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當下,“書”不再是書店的唯一主角。
在前門就有這樣一家網紅書店——PAGE ONE,店內不僅有陳列的書籍,還有文創區、黑膠體驗區、兒童活動區、咖啡區等主題區域,拍出來的照片文藝又時尚,透過窗欞看著北京獨有的京式磚墻,不少來打卡的人說,“真想呆上一整天”。
在寸土寸金的北京,“PAGE ONE”前門店占地足以2500平米,而其早在6年前,就在堪稱“京城金地”的三里屯開出了首家占地1500平米的24小時書店;今年年初,又在朝陽大悅城打造了5000平米的“度刻”文化空間。
而在北京像“PAGE ONE”這樣的網紅書店幾乎已成商超標配,更以其獨有的特色成為城市文化地標,如西西弗書店、方所書店、老書蟲、庫布里克、單向街書店、三聯韜奮書店等等。
蘇州則有“貓的天空之城”,成都有“言幾又“,南京有“先鋒”書店,臺灣有“誠品”,上海有最美“鐘書閣”等。
我們驚喜地發現,在互聯網和電子書的沖擊下,一度活不下去的實體書店正整裝待發,重新歸來。
并且,當下的書店不再單純以“書籍”為賣點,更打造了一個圍繞“文化IP”為核心的商業綜合體,涵蓋圖書、服飾、美學商品、咖啡、植物與展覽空間在內的一體式全新文化空間。
擁有“文化靈魂”的書店,正以多元的方式讓年輕人重新愛上“逛書店”。
“網紅化”是敲門磚,先讓自己成為IP
曉書館、鐘書閣、言幾又、三聯韜奮書店、PAGE ONE、貓的天空之城……一段時間以來,一個個網紅書店進入人們視野,到網紅書店“打卡”成為一種潮流。
不過,作為一個文化消費場景,書店的網紅化也出現了很多爭議的聲音。隨著“網紅”周期短、質量層次不齊等因素影響,“網紅”不再成為一個褒義詞,它代表了巨大流量的同時,也與風險共存。
最近,重慶一家“網紅書店”的老板,為他的書店制訂了一項規則:凡是來書店打卡拍照的人,必須買一本書再走。
因為這一條款,引起了人們對于網紅書店的熱議。有人認為是“霸王條款”,也有人認為網紅書店打卡最好的方式就是“買一本書”。
IP價值官認為,對于書店來說,“網紅化”是敲門磚,在實體書店銷售不斷下降的當下,其面臨著轉型和活下去的重任,首先就是把人們重新吸引到線下店里來。先把自己打造成網紅,讓書店成為一個具有打卡吸引力的“IP”不失為一種方法。
而高顏值、細分定位、獨特的訴求,獨一無二的文化氣息,以及提供文化服務,最能夠吸引消費者走進書店,也是“網紅書店”必備的素質。
1、限于“顏值”,好看是首要條件
首先,對于書店來說,“顏值即正義”同樣奏效,網紅書店大部分都是在店面設計上花了不少心思,更加注重用高顏值的設計來吸引讀者關注的目光。
極具設計感,有鮮明的特色和風格,才能夠吸引一大批人前去打卡拍照。
▲ 上海鐘書閣,被譽為“上海最美書店”
并且,實體書店用高顏值吸引讀者的注意力,為書店帶來巨大的流量。不僅可以提升書店的知名度,還省下了一大筆的宣傳費用。
2、特色定位,吸引細分領域粉絲
對于每個書店來說,在圖書側重、書店布局以及概念打造上的不同,成為吸引不同細分受眾的重要因素。
如三聯韜奮書店、PAGE ONE書店以“24小時”書店為特色;單向街書店,除了名人“許知遠”的加持,更成為舉辦文化聚會、沙龍的聚集地。
此外,在地理位置上,得天獨厚的條件也可能成為書店的“賣點”。秦皇島三聯書店被稱為“中國最孤獨的書店”,它面朝大海,佇立在空曠的海灘邊。
其中貓的天空之城,則以店內形象IP——貓咪切入,走進杭州貓的天空之城花間堂店,兩只活生生又懶洋洋的貓咪成為店內紅人,書店也針對貓的形象進行整店IP價值輸出。
