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近幾年隨著 Uber 和 Airbnb 等公司的大火,帶火了一個叫“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的概念。共享經濟這個詞最早是一位法學教授 Lawrence Lessig 在《紐約時報》的一篇報道中提出來的,后來被媒體廣泛使用。
仔細想來,你打 Uber 的時候沒有和別人“共享”什么。你和司機的確是在同一輛車里,但對方在為你開車,而你要付錢給他。
美國知名投資機構聯合廣場投資合伙人 Fred Wilson 曾在2014年年底提出,這些并不是共享經濟,而更像是“出租經濟(Rental Economy)”。他指出“沒有人在分享什么。人們在賺錢,直白而簡單。現在的科技讓人們租一件東西(即便是實時)變得如此簡單,以至于買東西像是10年前的概念。”
但“出租經濟”這個說法聽起來不夠性感,也很難反映 Airbnb、Uber 等公司的本質。我認為,更適合的叫法應該是“隨叫經濟(On Demand Economy)”,因為這些服務都只需要你發出一個指令,就能隨時獲取,而且“隨時隨地,隨叫隨到”也有很強的移動互聯網特點。
在互聯網時代,On Demand 這個詞被廣泛用于視頻點播服務。其核心含義就是你要看哪部電影,僅需為這部電影付費,然后馬上就可以在線觀看。這和 Uber 的服務非常相似,比如要打車的時候打開 Uber,馬上就能叫到車。
相比共享經濟,隨叫經濟的概念也更廣。國內人們提到的各種帶有上門服務特點的O2O服務大多可以歸到隨叫經濟里,比較典型的有叫車、外賣、洗衣、美甲、日常保潔等。
在享受以上這些服務的時候,共享這個詞根本不適用,但這些服務的確做到了近似“隨叫隨到”,并且可以按照你的需求來為你提供服務。而且你只需要動動手指,就能很方便的叫到這些服務。
除了共享經濟,一些美國媒體今年也開始用“臨時工經濟(Gig Economy)”來形容 Uber 和 Airbnb。在某些情況下,Uber 的司機的確像是臨時工,他們在開 Uber 之外有其他工作,或者同時做多份兼職。但仍然有很多全職的 Uber 司機,有很多全職在 Airbnb 上出租房子的人。
對于國內的各項O2O服務來說,臨時工這個詞就更不適用了。國內送外賣、做保潔或者上門為你美甲、按摩的人,基本上都是全職在做。而且“臨時工”在國內也有一些不那么好的含義。
不過,既然國內已經有了O2O這個概念,“隨叫經濟”是否顯得多余呢?
并不是這樣。O2O(Online to Offline)這個概念真正被人們所知是在2010年8月,在線廣告平臺 的 CEO Alex Rampell 在 上撰文特意解釋了這個詞。當時特指那些網上付費,線下享受服務的商業模式。
有意思的是,這個詞在美國并沒有火,但在中國卻借團購的熱潮,成為了創業者、投資人和媒體爭相討論的商業模式。而其原本的定義,也漸漸模糊到了所有生活服務相關的領域。
Google Trends 中這三個詞(英文)的搜索分布情況
但現在很多隨叫服務也已經不能用O2O來定義,可能用“D2D(Door to Door 門到門)”更合適:從商家大門來到你家門口。但 D2D 的背后,還是隨叫經濟在起作用。上門服務只是你表面的感知。更何況還有很多生活相關服務的實現方式并不是門到門,但幾乎所有都是你通過手機隨時下達一個需求指令,服務隨之而來。
如果把隨叫經濟往大了說,電商也可以算是隨叫服務的一種,尤其是現在的當日達和部分生鮮電商,已經基本上可以做到隨叫隨到,比你上門去趟超市再回家還方便;如果把隨叫經濟往小了說,一些微信公眾號提供的生活相關服務也是一種隨叫服務。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成熟,隨叫服務還會越來越多的涌現,并且人們發送需求的方式也不一定是通過手機。各種可穿戴設備和智能硬件,都有可能成為你發送需求的終端。但不變的是,你需要的服務,都可以隨叫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