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這個題目是我第三次講了,《從零到零點三》。有一本書叫做《From Zero to One》,大家都知道,講創業怎么從零做到一。什么叫創業?怎么從零做到一?先講個段子。“一號店”CEO于剛是我本科在武漢大學的校友,之前在微軟干得不錯,之后去創業。找人投錢,別人不給,他問為什么?回答是,你在大公司干過多年,你知道怎么把一件事從十做到一百,但你可能不知道怎么把一件事從零做到一。
車來了創始人兼 CEO 邵凌霜
從零做到一和從十做到一百,完全不一樣。不要盲目相信一個所有成員都是 BAT 出來的豪華團隊,因為在大公司做事,平臺和資源完全不一樣,有三五個部門協同你做這做那。比如實時公交,我們做,騰訊也做,有次我問他們,說車來了算法上有優勢,但是產品上有些細節不如你們,為什么你們第一版產品就有這么多細節?他們說,其實也不是他們自己做得好,而是大公司里會有些現成的框架和基礎,比如代碼加密之類的很多東西可以直接用。
這是大公司的優勢。但當你從大公司出來以后,這些都得自己攢起來。創業的一些重要的問題,也不是在大公司能培養的。比方說創業公司最需要搞清楚人民群眾有沒有需求,會不會被接受; 那么對創業公司而言,最重要、最難的就是低成本驗證用戶需求,而不會去管什么安全性什么性能的問題。搭建一個10萬用戶的架構,結果進來用戶只有100個,怎么辦?所以,創業從零到一這件事,和在大公司工作,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
1?努力比方向重要
今天這個是夏令營,有很多是學生朋友,所以更多我想講講創業前的準備。車來了上線兩年多,公司成立三年多,是如何零到零點三?創業之前要考慮的問題,或說哪些是你計劃創業之前,心理上、技能上、思考方法上需要有所準備的?我梳理了三條。
第一個,對大多數人而言,努力比方向更重要。我相信大家看過很多文章,說的是“方向比努力重要”,但我要說的正相反。有幾個小例子,我是學計算機的,本科那會兒 CSDN 這種論壇,都在問“學習 java 還是 C 啊,以后哪個更有前途啊?”十多年過去了,可能現在還在討論這些問題。從2005到2015,這10年間,學 java 的同學在當時找工作比較容易,因為有大量的外包開發公司,但是何曾想過 iOS 開發出來后,當初學 C 的同學,工資比學 java 的同學高出很多。現在還是這種情況,車來了現在招 iOS 的人還挺難的。所以,從技能這件事來講,凡有所學必有所用,打好基礎最重要,不用太糾結,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無意義的關于方向的糾結上。如果不努力,連選擇方向的機會都沒有。
對創業來說,如果沒有軟件開發技能的積累,很難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這行業創業。去 3W 咖啡和車庫咖啡看看就知道,墻上各種小紙條,都在找技術合伙人。如果一個團隊,連技術合伙人都是招來的,那么這團隊創業成功的概率非常低。大多數情況,沒有足夠的技能積累,就沒有辦法選擇一些行業、一些方向。學計算機的同學,如果沒把編程學好,回頭說你要互聯網創業,我覺得大多數情況就只能在微信開個服務號賣水果。不是說賣水果不好,而是說技能的積累,有時候能幫助你,給你更大選擇空間。
雷軍是車來了的天使投資人,雷總也就方向和努力說過說“臺風來了,豬都會飛”。我的感受是,企業家做到一定程度,一定是有深邃思想的,所以像雷軍這樣級別的人說的話,值得我們反復思考,琢磨它的前因后果,或是尋找他說這句話的來源。想象一下,雷軍說這句話的場景:雷總當年干金山,金山WPS,在我上大學時候就在賣,到現在仍然沒有人用正版,只能免費。就是說,當年選擇了一塊鹽堿地。雷總說“臺風來了豬都會飛”,意思是我做金山就碰不到風,所以飛不起來,所以我一定要找個風口。
