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原教旨主義”的互聯網投資理念,寄希望于投資到具有零邊際成本、網絡效應、輕資產特點的公司。第一條,說的是盡管多提供一份服務但無需多一份成本;第二條,說的是多一個用戶對于整個網絡里的增益大于一;第三條,說的是無需固定資產的先期投入和資金壓力。因此,在這三條盛行的時代,主流的商業模式是(1)導流廣告,比如百度;(2)平臺,比如淘寶;(3)直接變現,比如騰訊游戲。也捧紅了三個很紅的詞和概念(1)入口(2)平臺(3)社交。這三個詞,天然賦予了互聯網“收租”的特性,每個人都感覺,只要我搞個網站,攢點流量,我要么可以切流量收租,或者開店鋪收租,或者聯運游戲收租。和整個中國改革開放后的大時代一樣,大家都喜歡劃地賣樓收租。
也正因為如此,當年的VC們傾向于投資(1)市場領先者;(2)被證明的增長;(3)高起點的聰明腦袋瓜。受限于(1)有限的美股IPO渠道;(2)暫時蠻荒的人才供應;(3)成熟的國外模式。于是,這里面的邏輯,說到底,還是萬變不離其宗的,就是投資具有流動性和高增長的未來大盤股,并且不乏直接copy國外的模式,(1)高增長;(2)大市場;(3)強盈利。古有百度騰訊阿里,現有頭條快手蘑菇街,這些主流戰場永遠不乏值得敬佩的新手。
眼望著大家伙,尾隨一波創業,永遠都以“垂直到不能垂直為止”收場。垂直搜索,垂直電商,垂直社交,活下來的,都somehow變了型,去哪兒最后變成了旅游全覆蓋的千人公司,京東從物流和3C找到突破口還是什么都賣,陌陌則是在與微信微博不重合的四象限角落里分得一杯羹。其他垂直的,都沒了。在虛擬世界里,不是隨隨便便可以割據為王的。但是割據之心人皆有之,這也為后世此起彼伏的探索埋下了伏筆。
但是,這終究是孤獨的游戲,搜索引擎廣告也好,淘寶商鋪也好,騰訊的游戲CP也好,對于傳統企業,要么是只是改變了營銷部門的廣告投放,要么是多了個電商部門,要么是學會開設公眾號,其實影響不算太大。那個年代,流行的是“觸網的”和“沒觸網的”。
但是,移動互聯網,拉開了另一條大幕,舞臺中央的角色瞬間變換為:“顛覆者”和“被顛覆者”。倒不是Mobile顛覆PC,而是“互聯網思維”顛覆“傳統企業”,這點很奇怪,為啥移動互聯網時代,PC時代的那幾個巨頭,其實活的很好,大家去看看appstore榜單,閱讀、音樂、視頻、購物這些分榜,其實前三大部分還是BAT,就算是唯品會聚美優品去哪兒YY這些公司,也都是PC時代的產物,真正屬于移動互聯網的“原教旨主義”公司,并沒有噴涌而出。
說回顛覆,我們發現,出租車公司開始不滿了,按摩院開始不滿了,線下培訓公司開始不滿了,鋼貿商和水果批發商開始不滿了。大家懂的,O2O來了。做VC的,其實對于O2O這個詞其實很糾結,因為一年收到數千個BP,幾乎各行各業都被O了,你能想象到的各種行業,似乎都能上門了,似乎都能到家了,甚至O2O開始嫁接在大數據上,開始嫁接在P2P上,真是一片混亂。
團購和分類信息網站,就像兩把刺刀,是顛覆大潮的序幕。團購,就像一杯甜蜜的毒藥,讓全國數千萬商家都喝了一遍,每個人都嘗到了甜頭和惡果,有生有死,商家們的抱怨一直持續,但是沒人離得開這個模式了。分類信息,則像魔術師的白布,看似輕輕的蓋在小兔子上,一拉開,變出一頭獅子,分類信息網站在房子、車子這些細分市場已經不再是純粹信息發布了,而是向交易進攻。
白刀子進,紅刀子出。團購和分類信息大軍們發現,他們所導流的那幫傳統業者,看上去都是泥菩薩,要么肥肥的,要么笨笨的。與其扶植他們,還不如取代他們,尤其是最肥的那些。于是乎,互聯網業者和傳統產業里的思維覺新者,開始聯合下海,上演著一出又一出的絕殺。
原教旨主義仍然在這個時代發酵著,這次不再是搜索、平臺和社交,而是(1)共享經濟;(2)產業鏈變;(3)自由聯合:
1.
