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近日,OYO中國方面公布了公司的最新運營數據,上線2.0模式三個月內,已經簽約酒店1500家,總房間數超過了5萬。此外,OYO還創下酒店行業的最高交易紀錄——單日簽約172家。
截至目前,這家2013年在印度成立,并于2017年11月入駐中國市場的公司,僅用了一年零9個月,就在中國擁有了超1萬家酒店,超50萬間客房,成為國內最大的單品牌酒店之一。
作為對比,國內酒店品牌7天經過13年的發展,門店數量只有2300多家;漢庭經過13年的發展,門店數量只有2200多家;如家做了16年,門店數量只有2300多家,OYO的發展速度可謂“瘋狂”。
然而,OYO瘋狂發展表象,無法掩蓋這家公司仍在漩渦中掙扎的實情。
據Tech星球了解到的消息,距離6月裁員僅過去了一個多月,今日(8月9日),OYO又開始“變相裁員”。與上次直接進行裁員不同的是,本次由HR在釘釘上單獨與一些一線運營員工溝通,要求其簽署薪資調整通知單,且必須在今天簽署完畢,如果不簽,只能離職。
對此,Tech星球向OYO中國方面求證,截至發稿,尚未收到正式回復。
啟動2.0模式后,OYO在中國市場仍待考驗。瘋狂的燒錢模式是否可以持續?OYO在下沉市場遇到了哪些問題?近日,Tech星球分別與OYO的前員工、加盟業主聊了聊,試圖還原這家公司當下遇到的困境。
2.0模式,保底價格難達成
來華的第一年,抓住中國市場三四線城市單體酒店標準化程度差的機遇,OYO采用1.0模式,通過“免加盟費”、“免費幫加盟酒店進行標準化改造”、“不高于5%的傭金”等政策,吸引了下沉市場中數量龐大的單體酒店,從而得以在規模上實現了飛躍。
然而,快速開店帶來了重重問題,其中之一便是業主的續簽率不高。
OYO合伙人兼CFO李維曾對外透露,“單體酒店加盟OYO三個月后,入住率平均增長了20%-30%。”但據了解,入住率沒有得到提升,正是加盟OYO的業主解約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位華北地區加盟的業主對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表示:“OYO給我的感覺是,他們都是以任務為標準,相當于來了一個駐店店長,還得我自己給他開工資,對于入住率等問題沒有多大改變。”
另據一位與業主有過接觸的OYO員工稱,很多業主簽約OYO是因為自己知道酒店沒什么希望了,甚至已經想要轉讓了。他們寄希望于互聯網模式,幫他們解決問題,提升入住率。但因為OYO強調效率,一個運營需要負責5-6個店,很難針對每家店的情況為他們單獨做提升。“OYO因為補貼力度大,對于酒店提升業績肯定有幫助,但是依舊很難幫他們做到長期盈利。”
或許是意識到了1.0模式的問題所在,在今年5月30日召開的發布會上,OYO酒店首席收益官朱磊宣布今后將采用2.0模式。朱磊表示,“‘OYO酒店2.0’的最大亮點在于,單體酒店的品牌化模式將從‘支付加盟費、簡單抽成’的方式,轉變為品牌方與業主‘共擔風險、共享收益’。”
簡單來說,相較于1.0模式而言,2.0模式最核心的亮點是全渠道價格控制和店方營業額保底。
然而,2個多月過去了,情況究竟如何?
根據OYO方面披露的消息,在人工智能動態調價系統的運作下,酒店的平均入住率提升至80%,其中將近一半酒店入住率絕對值提升超過50%。
但據Tech星球了解到的消息,2.0模式仍存在一些問題。
另外,2.0模式中,OYO會根據酒店的歷史入住率和綜合收益進行全方位的評估,給出酒店業主一個提升的目標值。但經常會出現的一種情況是,業主拿不出同期數據,或者干脆造假數據。
速度與規模:同一枚硬幣的兩面
速度與規模是OYO的核心武器。有人稱,OYO的模式類似瑞幸,快速擴張的代價是大量燒錢。據不完全統計,OYO已經完成了8輪總計近16.5億美元融資,投資方包括日本軟銀、紅杉資本、光速創投、滴滴、騰訊、Airbnb等一線公司和機構。
同時,速度與規模也造成OYO內在問題頗多。多名OYO員工都對公司過于追求速度的現象不滿,他們表示,“欲速則不達”,“去年的時候,勢頭還是很好的,結果沉迷于數據,沉迷于SRN(單間房數)指標”......