3、打造文化購物、消費場景
除了看書,可以購買相關文創產品,還能喝咖啡吃簡餐,完成一系列的文化消費活動,書店提供的服務正成為書店的賣點,也成為書店的商家價值最大的體現。這一部分我們將在后續重點展開來分析。
圍繞書店“文化IP”的衍生,成為重要的收入來源
當下書店,單靠圖書,很難維持生計。
而文化衍生正成為書店主要的收入來源,在書店中的銷售占比越來越高。
據《2018-2019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顯示,文創、文具產品銷售數據達到30%-50%的有蔚藍書店、貓的天空之城概念書店、慧源書城、簡匯空間、先鋒書店。
還有一家超過50% ,是廣州的扶光書店。
其中貓的天空之城書店,有關“貓咪”的周邊成為店內銷售的主要產品,如明信片、掛件、茶包、貼紙等等,無一不出自貓空品牌。
說起文創做的最出色的書店,繞不過臺灣的誠品書店。其圖書銷售只占收入的30%左右,而且并不盈利,真正盈利的部分有兩個,影像制品等周邊,以及地產租售。
▲ 誠品書店文創區
誠品的創始人吳清友說過這樣一句話:“不但要浪漫,還要精明。學會精明之后,可以更浪漫。”書店的浪漫需要精明來保護。
文化商業化已經勢不可擋,受到臺灣誠品書店、日本蔦屋書店等啟發,國內文創書店在各地攻城略地。
其中言幾又、西西弗、PAGE ONE等書店均有文創布局。
言幾又目前文化衍生品主要有精裝日歷、主題定制手袋,其中‘四季·禮贈’日歷和狗年紀念袋銷售較好。
品牌總監謝玲玲同時認為,對文化衍生品而言,創意和品質是影響銷量的重要因素,搭配合理的宣傳,銷量的持續走高是必然。
言幾又的利潤占比數據顯示,文創零售的陳列占到28%,圖書的利潤僅僅占比10%-30%,文創利潤則達到了40-50%之間。
在《2018-2019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中,西西弗書店的營業額高居首位。
不過西西弗是以圖書銷售為主,圖書銷售占80%,餐飲占15%,文創占5%,還有一些書店以展演、場地出租為主要收入來源,以文化名人開辦的書店為代表。
在文創開發種類上,我們在參觀了PAGE ONE、大悅城的“度刻”文化空間以及單向街等書店,發現文創產品主要集中在書簽、筆記本等文具以及文化工藝品方面,其中“度刻”文化空間也有首飾以及手辦等細分領域的文創產品。
文創產品的開發,書店大多是根據自身文化優勢和調性開發,而在所有的文創產品中,“日歷”成為了最有可能成為爆款的香餑餑。
西西弗2019惜福日歷曾賣斷貨,單向街日歷在成為爆款后,價格也在不斷走高。
根據特性制作出的臺歷,不僅為消費人群提供了一種文創產品,更在每次成為書店的以此營銷事件。
書店開進商場,“場景化”衍生更加突出
2015年,當文創品牌“方所”書店入駐成都遠洋太古里后,一時間成都各大購物商場紛紛引進文創類品牌。
無論是言幾又、侘集·本屋、西西弗書店,還是文藝小資的貓的天空之城、海派書店的代表鐘書閣,都進駐了成都高端購物中心,且獲得了不錯的市場反響。
據贏商大數據中心統計顯示,在2016-2018年當中,全國書店增長率達5%—9%,購物中心引進書店類業態更高達86.7%。
從數據可以看到,購物中心關注的前二十大文創品牌所屬業態,以書店占比最高,文創產品緊隨其后,DIY手工坊、跨界復合店則位列第三梯隊。
1、開展文化活動,聚集文化資源
既是空間,便強調與人的關系。
