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富有令人傲慢,傲慢令人產生偏見,這是為什么美國游客一直蟬聯著現代“最不受歡迎游客”榜首的原因。而現在,懷揣“北京鎊”的中國游客也正在踏上這條旅途。
吐槽同胞在旅行中的壞習慣似乎是個傳統,正所謂家丑不可外揚,從18世紀的英格蘭開始,到美國、日本……你會發現罵得最兇的往往都是自己人。
但沒有一個國家像如今的中國這樣,對于本國游客喜歡亂吐痰、在街上剔牙的批評聲只持續了很短幾年,隨即便集體陷入了“我們是救世主”的YY中。
東方面孔讓我們在歐美國家過關所需的時間總比黑人還長,巴黎機場的免稅店里你能聽見店員當面用法語嘲笑中國客人的土鱉品位,但這不重要——2008年金融危機后,每年歐洲圣誕促銷,排著長隊不眨一下眼睛就刷去上千歐元的是我們。我們總是帶著一箱方便面和老干媽出發,在汽車旅館住上10天后背回一箱價值上萬的奢侈品——人均年可支配消費不足5000美元算什么!人多就是力量。
也因此,中國游客成了辨識度越來越高的“游客”。歐盟剛剛成立時,我有個朋友拿著500歐元的紙幣去法國買電腦,結果是,他被迫在柜臺等著店里確認這張大面額紙幣的確是被發行過的,又等著被確認這是他從中國境內的銀行里兌換來的。他回憶,這是他第一次愿意自豪地說出“我是中國人”,而非出國前反復練習以備“不時之需”的“對不起,我是日本人”。
而在西班牙的小鎮上,當地人一眼就能分辨中國游客與日韓游客的區別:他們出手比“闊綽”更闊綽,喜歡穿著短袖襯衣挺著肚子踱著方步走在小巷中間——四個男人脖子上一律掛著昂貴且嶄新的萊卡相機,相機垂在肚子上,一如鐘擺整齊地左右擺動——“那是你們的政府官員”,酒店門童判斷得一點沒錯。
這是中國人“底氣”的來源。羅馬的競技場與巴黎的羅浮宮——很上鏡,很美麗,但“意大利就是歐洲的鄉下,臟臟的,而且要快破產了”,巴黎則“滿地是狗屎,連幢高樓都沒”。看了這么多年的掛歷,我們總以為那些世界著名遺產的旁邊也跟中國一樣有個“世界第幾高樓”或有幾個“勞動人民勤勞勇敢”,因為我們唯一的經驗說:新的就是好的,而不是新的、不是好的就是不對的,所以——“紐約好舊,好小哦!就是比北京少點灰。”可惜,現在還沒有人寫首歌贊美后者是“思想的聯合帝國”(The Empire State of Mind)。
傲慢之外,還有偏見。旅行社發團前愛發的那張小單子——不要隨意與路邊的人說話,不要隨便讓不認識的人拿你的相機拍照——造就了冷漠的中國游客形象:他們不與非中國人說話,眼神總是匆匆避過迎面而來微笑著的當地人,他們一路防備著被偷竊、被拐賣、被敲詐乃至被釣魚,最后像是在導游的催促中完成一次4D掛歷畫之旅。旅行的意義從來都是為了放下偏見,而我們的旅行則是為了成全偏見。
2011年2月,梵蒂岡可容納50萬人的圣彼得教堂廣場。
同樣是東方面孔,同樣是紅封皮的護照,在國外,若當地人以為你是日本游客,這幾乎是一種恭維了——日本的年輕人一般都脫團旅行,友好,安靜,衣著在當地環境中不突兀,被認為是素質最高的亞洲游客;其次是中國香港與臺灣地區,再接著是韓國——他們的中年旅行團雖然看上去只比中國團有著更小的眼睛,但大媽到處攔路人求拍合影的精神,足以說明他們的旅行注意事項不包括“不要找陌生人給你拍照”這樣的狹隘準則。
你對別人的偏見,必將造成別人對你的偏見。美國有句笑話說:“全世界人仇視美國游客,只有印度游客彼此仇視印度人。”同樣出手豪情萬丈,但即便在西方十分大牌的酒店,都可能會有專門把所有的印度客人安排在同一樓層的規定,因為印度人民喜歡隨時開著門、隨時準備與同胞拌嘴并在房里煮咖喱的習慣實在令人難以接受。
不過要論傳統,沒有比美國游客更喜歡“在世界各地玩那些跟家里一模一樣東西”的了。一度世界老大的美國人也有自己是救世主的思想,有他們做全球最不受歡迎的游客,看不慣所有事的法國人都只能甘居第二位。
有次我聽一個美國大媽在咖啡館下單外賣:“我要一杯不加冰塊的冰咖啡(iced coffee without ice)。”在獲得一杯有冰塊的冰咖啡后,她不屈不撓教育吧臺她要的冰咖啡里面不能有冰塊。英語也不甚好的吧員聳聳肩問:“那你是要冷咖啡(cold coffee)嗎?”“不!”大媽斬釘截鐵地說,“我要的冰咖啡!沒有冰塊!”
