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在房地產的多元化時代,文旅是各家房企探尋的道路之一,華僑城集團則是個中翹楚。2019年上半年,華僑城集團旗下主要上市平臺華僑城A便表現出優異的成績。
近日,深圳華僑城股份有限公司發布2019年半年度報告。報告顯示,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77億元,利潤總額41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2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0%、23%和40%。與此同時,總資產達到3346億元,較年初增長14%。
報告同時指出,報告期內,華僑城A旗下共有19家景區、開放式休閑旅游區、度假區及獨立運營的演藝項目和24家酒店、1家旅行社;上半年累計接待游客1782萬人次,同比持平。七地歡樂谷接待游客人次同比有小幅增長;北京歡樂谷、武漢歡樂谷、重慶歡樂谷游客增幅均超10%。
在房地產業務方面,華僑城A表示,上半年積極發揮文化旅游品牌優勢,新獲取的16個土地項目中有12個以底價成交,以較低的成本儲備了一批優質資源。報告期內共落地18個項目,權益口徑總投資金額181.4億元,新增權益建筑面積436.78萬平方米,同比上升90%,新增土地儲備以一線和二線重點城市為主。
不過,已經習慣了以住宅業務快周轉為主流模式的房地產行業背景下,外界對于華僑城集團出售項目的同時,依然不停“買買買”表現出很大的疑惑。
事實上,因為文旅產業投資額大、建設周期長等特點,對華僑城集團的業務模式也應該放在更長的時間軸來看待。
十萬億“蛋糕”
華僑城集團是基于以房地產反哺旅游的“旅游+地產”模式,進化成目前“文化+旅游+城鎮化”和“旅游+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模式。房地產業務的高效率周轉,依然是其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
這種做法,既有利于華僑城進一步聚焦主業,保證企業有更多精力和資源集中到文旅產品的開發建設中,不斷提升文旅核心競爭力,通過資源優化配置,為消費者開發與建設更優質的文旅項目。而華僑城集團專注于文旅項目的投入,也正好契合目前國家的發展戰略。
據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的意見》,總體目標是順應文化和旅游消費提質轉型升級新趨勢,深化文化和旅游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供需兩端發力,不斷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
文化旅游部便曾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直指,中國旅游業正處于新一輪發展黃金機遇期。該部門前身,原國家旅游局也曾指出,未來國內旅游度假產業規模將達10萬億級。
這將是房地產行業之外的另一個大型行業。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國內旅游總花費便已超5萬億。其中,不管是城鎮、農村的游客人次、總花費還是人均花費,每年均保持增長趨勢。
據文化旅游部在8月份舉行的政策例行吹風會展示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1033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0.9%,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10.0%;預計國內旅游30.8億人次,收入2.78萬億元,分別增長8.8%和13.5%。
值得一提的是,云南作為旅游資源大省,是全國唯一具備全域旅游“全區域、全要素、全天候、全季節、全齡段、全產業鏈”的所有要素的省份。
數據顯示,2018年,云南共接待海內外游客6.88億人次,同比增長20%;實現旅游業總收入8991億元,同比增長30%,幾乎占到全國旅游消費的五分之一。而在今年一季度,云南共接待海內外游客2.06億人次,同比增長18.52%;實現旅游業總收入2635.95億元,同比增長19.08%。
通過上述數據也就不難理解,華僑城集團作為中國文化企業30強、中國旅游集團20強,為何要布局云南,并將其定位第二總部,發起“云南大會戰”。
事實上,在文旅行業較為確定的發展預期下,市場存在龐大的潛在消費能力,這將成為承載華僑城集團業務規模的另一個落點。只是,因為文旅產業具有規模大、周期長的特點,短期內,華僑城集團需要靠項目的高效周轉,從而保證企業的良好運營。
布局新“挑戰”
據不完全統計,僅2018年一年,華僑城集團與旗下各平臺在各大產權交易所掛牌或進行預披露的出售項目至少包括18個公司股權和1個資產包。
2019年至今,擬轉讓項目也至少8個,甚至有部分項目位于華僑城集團大手筆投資的云南,包括云南華僑城置業有限公司50%股權、盈江縣大盈江玉石城有限公司100%股權等。
華僑城集團表示,此舉是為了加快項目落地實施,推動主營業務持續健康快速發展。這也是華僑城集團不斷創新地產業務發展模式,與業內優秀企業建立戰略合作聯盟,通過合作開發、股權轉讓、在建工程轉讓等多種方式實現項目快速周轉。
從華僑城A半年報中也可看出一二,報告中指出,下半年公司要力爭開盤節奏再提速、回款周期再縮短,加快現金回流,控制負債率,防范化解各類重大風險。同時,堅持“現金為王”,提高項目推盤速度;堅持“回款”才是硬道理,加快項目去化。
對于部分總盤貨值大、政府調控、市場遇冷的產品,制定靈活的價格和銷售策略,通過“整售+散售”結合、“以量換價”、“以時間換空間”等多樣化手段實現去化。對于去化難度大的產品,果斷決策,積極通過資產證券化、股權轉讓、資產處置等方式,快速盤活。
這也很好地解答了外界的疑問,簡而言之,這是華僑城集團向“文化+旅游+城鎮化”、“旅游+互聯網+金融”發展模式轉型后所采取的應對策略:地產業務加快周轉,從而實現反哺文旅前期大額的投入。
華僑城集團在文旅板塊的投資是巨大的,據集團官網顯示,僅在粵港澳大灣區,要開拓文旅綜合項目共計26個,未來預計投資總額超過1000億元。而在華僑城第二總部——云南,華僑城集團“云南大會戰”一周年座談會上,其再次與多方共計簽約項目37個,簽約金額約490億元,加上此前簽約合作的項目,華僑城集團在云南的投資將達1960億元。
此外,因為文旅項目的用地需求范圍大、地類多,并且各類項目需整體規劃等多種因素,客觀條件造成文旅項目無法像傳統住宅開發業務一樣做到快周轉。而通過地產項目的快速周轉,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緩解文旅項目投資周期與回收匹配的問題。
以今年9月13日開業的華僑城集團順德歡樂海岸PLUS為例,從2013年拿下首宗地塊開始,直至2018年4月拿下第四宗地塊,才標志著整個項目的完整落地。截至開業,項目已經經歷了6年的發展時間。
不過,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雖然文旅項目投資周期較長,需要沉淀較多資金,但是“在花園中建城市”,將文化內涵融入房地產開發的開發理念,也為華僑城集團帶來了豐厚的回報。據華僑城A半年報顯示,其房地產業務毛利率高達80.57%。
針對外界認為出售項目目的在于解決負債過高的問題,華僑城集團表示,目前集團整體財務狀況良好,資產負債在可控范圍,各項重大交易行為是基于集團和下屬各戰區戰略調整規劃的正常交易行為。
華僑城集團同時指出,未來將繼續推動戰略落地,利用多元化融資渠道為公司城鎮化項目提供資金保障,加強重點區域的布點布局。
*本文來源:觀點地產網,原標題:《華僑城文旅新思路 大手筆“買與賣”的機遇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