有業內人士向Tech星球表示,OYO之所以在下沉市場遇到難題,問題的癥結正是過于追求速度和規模,而不能為下沉市場酒店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也沒有沉淀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打法,更沒有做精細化的運營。
一個例證是,為員工設立過高的KPI,讓很多人疲于應付。比如,在很多運營人員眼中,假設OYO印度高管心里預期的入住率為30%,可能就會把入住率的KPI設置為50%。事實上,最后入住率達到40%,就已經達到他們的心理預期,但是拿不到入住率這部分考評分數會影響績效。
另外,在一切為了數據的時候,很多事情開始變得畸形。比如,為了完成簽約指標,BD在簽約時可能就會隱瞞了一些店的隱形問題,而就算是運營發現了此類的問題,也不能卡著不上線。“因為這關乎到一個城市的考核。”
一面是為員工制定過高的KPI,另一面是開始大量裁員,這是OYO當下困境的真實寫照。
此前,據界面報道,OYO中國公司正經歷一輪大規模裁員,一線團隊裁員人數可能接近一半。對此,OYO回應中暗指此次裁員涉及的為不講誠信和績效不達標的員工,并稱年底員工會升至10000人。
如今又一輪薪資調整,涉及到的員工如難以接受,只能被迫辭職。“員工連工作都保不住,你覺得他們還為公司考慮嗎?”一名OYO的員工感嘆道。
下沉不易,酒店行業尤其難
向下沉市場要流量要市場,依舊是2019年互聯網領域發展的主旋律。一方面,巨頭們紛紛開始下沉,阿里重啟聚劃算,蘇寧零售云店欲在3年擴至12000家,京東拼購將在9月份開放微信發現-購物入口。另一方面,一些創業公司也開始去到下沉市場尋找機會。
對于酒店行業來說,將下沉市場的海量酒店連鎖化也是機會所在。
據MobData研究院的酒店行業報告,除一線城市外的住宿量占比達到76%,而其中超過60%的住客選擇經濟型和中端酒店,66%的人住宿選擇在每晚400元以下的酒店。除去公務出差和長期住宿,按照2018年全國60億旅游人次計算,二線及以下城市的經濟型和中端酒店已經構成了一個年產值數以千計的市場。
另外一份數據顯示,全國擁有龐大體量的中小單體酒店,約有超過4000萬間,但連鎖化程度僅為10%左右,在這之外尚有90%的單體酒店。這些單體酒店,房間數量一般在80間以下,且長期以來缺乏品牌運營、管理粗放、獲客渠道單一,成本居高不下。
但同時,重模式的酒店行業如何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統一管理,也會遇到更大的困難。
酒店領導品牌“華住”曾嘗試進軍過這一市場,但是中小單體店主管理難,再加上利潤不及中端酒店利潤豐厚等原因,最終放棄。
一位OYO的員工對Tech星球表示,對于酒店行業來說,做下沉市場有很多難點:比如,二線城市的人員更好管理,而下沉城市人員很難管理。“在二線城市,領導還能經常下店了解情況,但下沉城市誰來監督?你怎么知道他什么時候在路上,什么時候是在店里?”再如,下沉城市的人流量更難保證,而沒有流量很難做運營......
OYO未必沒有意識到下沉市場這些難題,但資本裹挾的OYO過于看重數據表現,而選擇性輕視運營中暴露出的問題。如今蒙眼狂奔的OYO,以擔保營收的2.0模式沖擊市場份額,眼下最重要的是順利拿下這輪融資。
如果OYO這輪闖關失敗,今天OYO的裁員或許就是其國內市場發展失敗的信號。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Tech星球”(ID:tech618),作者:賈寧宇,原標題:《新一輪變相裁員?OYO的艱難「下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