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2017年,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鄉村振興是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
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已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選擇。
鄉村振興,文旅先行。
鄉伴文旅集團近年的發展也側面印證了鄉村振興從半城半鄉到伴城伴鄉的巨大進步,作為一家「以推動中國鄉村文明化進程」為己任的公司,鄉伴在促進城鄉互動、保護延續鄉村文化、助力賦能鄉村振興方面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此過中里,鄉伴不但總結出了“鄉村振興的「五共主義」,分別是:「共建」、「共生」、「共創」、「共享」、「共富」”,并且貫徹始終。
那如何解讀這“「五共主義」”以及他們與國家的鄉村振興戰略又有何聯系呢?
首先是「共建」,始終秉承“讓建筑與人及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堅持生態鄉建。鄉伴深知鄉村最大的優勢是生態,保護山水林田湖草系統,加快推行鄉村綠色發展方式,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統一,「共建」建筑與人及自然和諧相處的新格局,這也對應了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中的“生態振興”
其次是「共生」,始終堅持“產業與鄉村共生”,堅持建立多樣化的城鄉融合互補發展機制;完善村民、各類型企業、社會資本與返鄉創業者的合作模式,重構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等新型經營體系。使各方資本成為“新村民”共同建立可循環,可持續的長效經濟合作基礎,從而推動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推動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形成共同繁榮的新型鄉村振興的共生關系。這也對應了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中的“組織振興”。
第三是「共創」,始終致力于“共創和重塑鄉村文化生態”及“共創自制、德治、法制的三治融合新生態”,不斷提升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各地資源稟賦和在地獨特的歷史文化為基礎,集中優勢特色資源,開發融合農旅及文旅雙重優勢、競爭力強的特色產品,共創農文旅“一站式”鄉村振興的農業文化旅游體系。這也對應了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中的“文化振興”。
第四是「共享」,鄉伴深知人才對于鄉村振興的重要作用,并不斷推動鄉村中的“人才+產學研的合作共享”,不但積極鏈接高校、知名企業進入鄉村,同時還引入各類型人才推動農村創新創業人才群體結構的多元化;從而引入科技、信息、資金、管理等現代生產要素向鄉村集聚與共享,構建百花齊放的多種業態,加快推動區域農產品及區域經濟建設,使鄉村與世界「共享」對話窗口。這也對應了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人才振興”。
最后是「共富」,以共同富裕為鄉村振興的核心目標,以設計、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為推動力,推進鄉村一二三產業交叉融合,創新收益分享模式,推動鄉村資源全域化整合、多元化增值,形成新的消費熱點;推廣“土地流轉+優先雇用+社會保障”、“農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多種利益聯結方式,讓村民能更多分享產業融合發展的增值收益。推動多角度、全方位的鄉村共富共贏,實現可持續的全面鄉村振興。這也對應了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中的“產業振興”。
以鄉伴在貴州銅仁的樹蛙部落為例:該項目是由貴州銅仁縣,昆山援碧工作組、昆山旅游度假區和鄉伴文旅集團共同發起、并創新建立了一種鄉村民宿扶貧模式。
貴州銅仁·樹蛙部落
在2014年之前,范木溪組居民出行,靠泛木或乘舟渡過大梁河。出行不便、生活貧困,青壯村民外出謀生,全村僅剩14戶村民53人。
