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9月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為了解決Uber中國融資難的問題,Uber自身開始為其輸送3億至5億美元的“血液”,以維持Uber中國的市場運營。其實關于Uber中國融資的消息,行業內一直都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
上周, 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說法稱,Uber中國10億美元的融資已完成。這篇報道稱,中國兩家金融公司,包括平安集團投資部門和高瓴資本,是Uber中國此輪融資的主投資方。其中,高瓴資本也對Uber全球進行了投資。
48小時后,路透社更新了這篇報道。平安集團發言人明確否認對Uber中國進行投資,而接近高瓴資本的消息人士也否認高瓴資本參與了Uber中國的融資。平安集團和高瓴資本均是Uber中國競爭對手滴滴快的的投資方。
如果路透社記者曾關注過Uber在中國的融資進度,那么他們應該早就知道這一點。1個多月前,中國媒體曾報道過這一傳聞,而平安集團發言人當時就已表示否認。
還有另一家投資機構被卷入了Uber中國的投資傳聞,這就是中信信誠資產管理公司。不過,根據《金融時報》和彭博社獲得的資料,該公司只是面向中國富人推銷Uber中國此輪融資的產品,而不是自行參與投資。不過Uber表示,并未授權面向個人的售股,其融資僅僅面向機構投資者。
相對于其他媒體,彭博社對Uber中國的報道更密切。彭博社確認了《金融時報》關于中國富人參與Uber中國融資的報道。不過彭博社的報道稱,面向個人的融資并非未經授權,這只是Uber的一種戰術。
Uber中國在推銷中展示了誘人的前景:投資Uber中國的回報率將達到109%,而這家公司計劃在未來5年內前往香港股票交易所或中國內地交易所上市。此外,個人投資者還將獲得Uber全球的股份。
Pando Daily聯系了一名曾有機會投資Uber中國的個人投資者。即使有種種回報機制,這名投資者最終仍未決定投資。原因何在?這名人士在中國投資市場的消息來源稱,Uber中國多達40%的打車訂單來自欺詐活動,而市場競爭和監管機制導致該公司很難有機會成功。Uber曾表示,欺詐訂單所占比例僅約為10%。無論是否屬實,坊間傳聞都足以使這名投資者遠離Uber。
最終,我們又看到了彭博社關于Uber中國融資獲得“超額認購”的報道:Uber自身對Uber中國投資了3億至5億美元,以“展示Uber對中國業務競爭力的信心”。
這非常搞笑:在兩個月不成功的融資后,由于自行投資了1/3的資金,導致此輪融資出現了“超額認購”。
這篇報道中提到的其他投資方只有以上所說的面向私人投資者的推介項目,以及Uber此前的投資方百度。而關于平安集團和高瓴資本投資Uber中國的傳聞也再次被提及。
Uber非常擅長做的事情是迷惑所有人,讓他們無法弄清究竟發生了什么。
基于這些報道中Uber自己的說法,最初該公司只面向機構投資者,而非個人進行融資。兩個月后,最大的機構投資者似乎是Uber自己,百度第二。而其他沒有被否認的投資方只有一家投資機構面向私人的投資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