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自從北京798以它特殊的區位、建筑形態以及承載的大量文化藝術內容,率先在國內乃至國際上獲得極大聲譽后,國內很多地方針對城區老工業遺跡的處置便開始有了參照的對象和改造目標。把老舊廠房改造后引入一些文化創意和商業零售機構,利用“老瓶裝新酒”的方式打造出新的城市文化名片,成為近些年城市更新、老工業基地產業功能轉型的一種普遍做法。雖然很多城市用這種模式打造了一些廣為人知的城市文化景點,但現實存在的一些問題,卻是不可回避,有必要引起充分認識和關注。
縱觀這些年國內陸續改造完成的老舊工業文化項目,除了工業遺存各有不同外,里面新填充的文化創意性內容無論在體量、質量還是影響力上,都不能同798同日而語。而且幾乎所有的項目在形象與內容上都普遍趨同,難言特色。標準化“文創”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文化名片成了一種復制化行為。
當今城市的更新,正從起初的基礎設施更新進入到產業轉型升級的嶄新階段,針對老舊工業的改造利用,不僅要在形象上看起來更美,更多還是要借助產業的重構,實現其在城市規劃中與體量相匹配的產業功能定位。
雖然國家針對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已釋放出許多促進政策,但面對各個城市人口規模、特色資源、交通區位、歷史文化、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盡相同,如何充分結合自身優勢,找到更適合自己的產業著力點卻絕非易事。不可否認,我國各地都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但文化創意,尤其是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是不是都能同當地的歷史文化完美銜接,還有很多要素需要補充。
創意產業的本質,是一個由文化創意和科技創新共同促動的、面向未來的內容服務鏈條,無論其所倚重的內容是歷史的還是未來的,在創新后的體驗上,一定是超越歷史形態而面向未來的。所以,是否有足夠的耐心和定力,是否能夠帶著探索性的視野尋找到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的人才和科技,才是老舊工業能夠真正在“文創”上得到產業轉型的基礎和前提。
各地推動更新改造和產業轉型的老舊工業項目,普遍位于城市中心區,占地大,基礎設施陳舊,歷史沿革長,復雜情況多。地方政府或國有建投平臺為改善城市風貌,改善周邊居民生活環境,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大多用心良苦,普遍會花費很大力氣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但囿于產業資源和運營經驗不足,往往愿意采取資源置換的方式引入社會機構參與投資和運營,并以命題作文的方式來推動產業資源的導入。很多時候,為充分吸引投資者,還會在項目內或周邊輔以一定量的銷售型物業來確保投資者收益。正是這樣的條件,開始催生出一些房地產開發機構、基金公司、信托公司,借產業投資、運營、產業金融之名趁機獲取開發性土地資源,而對政府期待的文化創意產業,僅僅是打個版,做做樣子,把“文創產業”做成了物業銷售和資本交易的幌子,最終使得政府的良好期待化成泡影不說,很好的工業遺存和城市文化記憶也被毀壞殆盡。
總的來說,近年來隨著城市更新逐漸從增量建設向存量優化轉變,這些飽含城市印跡的工業歷史場景,越來越受到政府和社會的廣泛垂愛,有的被列入各類工業遺產名錄,還有一些因其特殊的技術或建筑藝術價值,甚至被納入國家級文物保護的行列,受到法律的嚴格保護。如何借助對它們的保護利用,為城市的產業轉型升級創造真正的活力因子,并通過針對性的政策和體制助力,不斷促進創意人才、創新科技的集聚,讓產業的種子落下來、長起來、壯起來,仍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本文來源:中國文化數字報,原標題:《警惕工業遺址轉型中的標準化“文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