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千年運河肇始于江蘇。建設江蘇大運河文化旅游廊道,不僅能將江蘇大運河兩岸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串聯成線,成為展示江蘇歷史文化的人文走廊、生態綠廊、休閑長廊,還能以線帶面,促進江蘇文化建設和旅游發展。目前,江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各地進展不一,標準不一。在今年的省兩會上,民進江蘇省委員會遞交了一份集體提案,建議高標準建設大運河文化旅游廊道,讓大運河成為江蘇流動的美。
省政協文化文史委員會副主任、民進江蘇省委副主委劉鋒表示,《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促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決定》于2020年1月1日施行,這是全國首部促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地方性法規,從制度安排上解決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但目前仍存在建設與管理標準不統一等問題。
江蘇是全國首個提出在大運河沿線城市全面建設大運河文化帶的省份。那么,如何高標準實現這一目標?民進江蘇省委提出4點建議:
一是加強統一規劃、統一建設標準。比如:綠道統一采用國際賽事標準6米寬,并統一分割騎行、步行線,有條件的地方分別建設親水步道和自行車、旅游大巴專用道。
二是注重文旅融合,豐富產品供給。做大做強大運河文旅產業,積極培育與大運河文化相關聯的創意設計服務、文化休閑服務、文化藝術服務等特色文化產業,推動大運河由地理空間轉變為文化空間。以活動、賽事促進大運河綠道等建設和完善,擴大影響力和知名度。
三是加強運河沿線文化旅游基礎性服務設施建設。大運河文化旅游廊道不應該僅具備通行功能,而應該承載“文化+旅游+體育+休閑+幼兒樂園”等多項功能。省文化旅游、體育等部門應配合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全民健身計劃,逐步建成一批文化體育休閑配套設施,滿足百姓文化、旅游、體育、消費等各方面需求。
四是保護好大運河重要的天際線和景觀視線。在大運河景觀視線廊道內,避免出現大體量、不協調的高層建筑,在條件成熟時對破壞大運河風貌的建筑物逐步拆除。
*本文來源:現代快報,作者:劉偉娟,原標題:《民進江蘇省委遞交集體提案:高標準建設大運河文化旅游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