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10月16日,由B12主辦、億歐網聯合主辦的「上海互聯網創新大會——誰是未來的獨角獸」在上海玫瑰里召開,20名最具潛力的未來獨角獸公司齊聚于此。熊貓資本創始人李論壓軸演講,對獨角獸產生的三個必要因素,即「對的事」「對的人」「人與事的匹配」進行了獨特的闡述。
以下是李論在上海互聯網創新大會上的演講實錄:
作為投資人,我一直認為投資人跟創業者聯合的過程,就是一場婚姻——不管你是娶了創業者,還是嫁給了一個創業者。投資人就是各種社會資源的整合者,讓投資人、創業者彼此之間的資源產生整合。所以,我們熊貓資本的口號叫:“把你當寶。”
再說一下我個人的經歷。09年和人一起創業,把公司賣給了納斯達克上市公司。但是我膽子比較小,當事人比較瘋狂的時候我就把公司賣了。我賣完那個公司相對財務自由之后,我就出來做個人天使,從2012年年底開始正式成為機構投資人。
首先的首先,成為獨角獸了也不一定快樂
在萬眾創新,萬民創業的大潮推動下,許多優秀的都出來創業了,但我并不十分認同。你想,在過往中國如果能夠以IPO或者并購為標準,有多少家公司呢?成功概率十萬分之一。
當然我不是說,如果你做的產業不能成為獨角獸,你就不應該創業,我覺得應該創業。為什么?我覺得不應該把創業過度的夸大。
我看到很多創業者,比如做媒體的。我還看到一個創業公司做小視頻的,10幾個年輕人聚在一塊兒,活的很好。一年大概有三四千萬的收入,拋掉成本,十七個人還能創造500萬左右的利潤,我覺得很好。但是他們被創業大潮裹脅之后,也出來融資。你為什么需要我投你?因為你的基因已經注定了,你選擇的不是去成為一個巨無霸的路。即使成為巨無霸了,你不一定快樂。你企業的大小,掌握多少金錢跟快樂有沒有關系?有關系,但是一定沒有必然的關系。
所以我覺得更多的時候,創業應該是找一個讓自己快樂的事情,而不是說一定要把這個事情做成多么多「龐大」。那不是創業的標準。
獨角獸的必備天時地利人和
首先,第一這個事兒必須要能夠成為獨角獸的事兒。
第二,創業者本人要成長為能夠駕馭獨角獸的人。
第三,老掉牙的話題:人跟事要有一定的匹配度。
事兒是不是一個對的事兒
首先,需要是一個萬億級的市場。
這個世界我認為真正留給創新的機會已經沒有那么多了,但是往往是「獨角獸太大,以至于很多人看不見他」。或者我們的創業者并不具有產業背景,所以只盯著小小的互聯網上的機會。
其實在創業當中,有大量的跟GDP相關的東西的機會,那才是真正能夠成為獨角獸的機會。GDP大的組成部分有什么?工業領域內,鋼鐵、能源、物流等等這些。房的市場、車的市場、能源的市場,B2B的供應鏈的市場,這些每一個都是萬億級市場以上的。
所以,我覺得事對不對,第一個要考慮的就是市場規模,有沒有萬億級。我不知道在座的有沒有做美甲創業,美發創業的?我覺得可以創業,也不妨礙它成為一個好項目。但市場規模,地域限制和基因已經決定了,它是不可能成為獨角獸的,因此考慮到投資回報率,我們可能就不會投資。
第二,是能夠提供獨特的價值
互聯網的創業已經不是能夠簡簡單單的提供一種鏈接。B2B里面也有些撮合網站我個人都是比較悲觀,雖然估值增長的比較快,但是也只是簡單的完成了「撮合交易」。這邊人很多,那邊人也很多,我把你們撮合,你們倆交易完了,但是交易真的跟我有關系嗎?有關系,是在我的平臺上找到自己。但是你不能提供某種獨特價值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競爭對手源源不斷的會出現。燒錢一定不是奠定一個獨特的價值。
所以,我認為「能不能提供獨特的價值」是你在考量自己創業時候的一個關鍵點。
