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起源,發展至今在中國臺灣地區約有1100家左右的休閑農場,其中53%在近5年成立,呈現一片繁榮景象。
臺灣地區第一家農業觀光園成立于1954年,屬于農民自發組織,當時的農業觀光主要以節省采摘勞動力、吸引游客興趣為主,初步興起結合自然環境與社會旅游的模式。
1969年到1978年,可謂是臺灣地區休閑農業的成長探索期,是對休閑農業的定位和走向進行探索、磨合、適應的階段,這段時間臺灣地區休閑農場的數量增加到141家。
1978-1989年,可視為其成長倡導期。1978年,臺灣大學農業推廣系受“農委會”委托,舉辦了“發展休閑農業研討會”。“農委會”發布實施相關法律條規,例如《森林游樂區設置管理辦法》,發展森林旅游,并且制定了相關的管理條約。一系列管理條例的頒布,規范了休閑農業的經營管理和方向。這段時間臺灣的休閑農場增加到610家。
1989-1992年,是臺灣地區休閑農業的茁壯成長期。1989年,《休閑農業輔導辦法》修訂為《休閑農業輔導管理辦法》,休閑農業法規被重訂,從政策層面提升到法律層面。這段時間,休閑農場的數量在3年間增加了411家。
從1993年起,臺灣休閑農場發展到1000家的規模,發展重心不再是追求量的增加,而是追求質的提升,主要提升“服務”品質,促進穩定發展。
回顧臺灣地區休閑農業的發展歷程,展望其未來發展,可遵循12大策略。
1、特色化
即善用資源,結合農村文化,塑造農場特色。這是休閑農場在起跑線領先的關鍵。特別是農村文化資源的結合發揮,可以塑造休閑農場獨一無二的特色。
2、體驗化
臺灣體驗經濟已經起跑了,休閑農業是體驗經濟在農業的實踐。如何將優勢資源設計成知識性、趣味性、人性化的體驗活動,將游客融入情境,感動其視、聽、嗅、味、觸覺的5種感官,使其產生美好的感覺,難忘的回憶,將是未來休閑農場制勝的關鍵。
3、知識化
對自然生物界知性的探索,是任何群體游客的主要興趣。因應自然教育的需求,休閑農業的教育農園型態是未來值得發展的方向。
4、生態化
自然生態資源是休閑農業的寶貝,生態旅游是休閑農業的獨門絕活,是一般觀光產業最羨盼的領域。休閑農場應珍惜“自然資本”,在休閑旅游與生態保育之間取得平衡,以奠定永續發展的根本。
5、健康化
休閑農業的基本功能,就是提供一個減壓解勞,養生保健的場地。未來休閑農場經營者應致力于維護環境,提供新鮮空氣、潔凈水、無毒蔬果,設計養生餐飲及健身運動,并營造和善而富有人情味的社會情感,以利游客維護身心健康。
6、合法化
臺灣地區設置休閑農場須經許可登記,故休閑農場辦理登記后,方為合法化經營。休閑農場是否合法登記,常是游客考慮選擇的重要條件,合法登記的休閑農場因此更具有營銷的優勢。
數據顯示,目前臺灣休閑農場通過籌設者285場,登記者75場,比例尚低,所以未來合法化是休閑農場經營必走的路。
7、區域化
即以地區為范圍,發揮集聚經濟的優勢。個別休閑農場通常資源有限,無法滿足游客所有的游憩需求,吸引力度不會很高。因此地區性或小區型的休閑農業發展型態實屬必要。
在劃定的區域內,整體規劃,資源互補,體驗特色互異,營運互相支持,共同營銷,合力規劃游程,而能提供游客全套的服務,增加滿意度。
8、精致化
隨著游客對旅游質量的重視,休閑農場的服務質量益趨重要。臺灣“農委會”近兩年委托臺灣休閑農業學會評鑒休閑農場的服務質量,給予評等并編印營銷手冊,以引起業者對改善服務質量的重視。
9、效率化
休閑農業是新興的農企業型態。由于休閑農業講求投資報酬,市場反應靈敏,應用商業技能多,所以不論其經營主體是家庭或公司企業,都要運用現代化的經營管理方法。
10、度假化
鑒于歐洲度假農場已成為旅游產業的特色商品,因此臺灣地區休閑農業開發長宿休閑(long stay)市場有其可行性。
面對“有錢有閑”的退休族,希望暫時離家在國內或國外找一個寧靜安適,又具有人情味的地方度假,以體驗當地的自然及風土人文,臺灣都具有發展度假農場的優勢條件。這會是臺灣休閑農業未來的一種新型態。
11、注重融合化
目前臺灣地區休閑農業很多處于以提供采果、垂釣、餐飲、住宿等游憩活動為主的經營方式,以追求經濟利益為目標。但思考未來的發展方向,臺灣地區應要重新建構新的價值觀,重新檢討農業的角色與功能。
應強調農家與都市居民相互扶持,進行持續性的城鄉交流。城鄉居民共同尋找真正的富裕,共同擁有豐富的農村環境,并具有永續發展的價值,這將是未來農業體驗的目的。
12、注重國際化
根據臺灣地區休閑農業全面性調查的結果,全年游客人數為4913萬人次。以臺灣地區2300萬的總人口數而言,要繼續增加旅游人數,勢必要吸收國際觀光客。
未來休閑農場經營者應配合觀光客倍增計劃,并積極參加國際旅展,以向全世界營銷臺灣休閑農業之美,以更廣的視野,設計農村及農業體驗,提高服務質量,而吸引國際觀光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