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武漢光谷新區嘗試給出它的路徑和答案。光谷新區更官方的名字為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是中國首批國家高新區、第二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有數千家高科技企業,平均每天10多項發明專利誕生。
盡管定位“高新”,但是光谷的文旅產業卻搞得有聲有色,高新技術產業基礎,輔以武漢億級客流、千億級旅游收入,帶給光谷的文旅產業新的想象空間,科技與文旅兩大產業雙重賦能,有可能成為未來光谷產業迭代升級的看家法寶,其中文旅發揮的作用至關重要。
這將帶給武漢在“文旅+科技”領域乃至整個文旅產業新的發展突破口,有望助推武漢出現新的5000億級產業集群。作為華中地區具備區域經濟引領性的城市,武漢的文旅產業及整個產業格局的優化升級,其帶來的價值效應將不限于武漢一隅,更可能是對整個華中地區的產業及經濟價值賦能。
光谷“文旅+科技”的潛力
近年來武漢旅游市場一直非常活躍,發展勢頭也較猛。
去年9月華中師范大學中國旅游研究院武漢分院發布的《2018中國旅游業發展報告》顯示,2016年武漢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23096萬人次,居全國副省級城市首位,實現旅游收入2398億元,居副省級城市第三位,其需求現實競爭力整體排位第一;2017年武漢接待國內外游客25964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808億元,分別位居全國副省級城市首位、第四位。
光谷域內聚集了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42所高等院校,56個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院所,66名兩院院士,30多萬專業技術人員和80多萬在校大學生,占據了武漢八成科教資源。文化氛圍濃厚、青年群體占據主流,這些有利條件均為光谷發展文旅產業的潛力資源。
而在光谷本土長出來的文旅產業中,文娛、文創產業又占據了前排位置,這些細分文旅產業又天然契合80后、90后和00后們等主流或新生代客群的消費意愿,覆蓋龐大的家庭客群、年輕群體客群,情侶客群等不同的消費者圈層。
應對市場新需求和發展趨勢,光谷目前已培育了一大批的新業態和新企業,涌現出一批直播、電競、VR/AR、3D制造、光影體驗、IP產業等新業態及一批優秀企業,比如廣為人知的直播平臺斗魚便是起步光谷。甚至光谷還形成了“斗魚(武漢)嘉年華”、“光谷動漫節”、“光谷音樂節”等品牌活動。
5G時代的一個爆發點便是產業互聯網,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生產與銷售的邊際開始變得模糊不清,云端強大的算力成為AI運行的可靠基礎。最為重要的是,在5G場景下的用戶行為數據也將被AI化,大數據在真正意義上開始了指導生產的過程。
未來真正有價值的用戶數據基本都是來自于特定線下場景的用戶交互行為,這種特定的線下交互場景越豐富就越能反映出用戶的消費心態、情感心態。
也只有在5G時代下,文化+旅游搭建出來的觀光、度假、休閑場景才能真正的發揮出自身的潛力,文旅便是武漢光谷趕潮5G的核心突破產業之一。
技術與產業的時勢所然下,也預示著光谷在“文旅+科技”所可能帶來的產業融合的巨大機遇空間。從光谷現已形成的光電子信息產業為主導的“131”產業格局來看,其中重要板塊之現代服務業的突破口之一將是文旅與科技雙相賦能的可能性。
這種可能性的釋放,將為光谷打造成為千萬客流量級的全域旅游目的地,應對未來的目的地競爭,提供更多底氣。
“文旅+科技”對武漢意味著什么?