但對普通人來說,不能說金山就不成功吧,不能說當時的雷軍就不成功吧? 雷軍在當時的市場條件下,堅持了那么久,積累了很多東西。他做了卓越,又投資多家公司,將金山從北京搬到珠海,培養了許多人才。努力的人,欠缺的只是機遇。當移動互聯網浪潮到來的時候,雷軍就又站在風口浪尖。還有其他一些人,到了一定年紀,不愿自己辛苦創業,就投投公司,因為有很好的視野和洞察力,所以當他去投一家好公司的時候,他也能站在時代潮流的前列。
對努力的人來說,欠缺的只是機遇,那么對不努力的人來說,機遇又有什么用?我認為就算有機遇,也沒有什么用處,哪怕你被臺風吹到天上去,也會摔下來。去年,張穎講到響應資本泡沫——“A輪死”,就是說融資融到A輪,后面的錢融不到了就死了,叫A輪死。今年有不少這樣的公司,都是被臺風吹起來的。在北大念研究生時,有個當時被叫做八零后創業四小龍的,弄了個看視頻的網站,當時也火了一把,到處做演講,題目就叫——《看我融資百萬美金》,當時百萬美金還是比較多。結果,出了很大問題,網站也關了。我覺得這些就是被風吹到風口浪尖,然后“吧嘰”摔到地上的例子。他可能比你在地上腳踏實地的時候,摔得更慘。
為驗證我所說的“對大多數人而言,努力比方向更重要”,還有一句話是“既要低頭拉車,也要抬頭看路”。大家可以去搜搜這句話,幾乎沒有人寫成“既要抬頭看路,也要低頭拉車”,幾乎沒人把它倒過來寫。我認為“低頭拉車”應該占到90%,抬頭看路占10%。你想想,在一個坡上拉車,如果你仰頭看前面,不看腳下的路,不是要摔死嗎?看著腳下的路,起碼不會摔死,只是可能走點彎路之類。所以,10%去看看路就行,90%好好拉車。也就是說,方向10%,努力占90%,努力比方向重要。也許有人是天才,但對大多數人而言,我認為現階段,積累技能、積累基本人際關系、積累小伙伴,把這些重要的事做實,會比整天好高騖遠談論未來五年的科技發展,要重要得多。這是第一條——努力比方向重要。
2?越窄的需求,越容易將事情做成
第二件事,有點難說清楚,創業前,很重要的一點是選方向。這里的核心是你要想好你要解決什么問題,這件事很難,比我站在這兒說,要難得多。
我去北大讀研究生,然后轉博,到博一、博二念完,才基本想明白,這件事比想象的難得多。創業是“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這是我反復說的,就是你要找到發力點,發力點就是那個明確定義的問題。比如有人說我要做一個軟件,解決年輕人或學生的社交問題,我覺得這就是沒將問題定義清楚。人人網是不是解決社交問題?課程格子現在也在解決社交問題,還包括超級課程表等,大家都在解決社交問題,那么你要解決的到底是怎樣的社交問題?問題越大,會越搞不清楚你要找什么,就越難將痛點抓清楚。那么,我可以縮小問題。學校里越是熱衷學習的學生越是沒機會交到男女朋友對吧?所以我可以縮小我的范圍,解決學校內的埋頭學習的學生、沒時間勾搭妹紙的問題;再進一步,我可以解決學霸找妹紙的問題。反復把場景縮小和鎖定,問題就會逐漸清晰起來,產品、推廣等等一系列操作方案呼之欲出。 問題定義越細致,越能抓住要害。一定是要能用一句話,描述清楚到底解決什么問題,才算找到創業的一個點。
不要去想你的產品既解決A問題,又解決B問題。一定不要那么想。你要將一個點,做到絕對足夠好,你就牛。連微信剛出來的時候,也只有聊天、沒有朋友圈。先抓住一部分人,解決一部分需求,甚至只解決一個點上的需求。什么叫一個點上的需求?就是先解決一個特定場景下的需求。
很多人會說,如果是這樣,我這問題面會不會太窄?現在連地球都找到兄弟,你說你解決一個問題,尤其是你自己面臨的問題,怎么可能沒人跟你有同樣需求?哪怕10萬人跟你有同樣需求,如果你能將問題完美解決,那也非同一般。而且點的基礎上,你還可以連接和擴展,就像微信,做了聊天再做朋友圈,現在支付、游戲都做,成了大平臺。