第三,要有互聯網的網絡效應
緊接著是,你有沒有互聯網的網絡效應?我的理解是,前一兩年不怕你長的很慢,但是當你長到一定數的時候,你的用戶數會從指數級的成長。
在如今的資本市場催生下,從「一無所有」到「十億美金」的估值,有些公司甚至只花了12個月、18個就能達到。但是,估值十億美金,就代表你真正成為獨角獸成功了嗎?不一定。往往一個公司要成為納斯達克、紐交所、A股上市公司都要花五年以上的時間,所以創業者要特別耐的住寂寞,不要忽視「指數的增長」。一年增長20%、30%,連續五年、七年以后,指數級的增長規模將是很大的。所以,在早期扎扎實實打造出來的東西,才是在將來有互聯網網絡效應的時候具有爆發力的東西。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過「知乎」。知乎發展到第27個月的時候,我曾經專門找知乎的人看過一個數據,到27個月的時候,知乎的用戶數都沒有到百萬級。但是它的優勢在于耐得住寂寞,用了接近30個月的時間打磨了最早的這一批堅實的用戶,同時把產品打磨清楚。你能不能一開始打磨很好的內核,為后面指數型的增長做好準備。
第四,還要通過資本的力量擴大
錢不是萬能的,錢以外的事情全部要靠創業者,但是沒有錢又是萬萬不能的。用資本的力量推大,并不等于燒錢,而是很巧妙的用資本的經驗、護城河,把早期的內核打造清楚。
所以,我一直再提一個觀點:投資人的價值在哪兒?投資人的價值其實跟互聯網人的思維價值是一樣的,只是你的「催化劑」跟「加速器」。要把你的創業項目從十年、二十年累計的規模,用資本、互聯網思維的方法,用互聯網指數增長的打法,讓你在很快的3-5年時間里面能夠產生規模。
人是不是對的人
我們自己一直有一個標準,怎么樣看待一個好的創業者。
首先,我覺得他對成功一定有很好的渴望度。
我們見過很多創業者覺得很優秀,但是不敢投。為什么?因為我覺得他對成功已經沒有了那份渴望,或者他對成功也有渴望,沒有“我一定要做一個巨無霸的事情”那種野心。這種創業者,我覺得也可以很成功,也許可以經營一個公司,讓自己的員工和自己的家人活的很幸福。他們也很偉大,但是不適合做獨角獸的企業。
其次,要有自己的框架體系。
什么叫框架體系?我們做投資經常有一個標準,叫作:
「A檔的人做A檔的事」,一定要投;
「A檔的人做B檔的事」,也一定要投;
「B等的人做A等的事」,得琢磨一下,原因是A檔的事競爭的人太多了,是適不適合駕馭這個獨角獸?我們要掂量。
什么樣的是A檔的人?創業者一定要有一個體系。體系是很虛的東西,甚至有的時候并不是有沒有經營管理的思路,而是你的涉獵范圍夠不夠廣。我認為一個好的創業者,一定是一個「雜家」。
我經常喜歡讀書的時候不好好讀書,總是喜歡看課外書的人。他是一個雜家,同時他對于這個世界怎么運行的,甚至對這個宇宙有自己的觀點,他知道《佛經》講什么,道教講些什么。創業者最后是對人類的了解,對人的了解,對市場的理解。如果你不是雜家,沒有自己的一套體系,你是無法干成一個企業家的。你可能對一個行業很了解,你可能只能干副總裁或者部門經理,但是你無法成為企業的領頭人。企業的CEO最多的事情,可能并不是具體運營企業,而是通常我們說的三件事,找錢、找人和定戰略。有了體系之后,你就知道需要在什么時間點找什么樣的人放到崗位上來。以及在什么時間點,我自己親身去干一干。這個事情是非常關鍵的,有沒有這個體系,這個體系其實是怎么看待這個世界,以及看待人生、婚姻、愛情等等這一系列,我認為是有沒有自己的框架體系。