文旅+科技的融合將成為打開光谷文旅市場潛力的鑰匙,更是光谷眾多高新產業在未來能一日千里之催化劑。光谷需要文旅+科技,武漢同樣需要。相關政策的出臺是為例證。
文旅產業若要發展,抵達所期許的目標,政策友好、政府支持便是先決條件。可以毫不夸張的說,任何一個處于高光時刻的產業都離不開友好又高效的政策支持。
“新文科十條”延續了原有政策的一些支持辦法,包括資質認定、原創內容制作、重大獎項獎勵、示范工程建設、產業活動舉辦等。同時,“新文科十條”支持方向更加精準,支持內容更加豐富,支持方式更加明確:新增了對直播、電競、虛擬現實/增強現實(VR/AR)等產業的補貼;新增了文化科技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專業研發工具的補貼;新增了引進和培育重點項目的獎勵;新增了科技館等文化科技設施的支持;新增了園區改造升級補貼;新增了人才補貼等。
這些政策從表觀上來說,是光谷政府敢于拿出真金白金激勵企業搶占產業上游,而從本質來看,則體現出地方政府期望企業發展成什么樣,對光谷的文旅+科技產業融合的一種期盼。
事實上,武漢市提出文旅融合已有五年,其意志與期許也貫穿于光谷的文旅政策出臺、文旅+科技的融合嘗試,文旅產業突破發展中。
文旅產業偏重落地,武漢的文旅+科技融合發展更需為存量資源賦能,盤活存量資源市場。
武漢所具備的巨量且保持增長的客流,優質的文化旅游資源,既有的且仍在做強的科技實力,如何通過彼此融合,以科技來賦能激活,是為關鍵。
一方面,武漢市現有的產業發展思路是“大力推進光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三大世界級產業集群建設”,它們都已是5000億的產業規模,繼續做大做強保持既有優勢乃至提升未來市場話語權,都是應有邏輯,但統觀文旅產業,還是散落在各領域,與優勢產業的融合互促成為另一產業集群的可能性還未能有效發掘,其巨大的經濟和社會價值亦未能有效展示;另一方面,國家政策、市場需求,都將包括文旅+科技在內的文旅產業、文旅跨界融合推至一個機遇高位。
于此,文化、旅游、科技的有效融合,于一地一隅的文旅產業發展,整個區域的產業優化升級、經濟持續發展都有裨益。
“第四極”的區域引領價值
目前,從文旅部成立到地方文旅局、委三定方案出臺,中國的文旅產業在頂層定位戰略上越來越清晰,目前文化與旅游、旅游與科技的融合也正在從觀念的碰撞到漸趨形成共識的階段。
但同時文旅融合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將處于磨合到統合直到融合的過程中,文旅融合在產業、政策、區域和時間等不同層面都存在難度。先期探索突破者的示范借鑒和區域性帶動作用,將尤顯突出。
這意味著武漢在文化經濟效益轉化具有極強的區域帶動作用,其在文旅融合、文旅+科技的探索與突破的意義,不限于其本身的帶動,還在于對一個更廣區域帶來路徑參考和價值擴展效應。
在當前愈加激烈的區域經濟競爭中,龍頭城市的帶動作用、城市集群的互促發展效應,都顯得更為重要。
武漢當深知這一意義。可以看到,文旅融合在武漢的產業層級中已有所體現及落地行動。在其推出的《全域旅游大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提到,大力發展文化旅游業,使旅游業成為武漢趕超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產業。武漢還提出把文旅產業建設為國民經濟發展的“第四極”,未來三年站上5000億元高地。
武漢市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出,大力發展全域旅游,推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積極整合提升“兩江四岸”旅游資源,規劃建設一批旅游特色街區和景區,打造一批經典文化旅游線路等。
頂層定調,政策力推,科技蓄力,武漢的文旅融合將展開怎樣的一幅產業圖景?
從產業到政策,從文旅到科技,文旅融合之路未來到底該怎么走?站在2019年的下半年,文旅產業的短期市場如何保持熱力?從長期看,不同的文旅業態與賦能產業該如何從積量轉為質變?
9月19日,武漢文旅融合光谷高峰論壇將在武漢召開。此次高峰論壇將以“科技賦能文旅·共生共榮共贏”為主題展開,設置五大章節。
參加此次高峰論壇,你將有一個機會窺見5G時代下的新技術+新文旅,讓我們一起提前參透未來。點擊圖片,查看論壇詳情,歡迎報名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