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2014到2015,共享型租車、專車O2O、拼車O2O日益流行,這時我們才可以確鑿的說互聯網真正實現了顛覆國人的出行理念。而在美國,Uber是公認的共享出行模式的鼻祖。本文嘗試從營銷角度全面回顧Uber模式到底是如何一步步橫掃全球的。
他硅谷精英打扮——穿著“超級馬麗”印花T恤、牛仔褲、運動鞋,面目誠懇祥和,眉宇間透露著睿智和果敢。出生在美國西部城市洛杉磯的特拉維斯,是典型的“硅谷孩童”,上小學高年級時就會編寫程序,1998年從加州洛杉磯大學(UCLC)計算機工程系輟學,創辦了音樂分享網站Scour。創業本身很成功,但事業發展不順——與Napster同命,他的這家初創公司被30多家大型電影和音樂公司指控侵權,被判罰2500萬美元。倔強的特拉維斯賣掉公司,償付罰款并宣告破產。
此后,他又于2001年與朋友合作創辦了Red Swoosh公司,旨在為內容供應商降低網絡流量的負擔。盡管創業初期他連房租都付不起,但他不離不棄,堅持帶領團隊攻堅克難。6年后,他成功賣掉自己的公司,獲利1700萬美元,以千萬美元級青年富豪的身份成為超級俱樂部的成員。
這回,特拉維斯玩的是互聯網交通。2009年的一天,特拉維斯與朋友聊天時突發奇想——一按按鈕,車即來到,讓乘坐顯得特別高端。這個創意近幾年內轟動了整個世界,截至去年年底,Uber 已成為硅谷最熱門的汽車共享服務公司,目前它在全球45個國家200多個城市里部署業務,公司營收額每半年增長一倍。
用戶體驗代替營銷
已經有成百上千萬的人體驗到了特拉維斯的新玩意——你想打車嗎? 瞄一眼智能手機,就能知道有多少司機在附近,開什么車,離你多遠,預估車費是多少。的確,在按下手機應用按鈕的瞬間,Uber專車就有應答,而且像變戲法似地,你眼見著手機地圖上的小車圖標,變成了在前面拐角處閃閃發光的實體汽車,悠悠地來到你面前。
Uber提供的是一個聯系用戶與車輛的平臺。它力求以最高效最便捷的方式讓用戶體驗到定制化的用車服務。結合移動互聯網、精準GPS定位以及移動支付,Uber給你按需配置車輛和司機,同時省掉用戶與司機之間的電話溝通環節,乃至用車完畢現金和掃碼結算的環節。一切均在不言中完成。
Uber亞太地區負責人亞倫說:
“我們要的就是這種差異化的用戶體驗。從你想用車到你喜歡的奧迪A6緩緩來到跟前,分分鐘完成。司機穿著整齊、彬彬有禮,屬于高富帥也說不定。”
Uber專車甫一出現,就得到了大批白領的歡迎,特別是對于互聯網抱有無限遐想的年輕人熱情擁抱這一用車理念。
一位開著奧迪A5在國貿上班的蕭博士說,看來我根本不需要養車了,養車費時費力,勞民傷財,還要周旋于多事的警察和停車場管理人員之間。蕭博士牛津畢業,是那種愛車如命的年輕金融家,按照他父親的說法,他從一歲起就開始學著司機的樣子在家里的沙發上駕車了,左手塑膠水果盤轉向,右手木陀螺桿操作,還請來了家里的七姑八姨當乘客,所以當蕭博士依照法律規定拿到駕照的時候,他已經是”擁有近20年駕齡的老司機”了。平時他最愛看的,除了球賽,就是電子版的汽車之家,連他這樣的汽車骨灰級粉絲都準備棄私車取Uber,說明代步的需要超過了平日的喜好,這是用車需求的強大感召。如果Uber成功了,這將意味著,一個新的汽車消費潮流形成,一種不同于現在的全新的觀念誕生。這對于全球范圍內節約資源、加速環保,無疑釋放出了一個極為積極的信號。
特拉維斯的指導思想是“在共享經濟下,盡可能地利用現有資源提高效率”。Uber動用了經濟學最本質也是最簡單易懂的供求關系原理調節租車價格,Uber按照其獨有的算法運營,讓司機與客戶領略到了浮動定價的魅力。
支持這類定價的理念是需求越多,搭車的成本就越高,這一定價策略能夠讓供應與需求自動匹配,它從根本上系統地杜絕了汽車服務的低效困擾。其有數據支撐的算法為Uber的成功奠定了基礎,具體做法是:根據供需情況,在路上車少,顧客難以打到車時,費率適當上調,比平常溢出很多,甚至高出一倍到幾倍,這樣可以吸引更多司機來此地載客,而一旦前來載客的車輛多到足夠滿足需求時,用車費率自動恢復正常。
司機皆營銷
什么人會來充當Uber的司機呢?
