,文旅整個生態都在進行重構。
劉照慧認為,文旅的產業生態極為復雜,旅游相關細分產業多達109個,全世界關于文化的定義就有兩百多種,文旅融合難,難在邊界問題,任何成功的商業模式都有邊界,在一定邊界范圍內把資源配置效率發揮到極致獲得成功。而旅游也與其他如地產、教育、文娛、體育、康養等領域的跨界創新更是難上加難,當無法明確邊界時資源配置、開發節奏、商業模式、政府與企業的分工都會出現模糊不清的情況,權責利不明確,產業混沌難以避免。
他表示,文旅大消費產業需要在無界情況下創新,創新的路徑包括設定邊界、結構重構、跨界鏈接、效率提升、持續創新、市場創造。“文旅中特別需要考慮持續性創新,游客一直在心智中追求新奇特、追求更極致的體驗,這就要求產品迭代能力非常強,營銷創新花樣頻出。”
以下為劉照慧演講全文:
各位來賓,各位業界同仁,歡迎大家來參加執惠主辦的第四屆中國文旅大消費創新峰會。四年來,創新一直是這個峰會的靈魂和宗旨,通過這個平臺我們致力挖掘文旅大消費創新思維、推動創新實踐、呈現創新案例。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文旅大消費產業如何無界創新?》,我想從三個方面來談。
一、文旅融合背景下游客的凝視
今年是文旅融合后的第一年,但如何融合?如何發展?如何創新?我接觸到的無論是主管單位、還是業界同仁,對這幾個問題可謂見仁見智,但都談不上清晰,至今沒人敢說能完全系統的回答雒樹剛部長那連珠炮似的十四問。
1.文化和旅游的最大最佳連接點在哪里?
2.融合發展的路徑有哪些?
3.如何更好發揮旅游在培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積極作用?
4.如何提升旅游公共服務水平、增強旅游便利度?
5.如何開發更好更多適應境內外游客需求的優質旅游產品?
6.如何推動全域旅游?
7.如何推動民宿發展?
8.如何推動旅游與教育、體育等領域的跨界融合?
9.如何更好發展冰雪經濟、郵輪旅游、低空旅游等新興業態?
10.如何加強對文化和旅游市場的監管?
11.如何防范化解、妥善應對各類旅游安全事件?
12.如何做強國內旅游?
13.如何提振入境旅游?
14.如何引導出境游客成為中國故事的生動講述者、自覺傳播者?
雒部長的提問很有代表性,很開放,問題涉及文旅融合、區域經濟、政府公共服務、文旅產業發展、跨界創新、市場監管、文化使命等等。如果從產業層面選擇落腳點的關鍵詞來理解這十四問,我會選擇游客、產業和邊界。也是接來下我要講的主線。
第一就是游客的視角,無論哪一個問題,到最后的試金石是市場和游客。有一部由英國蘭開斯特大學社會學教授約翰·厄里和丹麥羅斯基勒大學喬納斯·拉森合著的旅游專業經典叫《游客的凝視》(The Tourist Gaze3.0)。注意書名用的是gaze,凝視,本身就有深度體驗的內涵。而不是look, glance,glimpse ,glare等走馬觀花似的匆匆看。凝視這個詞常用在醫學觀察,他們用來描述旅游體驗的建構本身就是一種創新。
人們為什么以及他們用什么方式暫時離開平常工作、居住之地?這是對文旅本質的探討。如果從六個層面來看,分別是:游客角色VS薪酬工作,時空關系、觀光-休閑-度假-體驗的重構、符號捕捉、游客的凝視、凝視對象的專業組織和生產。現代社會把人們工作的薪酬制度和休閑劃分為涇渭分明的范疇,所以有了游客角色。文旅大消費實際是人們空間和時間的關系,我們把時間花在什么樣的場景和空間中決定了我們的部分體驗,而在一定的場景和空間花多少時間,如何度過則決定了我們體驗的內容,所以在新消費趨勢下,傳統關于旅游的定義會被大大顛覆,旅游只是載體,生活方式才是核心內容。
在新中產崛起的過程中,文旅發展階段實現了觀光-休閑-度假-體驗的躍遷,但文旅體驗還需要借助各種各樣的符號來建構。作為游客,只要抵達某個目的地,眼睛就開始搜尋那些可以把他們從日常經驗中抽離出來的特質。這些特質之所以被看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因為游客覺得它們不尋常。凝視這些景致,人會啟動不同的社會模式,變得敏銳許多,在旅游目的地或景色里捕捉到的視覺元素遠高于日常生活中所看見的。游客對自己所凝視的一切留戀不已,現在更通過手機、相機來捕捉體驗,并通過互聯網傳播,分享,這極大地改變了目的地體驗與游客的關系。哪怕最為傳統的觀光游也已經更多是手機的相機在看,而非肉眼在體驗。