2017年,江蘇省昆山市與碧江結對幫扶,在川硐板栗園村探索「合作社主體+公司化運營+村級集體經濟和農戶分紅」的鄉村民宿扶貧模式,打造「農旅結合+鄉村振興」東西部扶貧協作精品示范基地。項目一期投資1500萬元由昆山財政幫扶資金投入,包含樹蛙部落、老房改造、鄉創中心風物館、鄉村振興學堂等設施。村委組織村民成立合作社,村集體經濟每年可享受利益分紅,覆蓋全村735戶2386人,其中貧困戶168戶616人,村民還能收獲「三金」——流轉土地有租金、分紅有股金、就業有薪金,實現貧困戶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帶動當地經濟發展,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
樹蛙部落修竹橋、砌筑石墻
在整個建設過程中,樹蛙部落對當地自然風貌采取了保護性開發,保留當地特有植物植被,建成鄉村特色建筑。項目前期,通過優化村莊整體布局修建搬遷安置點,讓板栗園村范木溪村民組14戶原居民整體搬遷至交通更便捷的搬遷安置點,提升了他們的居住環境,同時也保護了村莊原有的特色建筑。而在建造過程中,樹蛙部落堅持選擇當地自然原料手工打造,將石材、竹林、磚瓦,變成建筑的有機組成部分。建筑摒棄傳統的工業化建造方式,不使用復雜高科技工藝和大型機械設備,避免造成對環境的破壞。項目土地在20年租約期滿后,地面建筑可以被簡易拆除整體移走,不留一絲現代化的痕跡,這是對自然的承諾。
樹蛙部落建成后,有了民宿,就有了就業崗位,需要優質人才的加盟,其后才能良性、持續的經營。于是,鄉伴在銅仁積極舉辦旅游技能培訓班,為當地培訓優秀管理人才并參與民宿的經營管理,激發當地村民思維方式的轉變,提高村民的旅游服務水平。同時,當地村民利用培訓掌握的各項技能,發展鄉村農家樂、休閑娛樂等衍生產業,實現人才資源就近開發,分流剩余勞動力,解決再就業問題。
截止2020年底,通過務工、分紅、土地流轉、農產品銷售、發展農家樂等方式,鄉伴通過銅仁樹蛙部落幫助當地村中168戶616人實現了脫貧。18萬元的利潤分給了板栗園全村脫貧戶和范木溪群眾。該項目還獲得了“新銳YOP10,2020中國民宿榜“黑松露”獎”、“貴州十大主題文化民宿”等獎項。
從上述案例不難看出,這是融合了鄉伴鄉村振興「五共主義」的全部理念,是「共建」、「共生」、「共創」、「共享」、「共富」相結合的代表作,作為一家深耕于鄉村的企業,在參與鄉村建設的過程中,鄉伴始終致力于從項目本身出發,結合創新思路及執行手法,將「五共主義」理論靈活應用于每個項目,做到綜合效能最大化。
再次聚焦于鄉伴位于河南省光山縣的鄉村振興項目。眾所周知,光山縣的油茶種植已有近千年的歷史。但是,這里出產的油茶長期以初級產品或簡單加工的形態進入市場,沒有完全體現其應有的經濟附加值。鄉伴的運營團隊早早地就介入了項目規劃,以油茶為主要原料,引入知名品牌“相宜本草”共同進行產業技術研發和升級,設計了一套文創產品,包括唇膏、乳液、洗發水、香氛、手工皂等日用品。
好路子文創「登陸」上海
因此,鄉伴為這套文創產品命名為「好路子」,并在上海舉辦了發布會,讓更多的人了解它,購買它,最終幫助當地農民,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
這是鄉伴的鄉村振興「五共主義」中「共生」與「共富」結合的典型代表案例,鄉伴不僅當地引入了優質技術合作資源,同時在為其建立了有影響力的品牌,解決了產品最終銷售問題,建立一個可循環,可持續的項目閉環,最終幫助當地農民共同富裕的目標。
鄉伴創始人董事長朱勝萱說過:鄉村振興不是一場簡單的「造房子」運動。
在浙江衢州龍游溪口未來社區,由鄉伴改造完成的「聯創公社」,為返鄉創業青年提供智能化辦公及生活場景,解決了投身鄉村振興事業人才的后顧之憂。
改造完成的溪口未來社區/運營中的食堂
從辦公場地租賃補助、生活補助、租房補貼、創業獎項一應俱全,對于審批、貸款等文書工作,政府提供「一站式代辦服務」,甚至還專門開通了通勤巴士專線,接送未來社區內的創業人員,鄉伴還計劃在聯創公社舉辦溪口當地的企業文化展。
鄉伴深知「共享」的重要性,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輸血」不如「造血」,只有將大量從事鄉村振興的城市人才引入鄉村,才會給鄉村帶來真正的活力和創新、讓鄉村建設能夠持續發展,擁有「光明的未來」。
這樣的案例在鄉伴還有很多很多,例如: “鄉伴-理想村”系列、“鄉伴萱草農業”項目、“紅米計劃”等都是「五共主義」綜合運用的成功案例。鄉村振興,任重道遠,是產業、組織、人才、文化、生態及流量的融合與交互,是資本與思智資源雙向流動與循環。鄉伴的鄉村振興「五共主義」,是鄉伴在長期鄉村振興工作中總結出來的工作核心,為“推動中國鄉村文明化進程”提供了可考量的量化依據和標準。
*本文來源:消費者日報,原標題:《起底鄉伴發展戰略的五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