他們中有因換工作而暫時賦閑在家的人;有剛剛畢業,但不急于就業而想先從側面了解社會的大學生;還有想利用假日或者工余時間掙點外快的白領;當然,在一些地方包括中國,還存有一些法律手續健全的單位一族,他們或者是旅游行業的簽約司機,或者是租車公司的專業司機,他們隨時可以接受調用,而他們所服務的公司為此也可以從中得到一成或者二成的抽頭。這種機構很愿意與Uber簽署合同,為其提供服務。
Uber在紐約做得最成功,紐約的Uber司機平均年入9.7萬美元,甚至有司機因為Uber而成為百萬富翁(不過也有媒體戳破這則神話《Uber司機年入9.7萬美元,只剩傳說》)。
紐約的司機既是與Uber簽約的獨立承包商,又是市出租車與轎車委員會特別授權的持牌司機。Uber提供三檔服務,其中UberX收費最低,UberBlack收費中檔,而UberSUV收費最高。不同檔次的車不但收費有高低之分,Uber收取司機的傭金也各不相同,最低檔抽成20%,中檔和高檔抽成分別為25%和28%。根據這一收費標準,紐約市向Uber的簽約司機收取8.875%的銷售稅,這些司機還要向Black Car Fund基金繳納2.5%的擔保金。
Uber將司機看做是Uber的老板。在Uber做老板有兩個意義:一是你擁有自己的時間,你是你自己時間的管理者;第二,你同時擁有軟件的使用權,你通過Uber這個平臺不斷自我壯大,不斷推廣,你可以讓自己這個做小買賣的工具日臻成熟并取得相應報酬。
兼職司機亞當擁有MBA學位,他每周為Uber工作30小時,同時,他利用所學知識做時間管理,分析出在最繁忙的用車時間工作收益最大。目前他小步溜溜地干點兒,周入1000美元。雖然,加油和洗車的費用230美元,加上傭金等其他費用一共分走了一半,一周真正賺到手的僅500美元,但他感到滿意,他說,如果愿意可以每周干上6天,工作時間合計60小時,周入毛利2000美元不在話下。
北京的Uber司機利用Uber獎勵政策,可以做到周入7000元人民幣。獎勵的條件是,你每周必須拉滿70單。70單的概念是,如果你像大多數出租車司機一樣一周工作7天的話,則每天平均拉活10單。經常的情況是,憑借互聯網的優勢,當A乘客還在車上時,你就接下了B乘客的叫車單,你還可以順道接上C乘客,這樣的結果,僅一個鐘點內你就完成了3單。這樣看來只要肯用心、用力,獲得Uber獎勵并不難。
Uber看重司機,司機們也買Uber的賬。大家認可這是一個公平交易的平臺:你付出,你得利。
不過Uber司機也有自己的“小九九”。談到Uber的競爭對手Lyft時,紐約的Uber司機瑞爾說,他從來不想著Lyft,也建議其他司機不要去Uber的競爭對手那里去,他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如果所有人都為Uber做事,不去考慮Lyft,那么Uber就會壟斷市場,而Uber地位提高了,Uber用車價格也自然會提高,這樣一來,受益者絕對是Uber的簽約司機。
58歲的維克多說,他喜歡通過開Uber見不同的人,“反正在家閑著也是閑著”,對每一個乘坐他車的乘客,他都會笑臉相迎,“后座有水和糖果,請自取!”