但這些體驗還要形成一個個符號,以便進入游客的大腦和心智。于是游客個個都變成了語意學家,巴黎街頭看見情人接吻,在他們意向中就捕捉到浪漫的巴黎的符號,歐洲的鄉村、日本的小鎮、夏威夷的熱情、美式高速公路、西藏的神秘和純凈、諸多意向都是一個個符號化的體驗。人們愿意花錢消費就某種意義上來說非必要的商品和服務是因為它們能帶來愉悅的體驗,有別于日常生活。我們只要“出游”,便滿懷好奇和興致觀看周圍事物。異地風光以我們能夠理解的方式與我們對話。我們凝視著不期而遇的一切,這樣的凝視就像醫學凝視,必須靠整個社會來安排和組織,使之系統化,這就要依賴諸多專業人士幫忙構建和發展,好讓游客可以進行凝視活動。
文旅難做,難就難在文旅產品要占領游客的心智,游客永遠在追求獨一無二的體驗,文旅資源要進行要素梳理、產品創新、體驗和服務體系搭建,品牌打造,所有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在中國新時代、新消費及新技術推動下,文旅整個生態都在進行重構。
二、新時代、新消費、新技術重構文旅生態
四大因素影響文旅產業生態: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中國繼續城鎮化帶來的城鎮人口的增加;中國居民消費結構的調整;5G等新技術的普及。
第一,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參照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和過往的政府經濟規劃,每隔十年,中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會增加一倍。2020年中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要比2010年時翻一番;2010年比2000年翻一番。可以預計,這個速度會繼續保持。摩根斯坦利在2017年的一份報告就預計,到2030年,中國二線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將增加一倍。這會極大影響中國文旅產業的發展階段迭代,文旅的消費需求還將繼續爆發。
第二,中國繼續城鎮化帶來的城鎮人口的增加。按照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到2018年年底時,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是59.58%,城鎮常住人口超過8.3億。根據國務院發布的《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到2030年,中國人口會增加到14.5億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要達到70%,也就是10.15億人。也就是說,未來十年,中國會增加接近兩億的城鎮人口。這相當于增加了接近兩億的城鎮消費者。中國文旅產業的布局將圍繞核心經濟發展區域衍生,這些區域周邊的消費將得到極大的釋放。
第三,中國居民消費結構的調整。政府明確了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之后,房地產的投資屬性被抑制。它帶來的結果就是,在居民的負債結構中,用于購買房地產所增加的負債,不會再上升了。這相當于在居民個人的消費結構中,騰出了空間,轉移給其他消費。更多人會有更多錢用來消費,尤其是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消費的發展必將迎來更大的政策和市場利好空間。
第四,5G等新技術的普及。與前幾代移動網絡相比,5G的應用場景將得到跨越式的發展。不僅在移動通信領域將實現Gb/秒跨越,提供 3D、超高清視頻、AR/VR、云辦公等浸入式交互方式的再升級,還將催生出更多全新的應用場景,如超高可靠、低時延通信場景將使得移動醫療、自動駕駛、工業4.0、等應用變為現實,而大規模機器類通信場景將廣泛服務于智慧城市、智慧家居等,文旅產業鏈的互聯網滲透率也將得到更快的提升,VR、AR的全新體驗更將極大的釋放文化的體驗價值和產業創新。
三、文旅大消費產業如何無界創新?