對于「A檔」的人,我比較少跟他們聊具體業務,更多的是聊人生。我至今為止不投游戲,只投過一個游戲項目,最后被并購了,就是因為這位創業者有自己的框架體系。我認為游戲就是虛構出一個人生出來,你就是滿足人作為人內心的其它非物質的需求。你對人生有理解以后,你做出來的游戲一定是好玩的。史玉柱也不懂游戲,他為什么能夠把巨人做的好,就是因為對人生有理解。
第三是要有一個開放的心態和學習能力。
什么是開放的心態?創業的過程里面會有各種各樣的磨難,今天融資不順,明天公司里面哪個高管要離職,又出去跟你做競爭對手了,還有競爭對手黑你服務器等等。
好的創業者一定要認為,在你的發展過程里面,「所有的人都是你的資源」。你的員工是你的資源、合伙人是你的資源,甚至競爭對手都是你的資源。所有的人都是你的資源,就看你有沒有開放的心態。你就開放的心態,才能把所有的資源整合起來。
如果沒有開放的心態,整天苦大仇深,也不愿意跟別人分享、透露,我覺得企業也很難做大。我覺得心態不開放的人可能可以做「科學家」「藝術家」,但是無法做「企業家」。
伴隨著開放心態,就會有好的學習的能力。這個年代是知識爆炸的年代,信息也很爆炸。但是有很多時候,創業的過程當中,我們并不要求所有的創業者一開始就所有的都知道,但是他要有很好的學習能力。
我見過的創業者當中,大概第一次見完之后,有70%的創業者我不會想見第二次。有30%會再聊第二次,但是很不幸30%我聊的創業者當中,有90%的人第二次見的時候打分會跟第一次差距很大。為什么?因為他可能見了很多投資人,也準備了很久。第一次可以把他的體系說的很完整,說很多不知道的東西,但是回去之后,對不起,我花了很多功夫學習準備了很多,但創業者這幾天沒學習,沒進步,他第二次他又重新跟我說了一遍一樣的套路,我發現我掌握的信息已經比創業者多了,這會讓我大跌眼鏡。
好的創業者三天不見都會發現有變化,真正讓我愛的創業者,就是投完他之后,每兩個禮拜跟他開一次會,你都會發現這個哥們又有新東西了。開放的心態,強大的學習能力,我認為是能夠駕馭獨角獸企業的未來企業領袖的基本訴求。
最后一個,愿意分享。
一定要愿意分享,不管是金錢還是權力,還是你的所有的一切,我認為只有一個好的,愿意分享的人,才能夠成為一個企業家。一個獨角獸不是獨吃戶,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自己一個人吃,這樣的人,我相信一定長不大。
從小就知道不能說大話的上海人,機會終于來了
我最近參加了許多場類似的活動,發現上海的創業者,包括江浙的創業者,有很多是有著一定基礎的。他們的零起步的概率,比北京要低很多,而且都非常務實。
如果我們把整個創業按照年限來分,08年以前是一個時代,08年-2013年又是一個時代。我們會發現08年以前上海出來很多好的項目,包括陳天橋的盛大等等企業很多。但是,08年-2012年這一撥,基本上互聯網大的公司沒有在上海。
不過,2012年、2013年以后,上海的巨頭公司會越來越多。正是因為上海創業者很扎實,上海的創業者知道什么叫不浮夸,他知道怎么樣管理自己的欲望。就跟很多基金一樣,我們看很多基金動不動說:我這個項目前三年賬面回報40倍。的確是,在現在你投資一個公司估值漲40倍是很簡單的事情——但是不知道有沒有下一輪,可能永遠不會了,直接死了。
這種情況,我覺得對比到創業企業也一樣,很多公司一開始很熱,賺了很多估值等等,但是他不夠扎實,不夠耐得住寂寞,不夠愿意挑戰別人不愿意做的事情。而上海的創業者、江浙的創業者,我們從小我們的父母就跟我們說:不要說大話,下巴要拖的住,還是要踏踏實實。
所以熊貓愿意精益運營,好好挖掘真正能夠成為10億美金、100億美金的巨無霸公司的經營。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