數據即營銷
這年頭什么都貶值,唯有數據不斷升值。特拉維斯坦言,自己已經有一年時間沒開過車了,對于大部分的出行,他都優先選擇自己公司的服務——沒錯,掏出手機,自己叫車,自己付款,因為,這些司機是他的“老板”,他要竭力討好他們。
其實,對于互聯網公司的領導來說,他們最為關注的就是他們互聯網上的用戶人數,從大的意義來說,讓Uber 的服務更加優質,讓Uber的乘坐者顯得更加高端,就能使得這個人群的數字更大,從而使得Uber的體量更大。相對于Uber的競爭對手 Lyft準備在全美24個城市開展業務,Uber在美國100個城市有業務,至少在美國,手機叫車這個盤已經被Uber拿下,其體量也比對手大出10 倍。
即便在Uber尚未開展租車業務的美國南部城市邁阿密,從Uber的后臺,特拉維斯看到,邁阿密已經有超過15 萬人下載、注冊并打開了 Uber App,他們關注其發展,期待Uber的業務盡快展開。 這個數據說明,擁有15萬Uber注冊用戶的邁阿密,正是Uber 需要掃清障礙迅速投入的新戰場。
將已經開展的業務快速部署到新的地域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利用互聯網能實時掌握數據變化的優勢開展新的業務,”讓閑著的車“活起來,將業務拓展到特色配送行業,也成為Uber進入各個不搭邊行業的理由。
夏天,Uber和冰激凌車業主合作,與美國31座城市的本地冰淇淋卡車推出Uber冰淇淋服務,用Uber招來冰淇淋卡車,并采用Uber賬號付款;情人節,Uber提供玫瑰花遞送服務,在Uber App上點擊”玫瑰“按鈕, 選好鮮花,指定合適的司機,并告訴司機目的地,送遞過程中還可以與司機實時溝通。收件人在收到鮮花的同時,還會收到一張個性化的情人節卡片……
特拉維斯信任互聯網,他知道互聯網能促成他想要的閑置資源的優化配置,能夠實現他共享經濟的市場環境下效益最大化的理想。按照特拉維斯的構想,Uber簽約車主的汽車后備箱也不應該浪費,為什么不能在運送客人的同時,把順路的快遞業務也一起包攬了呢? 你車上拉著一個客人,你掙錢了,你車屁股上還能放些快遞的包裹,只要組織得當,這個閑置的空間也完全可以“為人民幣服務”呢,何樂而不為呢?
用戶數據和互聯網民的關注度是Uber的生命線,也是Uber進一步發展和圈錢的基礎。《華盛頓郵報》說,對于Uber來說,現金不重要,反而是它在社會上挑起的重大關注有利于它合理圈錢,擴大規模。所以,巧用數據,巧用社會關注,是Uber的重要營銷手段。
圍堵也營銷
Uber之所以生意做得不錯,得到眾多中產階級的擁護,得益于它的大股東的開明——高盛、谷歌還有亞馬孫的老板貝佐斯從來都鼓勵互聯網企業打頭陣,他們愿意將大把的票子投入到新的商業模式中,投入到這個勇于打破常規引領商業潮流的年輕力量中去。
當然,新生事物的發展不會一帆風順,市場上的攪局者總是要受到各種圍堵,這不足為奇,而對于Uber來說,自打成立之初,抗議、游行、訴訟和封殺在全球各地輪番上演,此起彼伏,沒有哪天消停過。歸納起來Uber有“七宗罪”——不正當競爭、不安全、非法營運、影響私生活、司機非職業、行為違法、對客戶發布虛假廣告。
“出租行業原本是多么高尚的職業呀!但這些年,營業額下降了15%~25%”。45歲的羅斯·歐拉說,他從17歲開始在巴黎市里開出租車。生意額下降的原因是來了太多類似于Uber的競爭對手,太多人跑來分一杯羹”。
羅斯家里幾代人開出租,現在他要想維持以往的生活水平,必須加班加點。“擱在過去,離收工還有兩小時,而拉活又拉到了家門口,我肯定歇了,現在卻不得不再出去拉趟活兒。” 羅斯無奈地說。 他認為,大洋彼岸的美國人鼓搗的這套玩意不大對勁,既不合理也不合法。“他們能與我們比嗎?我們有車的年檢、身體體檢、無犯罪證明、職業規范教育,等等等等,名堂多了,只有這些要求被滿足了才能干出租!”
雖然全球各地的出租司機恨死了Uber:西班牙舉國封殺;法國波爾多萬人圍堵;荷蘭比利時判以“不正當競爭”; 即便在Uber的誕生地美國,其西部城市波特蘭和舊金山也頻頻為Uber 的發展設置障礙......