文旅的產業生態極為復雜,旅游相關細分產業多達109個,全世界關于文化的定義就有兩百多種,文旅融合難難在邊界問題,任何成功的商業模式都是有邊界的,在一定邊界范圍內把資源配置效率發揮到極致獲得成功。而旅游也與其他如地產、教育、文娛、體育、康養等領域的跨界創新更是難上加難,當無法明確邊界時資源配置、開發節奏、商業模式、政府與企業的分工都會出現模糊不清的情況,權責利不明確,產業混沌難以避免。在詹姆斯·卡斯《有限與無限的游戲》中闡述的很好,“世上至少有兩種游戲。一種可稱為有限游戲,另一種稱為無限游戲。有限游戲以取勝為目的,而無限游戲以延續游戲為目的”。文旅大消費產業需要在無界情況下創新。創新的路徑如下:設定邊界、結構重構、跨界鏈接、效率提升、持續創新、市場創造。
第一,重設邊界。設定邊界是解決生態系統里面所有資源的效率問題。把生態系統當中的有些角色,以前不是你做的,現在變成你做的,或有些以前是你做,現在交給別人去做。比如文旅地產商普遍搭建了場景,但以往不考慮內容的植入與運營,以前僅僅是配套的東西現在要當做重要內容來做,比如阿那亞在內容生態上的做法就重新設定了地產商的邊界角色。
第二,結構重構。重構是通過生態系統當中每一個主體的交易結構的變化,讓生態系統的結構發生大變化,最后創造價值。比方說改變盈利模式,像拼多多就是把電商的分成模式、價差模式改成團購模式,把交易方式從“搜索”方式變成“社交”方式,這就是結構的變化。
第三,跨界鏈接。跨界鏈接是在生態系統當中或者生態系統之外,找到不一樣的新資源,這個資源能讓生態系統創造價值的能力更強。具體做法是在生態系統內把那些沒有進入到價值變現過程的資源找出來,可以通過新的交易結構設計,讓它產生價值。當然也包括生態系統之外,別的行業、新的技術帶來的一些資源,讓這個生態系統更有價值。比如研學游學對文旅業的作用,學校資源的導入,讓旅游產品盈利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第四,效率提升。無論是產業供應鏈還是運營效率都有巨大的提升空間,OTA對線下組團社的交易效率的沖擊,文旅產品互聯網滲透率的提升,本地生活服務帶動的高頻次交易本質上都是效率創新。供應鏈整合及分銷端的效率提升都將帶來產業創新。而田園綜合體本質上一二三產聯動,農業及二產通過三產的賦能獲得效率的價值提升。
第五,持續性創新。在這種創新中,人們嘗試不斷改進產品。文旅中特別需要考慮持續性創新,游客一直在心智中追求新奇特、追求更極致的體驗,這就要求產品迭代能力非常強,營銷創新花樣頻出。比如迪士尼每年大約有1/3的設備要淘汰更新,營銷費用甚至可能會占到總收入的20%以上,只有持續創新才能鎖定游客凝視中那個符號。
第六,市場創造。克里斯坦森稱之為“市場創造”(market-creating innovations)。過去有一些比較貴的產品只有富人才能消費得起,通過“市場創造”這樣的創新,讓這些產品的價格變得更合理而且更容易獲取,讓更多人可以購買和使用。
最后,今年是特別不容易的一年,我希望產業人能在兩天聚焦這次大會的主題:守正、匠心、開物。守正才能創新出奇,文旅產業面臨新用戶、新消費、新需求、新場景、新體驗、新經濟的全新局面,無創新、無以為繼。存匠心才能行大道。文旅產業再大,產品才是最重要的根基,無優質體驗的產品,文旅產業無以為立,無匠心,無品質,無根浮萍。開物方能成務。文旅產業需要理論、但更重實踐與創新,通曉萬物的道理并按這規律行事才能得到成功。
祝各位身體健康,產業興旺,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