《南方公園》曾吐槽典型的美國團客:從小溪到樹為什么長成這樣都需導游講解數小時,做同一件事超過十遍依然能興致高昂地尖叫“OMG”,永遠能搶光免費午餐——火雞三明治,對每個團員都能說自己家無聊的私事長達半天……四賤客驚聲尖叫:跟美國團游,簡直是人間地獄。
殊不知,遠在大洋彼岸的中國人,正全盤拷貝著棒球帽、T恤、短褲、運動襪配白球鞋的典型美式旅行裝扮和一路“隨意”(其實是不講禮貌)的美式休閑風,美其名曰“美國范兒”。好在我們不說英語,因而學不到如此令地球人憎恨的地步。
2011年2月,意大利羅馬的中國游客
中日美三國游客形象
中國游客白色旅行帽,印著南湖國旅或者陽光假期類似的字樣。
單反數碼相機,用印著醒目Logo的寬帶子掛在脖子上。
短袖襯衣,下擺一定會扎在皮帶里。
手臂或前胸有不干膠貼紙,同樣是旅行團的字樣。
寬松的西褲,深色的皮鞋,有時候還能看見女士穿高跟鞋上雪山。
裝茶水的透明太空杯,里面半杯都是茶葉,這個一定不能少。
怎么能少了扇子?或者就用廣告單張扇風吧。
購物紙袋自然會挽著三五個,那上面的Logo一定耳熟能詳。
日本游客身材瘦小,曬得黑,總在微笑的臉,總在鞠躬的腰
漁夫帽,米色Burberry格子的加一分。
白色短袖圓領T恤,卡其色攝影背心,每個口袋里都有些奇怪的小玩意。
一個雙肩背包,一個挎包,前者放裝備,后者放地圖。
手表自然是精工或者卡西歐。
卡其色長褲,slim款,褲管蓋住鞋面。
麂皮淺口便鞋,咖啡色。
脖子上掛著一臺相機,手腕上繞著另一臺卡片機。
他們拍照也會做V字,但是是橫著的,女孩子尤其好辨認。
美國游客漢堡包身材是一大特點
印著隊徽的棒球帽,洋基或者紅襪。
墨鏡一定有,巨大的方形金屬細邊式樣,鏡片往往還反光,zeng!你可以自己配上象聲詞。
法令紋很深,笑太多了。皮膚發紅,曬太多了。
短袖襯衫,明亮色系的鮮艷大花圖案。Hello!Florida!
褲子:米色5分褲,寬大,剛剛到膝蓋。
白色Nike旅游鞋,白色運動襪,彈力的那種哦。
皮質表帶的天美時越野表或卡西歐潛水電子表是少不了的。
巨大的戶外背包里從睡袋到鍋子一應俱全,只要五分鐘,他就能夠在盧浮宮門口搭一個帳篷住下來。
手里還提著一個同樣鮮艷顏色的帆布袋,沒人知道那里面有什么。
奇怪的很,美國游客都喜歡小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