哪怕這個問題真的窄到完全無法拓展,其實對于第一次創業而言也沒什么。俞永福講過,企業有三關,產品關、市場關、管理關。很多企業認為是銷售問題、其實是產品問題,好產品自己會說話。產品抓住一個痛點、在實現上細致琢磨,能有較好產品品質。這種情況下,企業就能生存。所以第一次創業,不要擔心你解決的問題是不是太小,你要擔心的是能不能把問題解決好。一旦把問題解決,你的企業就會走過第一個坎。
現在有分析說,要做最肥的市場。這是第一次、第二次創業有較好收獲,已在大企業有很好積累的人,才這么說。對他們來說,事情小,不過癮。成功者們經濟自由了,當然要瞄準50億100億美金。但對我們來說,尤其是第一次創業,心態要平和,不要太在意。越窄的需求,越容易將事情做成;做成第一件事、挖好第一桶金,你的能力、人脈、視野就跟以前大不一樣,就會有更高的起點。所以第一次創業,不要擔心自己的市場太小。
3?關于創業者的能力和心態
有人說,創業者需要有打天下的能力,什么都要能干,我認為這不現實。但是有兩點對創業者而言是最重要的:第一,你要具備團結人的能力;第二,學習能力。
都說創業要靠團隊,你一個人再牛,也干不完所有的事、一定是依賴于團隊。有 VC 說首先看創始人有沒有忽悠人的能力,有一定道理、但更多有點笑談。團結人是講方法的,核心就是具備同理心,站在他人角度想問題,這叫換位思考。站在別人角度,為別人著想。
還有幾點:開放、平等、分享。團隊內部,需要有開放心態。移動互聯網三個月就是一年,發展太快,初創時戰斗在一起的兄弟同學同事朋友,一腔熱血,但不管技能、管理層面,很難說能力上都是最好;企業壯大后,就非常需要具有更高視野、更大能力的人,這時候初創期的同志們一定得有開放的心態,公司利益擺第一位。
第二,平等。互聯網時代,平等很重要。不平等,沒法溝通,會產生負面情緒負面影響。很難做到完全公平,但至少要努力做到公平,不能給人穿小鞋和根據個人偏好處理大小事情。要有規則,盡可能做到平等。
第三,分享。企業越來越大,會突然發現,企業開始值錢,股份開始值錢,這時創業者一定要有分享的精神,把你獲得的東西分享出去,讓大家都能獲得公司成長的果實。當然不一定體現在股份期權,比如獎金,也是一種形式。讓大家都明白,公司做得好,人人都能得到回報。即使還達不到期望,但好歹每次有回報,這個很重要。
還有創業者心態的問題,不要自我膨脹,不要像某些人,融到錢,開個發布會,喝個爛醉。大家隨時要搞清楚自己其實很普通,千萬不能自我膨脹。
另一個被反復提到的,是學習能力。創業者要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雷軍曾說,所有創業者都是小學生。為什么這么說?這是因為既然是創業,必然是創新,必然沒有很多前人經驗借鑒。所以所日子就是問題疊著問題。對于創業者,每天都是新問題。你一定要找錢找人搞業務,怎么融資?不知道,像條狗,見到人就汪兩聲,也不知道人家有錢沒錢。找到錢后,又愁招不到人。來人后,怎么管?業務怎么做?等業務做上去后發現還要做更大的事,要繼續找人、循環彌補團隊的短板。
這樣,在創業的過程中,永遠有解決不完的問題,怎么辦?首先,創業者必須有個心態:所有問題,歸根結底都是我的問題。因為創業者退無可退、必須對所有事情承擔最后責任。有了這樣的心態,就會產生非解決不可的信念,就會無時不刻不在縈繞著自己碰到的問題。
具體操作上,有一些方法,這里借鑒幾句別人說過的話:第一句話叫每天看書,很多人說過,比如巴菲特。第二,每天想最難的問題,陳一舟說的。要提高思考能力,要想到自己的大腦crash掉。看書和與人交流一樣,帶給你更多信息,帶給你不同角度看待和思考問題的辦法;每天思考最難的問題,實際上是激活你大腦的神經元,在潛意識中埋下種子,一旦某天你接受了某個新的信息,可能就靈光乍現、茅塞頓開。你不要覺得說,我都快瘋掉了,就是想不清,那沒辦法,既然創業、這種苦是最基本的。劉芹說,要對戰略作持續深入的思考。反復地思考這些問題,會形成直覺,對未來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