言幾又文化有限公司圖書總監伍玉蘭曾說,就言幾又而言,它首先是一家書店,又不僅僅是一家書店。
因為,在書店的空間中,人們可以展開很多文化生活的模式:買書,喝咖啡,看藝術展,聽音樂會,看話劇……
舉辦活動成為了聚集文化資源的重要方式,也是各大文化集合店的延伸產品。
誠品書店一開始就不是要為了賣書,而是想要推廣閱讀,所以會從人、空間、活動的角度來考慮問題。
在誠品書店的場所空間里面,會舉辦很多文學、藝術、建筑甚至于生活、旅游、烹調等各種活動,把誠品打造成一個平臺,讓創作者和欣賞者能夠熱情地參與,積極地互動。
西西弗書店常常會舉辦簽售會、讀書會、講座分享和生活交流會,參加活動的書友還可以在一起交流某個作家的作品或某個主題。
而在先鋒書店的主廳中央的大廳,白先勇、資中筠、陳丹青、梁文道、賈樟柯、白巖松等都曾到這里做客。
先鋒書店每年都有近百場文化沙龍活動,幾乎每周都有兩三場。這些名人見面會,已成為先鋒書店的金字招牌。
許知遠的單向空間由沙龍品牌單談、出版品牌單讀、原創設計品牌單選組成,構建了一個以“新知”為核心的內容平臺。
可以說,與文化活動的鏈接,不僅為書店帶去了客源,更成為書店文化凝聚力的重要方式。
2、依托商超消費,打造體驗文化空間打造
電商步步緊逼之下,實體商業已進入主題化、體驗經濟時代。
對于書店來說也是,咖啡屋、文化消費場景的打造,營造文化消費氛圍,成為書店的另一趨勢。
也是書店的重要營收來源,據數據顯示,咖啡餐飲在書店中的銷售占比超過50%的有全民暢讀書店、BCMIX,這兩家書店以餐飲和咖啡的經營為核心。
以文化為靈魂的基礎上,一部分書店也衍生出了不同業態、不同品牌。這不僅提高書店“造血”功能,還拓展書店文化長遠發展空間。
有人說寶島臺灣的地理地標是101高樓,而文化地標就是誠品書店。
誠品書店,已經探索出一整套商業模式,書店只是僅是誠品一隅,誠品注重打造用戶體驗,引入多門類業務,范圍觸達藝術、生活、文創、餐飲等各個領域,逐漸形成了一家復合式經營的書店。
“沒有商業誠品不能活,沒有文化誠品不想活。”臺灣誠品書店將單一的書店轉化為業態復合的“誠品生活”,從此“誠品”不再是售賣圖書的書店品牌,而成為一種文化生活方式的標簽。
當書店品牌成為IP,那么其衍生出來的不僅是文化產品,更是跨界的文化消費場景。
西西弗書店從1993年誕生至今,已長成一棵支系繁密的大樹——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擁有Park書店、矢量咖啡、“不二生活”創意空間、“7&12閱聽課”兒童閱讀體驗空間、推石文化和《唏噓》雜志六個子品牌。
這些子品牌都是文化衍生品,包括創立矢量咖啡是為了建造舒適的閱讀環境。
并且,除了賣書、賣咖啡、賣生活家居用品,而是開起了酒店。
圍繞書店文化IP,從產品到消費場景,一系列的產業鏈正在展開。
結語:
隨著人們開始更多追逐精神層面的豐富,文化產業增加值在國民經濟中的占比的逐年提高,也為文創商業提供孕育沃土。
而書,承載一個民族文化的精髓。書店,是匯集著古今中外的大熔爐。
當傳統的實體書店,開始圍繞文化本身,打造獨特的文化IP,那么其未來的文化影響力,以及商業發展將會有更多的可能性。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IP價值觀”(ID:IP-Valuer),作者:左柚,原標題:《50%-70%的利潤貢獻,文創和咖啡養活著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