“共享經濟”
這個模式的核心,是用low capex來創造new
supply。以airbnb為例,一次上門拍照,就給預訂平臺增添了一個虛擬的酒店庫存,服務都是房東來操持,平臺收個過路費就完事了,全球擴張也輕輕松松,甚至還在租客和房東之間產生了網絡效應和社交,這點也在uber上清楚體現,每一個參與共享經濟的個體,都帶著自己的資產,不需要平臺去采購。而這些new
supply,比原先住沒有特色的酒店,比原先坐服務意識較差的出租車,來得更cool。
成功的核心,是原先的行業的capex要足夠重,以及new supply要真能被用戶接受。如果用戶接受隨隨便便坐在別人車里就開著走,或者讓別人隨隨便便開著我的車就走了,那么P2P租車就不一定成立。如果用戶覺得經濟型酒店足夠了,那么國內很多airbnb copycat也不一定能夠成功。
共享經濟,能夠同時滿足(1)零邊際(2)網絡效應(3)輕資產。并且如果切到了很大的房產住宿、出行交通領域,那么超大公司指日可待。
2.
“產業鏈變”
這個模式的核心,是收集下游訂單,繞過中游,來觸碰或壓上游,反過來也行。最野蠻的做法,就是進來直接補貼下游,撒丫子快跑的收集訂單,量上去之后,融資,再補貼,再上量,最后期待能夠去壓上游。
成功的核心,是切入本身渠道利潤或者中間利潤足夠豐厚的行業,并且最好兩端都足夠分散。目前來看,蔬菜、水果、酒水,都是符合這一特性的,要么是從產地到餐桌翻了好幾倍,要么是本身渠道足夠原始落后,或者上下游雙方足夠分散,并且一地一商的情況明顯。
這一模式,聽上去,不一定零邊際,因為一開始要服務分散的客戶,不一定有網絡效應,因為下游商戶是不相往來的小B,不一定輕資產,因為會有不得不開門店搞車子搞場地甚至是周轉資金的業務需求。但是,這一模式最誘人的地方,就在于它并不孤獨,一旦做大,兩端分散的體系都會被吸進來,上下游通吃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也足夠培育出巨大的公司。
3. “自由聯合”
這個模式的核心,是“去水泥”+“去剝削”。大環境是,中國的成熟勞動者越來越多,越來越可以不依靠機構來包裝和成長,長期以來的信息不對稱,導致有才能的從業者無法被合理發掘和定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服務提供者長期來說,是需要漲工錢的。而消費者,長期來說,是希望以更低價格獲取服務。一高一低,其實是有矛盾的,目前來看,很多平臺都在補貼這個gap。就看兩端不斷增加和聚集之后,這個gap是否能夠縮小,甚至榨出利潤,若是完全取決于企業的效率提升,不是不可以,但是會比較累。
因此,成功的核心,是選擇那些被“水泥”和“剝削”的非常厲害的行業,一旦解放,從業者收入提升明顯,消費者低價明顯,平臺能夠漁利,大家都開心。目前來看,最近風起云涌的家教上門行業,還有房產中介行業,是有這個特點的。大家很容易產生concern的地方,在于“專業性”是否能夠保留,以及“upsale”的空間是否足夠,但是這些都是需要通過產業鏈上下游布局來做到的,需要創始人有強的布局和整合資源的能力,這是關鍵。
總而言之,這三種模式并不矛盾,甚至我們經常發現很多做的不錯的O2O企業,或多或少同時具備三種特質。大潮開啟,魚龍混雜,自然而然。
要說中國的企業服務一直沒起來,其實是變種了,因為幾乎每一個O2O企業,都是自己開發了一套界面和系統,針對商戶、員工、個人甚至是更多產業鏈里上下游,然后試圖直接通過交易就連起來。好比直接先開發一套SaaS,然后就顧著自己用了。
此外,退出渠道也開始變得多元化,人民幣市場的崛起,給了很多小規模細分企業以希望。此外,手握現金的BAT以及傳統企業們,也因為布局觀和估值管理,開始介入。頓時,大大小小,只要“流水+增長”,不管盈利,不管規模,都可以或多或少拿點錢,加上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必勝,競爭變得格外焦灼。但是世界是公平的,只要是大的行業,最后都會整合,只要是大潮,從會有被拍在岸上的,如果說當年冒風險的是創業者自己更多一些,那么最近這波,則是慷慨的投資人在撲騰撲騰陪玩著,不亦樂乎。
回到文章一開始,為什么說這個世界已不再平靜,不僅僅是指“顛覆與被顛覆”,作為投資人的挑戰,則是需要去理解一個一個傳統行業,而不僅僅是和碼農打成一片就行了。并且因為O2O與傳統產業的結合,傳統產業里地域割據、從業者素質不齊,甚至是消費屬性企業的品牌建設問題等等,都會是這個時代VC投資人的新課題,一方面把持住原教旨主義的標準與渴望,另一方面,要抓的住傳統產業變革的機會,不困在自己的原教旨主義大夢里,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