但全球各地的圍追堵截沒能影響Uber的迅猛增長。全球“反Uber運動”反而為Uber做了最大規模的免費廣告,Uber獲得了初創企業難以企及的廣為人知。
據統計,倫敦出租司機游行爆發當天,Uber用戶增長率達到850%, 就連倫敦出租車公司老板也抱怨道,這場罷工讓越來越多的倫敦人選擇Uber,他們自行聯系司機,不管對方是否擁有合法營運資質。一場場示威游行戲劇性地轉化為Uber成功的市場營銷活動, 并且,伴隨而來是客戶快速增長,這使得風投更加看重Uber的市場價值,頭一輪12億美元,再一輪20億美元,使得公司的估值躥升到了400億美元,并有望迅速達到500億美元,而標準普爾500給予初創科技公司的平均估值也不過160億美元。
圍也好、堵也好,Uber巋然不動。特拉維斯自豪地說:
“我們每月通過自己的平臺創造5萬個就業崗位,這是不爭的事實”
Uber的中國實踐
Uber任性但不放肆。它在中國的政策是穩扎穩打,步步為營。
目前,我們看到Uber在北上廣深以及成都、香港開展業務。總部設在美國Delaware的Uber進軍海外市場很謹慎,他們首先確定上海作為試點,在Uber看來,上海的市場大且復雜,所以選擇上海作為了解中國的入口極具代表性。
上海不愧為現代化的實驗場和排頭兵,上海為Uber提供了在亞洲其他國家運營上無法提供的的經驗:Uber在上海逐漸確定了自己的發展節奏,例如在一個地區多長時間增加一輛車,一次增加幾輛車。按照Uber以往的做法,一旦摸到了這個節奏,Uber就可以快速將這些經驗推廣到同一地區的其他市場。Uber還在上海制定了新的軟件服務,利用支付寶解決了用人民幣支付的問題,避免了美元結算的不便;Uber發現,因為受限,谷歌地圖在中國不如百度地圖好用,為此,Uber首次在海外停用谷歌地圖提供的數據,而開發并購買了新的地圖數據。“盡管谷歌是Uber的大股東之一,但是,我們必須堅持做最好的選擇。“Uber亞太地區負責人亞倫說。現在,Uber正在將這些經驗移植到北京。
在中國,因相關法規政策和監管問題,Uber沒有與無出租牌照的私家車主合作,而是選擇與本地專業租車公司結盟,采用與租車公司分成的盈利模式。Uber首推UberBlack高端豪華車業務,主要目標群體設定為在華外籍人士和白領精英,專注于為用戶打造高品質、可靠、差異化的體驗,并為合作伙伴提供一整套高效系統。
此外,Uber采用“以點帶面、從小到大”的節奏進行業務擴張,最先的據點是比城市更小的區域,例如北京CBD,然后再拓展覆蓋北京東邊的商業集中的區域。“我們通過一個城市的地區擴張到城市,再從城市擴張到省份,再從省份擴張到國家——這是Uber一貫的擴張策略。”亞倫說。Uber很強調本地化經驗,在不同國家提供不同的選擇給用戶,比如在深圳和上海,Uber推出服務的速度和開發產品的種類就不同。Uber很注意開發不同的產品,過去北京沒有UberX,后來Uber認為用戶需要這類服務,就快速增添了這項服務。
互聯網思維給了創始人特拉維斯無限的遐想空間,他的前兩次創業,雖然一次失敗一次成功,但給了他顛覆傳統的勇氣。他的Uber業務滿足了用戶對出行便捷的需求。用戶有享受現代交通便利的權利,也有選擇交通工具的權利,同時有為環保做貢獻的義務和責任。為他們解決交通問題,讓他們無需費神費力,減少他們在交通上邊的負擔,這是Uber發展的基礎。
其實,早在有關Uber的爭論和過激行為發生之前,紐約以及倫敦的出租運營和”專車“就已經和平相處了。大家認為彼此服務客戶、服務大眾的利益是一致的,重要的是怎樣來規劃這個市場,以確保向客戶提供安全和周到的服務。此外,通過類似Uber這樣的專車服務形式能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從而解決就業難這一困擾全球的老大難問題。
Uber的實踐給傳統經濟帶來的是一個大范圍的顛覆,它的沖擊已經超出經濟領域,影響到人類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的組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