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在筆者的看法中,活動和話題在初期的呈現上(尤其是標題),其實是具有很多共性的,所以下文很多內容不一定完全定位于活動,也可能只是話題相關的歸納,還請大家注意。
在我的理解中,一場活動其實就是一個小的產品,他的核心也在于如何滿足用戶的需求特性。每一個活動都是一個參與的過程,是用戶認知、參與、分享的過程;而要讓用戶參與到每個環節,是需要滿足用戶的某些特性的。在《社交紅利》一書中,徐老師總結了活動運營的6特點:免費、簡單、有趣、透明、可積累、可兌換。除了這6點,我覺得還有兩點是一個活動必不可少的,那就是互動性和可信任性。
如果按照這種歸納,策劃活動時,需要貼合的特性就已經有了8點,還不包括其他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這么算下來每次策劃一個活動,光注意事項就有十多條,那得多麻煩?雖然,一個好的活動,兼顧的點的確很多,不過自從互聯網火了后,各種速成的文章和書籍就層出不窮。本文也不例外,將我自己運營的和線上觀察到的各類活動(或話題)做了分類,歸類了最受用戶歡迎的5類活動(或話題)。
第一類-互動型活動
互動型活動特征在于該活動形式大眾,潛在參與對象多數有關相關經歷,而且需要和活動發起方進行相關的溝通交流,比如微博段子手經常發起的話題“你吃過最難吃的食物是什么“、“你請假用過的奇葩理由”,知乎的日常體驗“失戀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等。
互動型活動有三個要點:一個是這類活動(或話題)要相對大眾,不然很多人是無法參與的;二是這類活動(或話題)要相對有趣,否則太平淡,用戶是沒有欲望去參與的;第三則是這個活動(或話題)必須是需要用戶互動和參與的,如果只是活動方單方面的輸出,其實很多用戶是不感興趣的。
第二類-獵奇型活動
獵奇型活動的特征在于獨特、新奇,甚至怪誕。比如看到這樣的新聞大家一般都會感興趣的點擊進去,“高三學生一年交往335個女友,食堂大媽都是他對象”、“武漢大學驚現女學霸,連續通宵自習3晚”。
獵奇型活動一般依靠三種方式吸引用戶:內容、人物和形式。
第一種是依靠活動(或話題)的內容新奇,比如“清華小伙因為長相太丑,被拒絕面試”,旨在以內容吸引用戶,你會因為好奇而產生點擊甚至分享的欲望;又比如“學渣大賽”、微博曾經很火的“麻辣燙話題”等,都是利用人們的好奇以及事件的不按常理出牌來吸引用戶關注。
第二種是依靠活動(或話題)的對象新奇來吸引用戶。最常見的就是利用明星或者社會名人以及校園紅人來吸引用戶。依靠明星紅人來策劃活動,往往需要有這方面的資源,相對活動門檻比較高,但是效果卻特別顯著。
第三種就是依靠活動的形式新奇來吸引用戶,比如朋友圈暑期傳播很火的“吳亦凡即將入伍’H5,就是依靠明星+酷炫的H5展現形式來吸引用戶,到后面的美的、美麗說,也不無借鑒了這種形式,依靠明星加朋友圈新玩法來吸引用戶關注和分享。
第三類-體驗型活動
體驗型活動和互動型活動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互動型活動一般是參與用戶和活動方(或話題)進行交流互動,而體驗性活動則是用戶在活動方創造的條件下去體驗某種東西。例如“硅谷互聯網公司試吃行”、“光棍節一日情侶”、“我和校花校草有個約會”、“周星馳新電影觀影會”、“發呆大賽”等,這些活動的核心是為用戶創造一個條件和環境,體驗自己不曾體驗到的某些東西。
體驗型活動是目前用戶接受度較高的一種活動形式。體驗型活動可以非常弱化廣告的形式,而且用戶可以直接參與到品牌或產品體驗中,帶來比較直接的產品體驗和轉換,但是體驗型活動的成本和組織成本相對較高。
第四類-隱私型活動
隱私型活動是目前被詬病比較多的一種活動形式,當然也是傳播效果比較明顯的一類活動,因為他們往往和性、不好意思公開的話題甚至內心的陰暗面相關。比如“在公告場所放屁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早上下樓取快遞你有穿內衣嗎”、“第一次XXOO是什么時候”、“接吻大賽”、“BOSS吐槽大賽”等。
隱私型活動需要注意分寸和尺度,如有不慎,容易被舉報和投訴。“正能量”的隱私型活動還是很受用戶追捧和關注的。
第五類-認同型活動
認同型活動是目前在微信平臺很火的一種活動形式,在于獲取某種自我認知或者得到別人的評價,比如探探曾經做過的“你懂我嗎”H5活動,小柚曾經做過的“人品打分”等。認同型活動的核心是通過該活動(往往以H5為主)獲取對自己的某方面評價,比如朋友圈很火的“你下半年的運勢”、“王二小長大靠的是帥和有才”、“十年后XXX將擁有1000W財富”,或者獲取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比如“顏值打分”、“你最好的朋友是”等。
無論是哪種活動,都需要因地制宜。以上相關活動的總結,也不一定是萬能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