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早在十年前,誰能想到如今我們每個人手機上一個個小巧的應用程序會成為新經濟增長的引擎?“共享經濟”,“按需實時響應經濟”的迅速走紅,開始撕扯傳統的經濟形態。公司與工作者之間的關系出現了微妙的變化。
以 Uber 為例,該公司一直將司機定位于兼職者的角色,從而規避掉為全職工作者提供的種種福利津貼成本,而美國勞工組織正在據理力爭,為新經濟下的工作者謀得更大的勞動保障。
當不少同學都在為“共享經濟”的偉大而歡呼雀躍的時候,卻忽略了其背后的陰影:事實上,成千上萬所謂的“兼職者”只能選擇多勞多得這一條路,沒有福利津貼,沒有醫保政策,更無所謂上升通道。而在美國,圍繞著“共享經濟”下勞動者權益保障的戰爭已經打響,更重要的是,一些初創公司正在選擇與 Uber 完全相反的理念,給員工提供與向傳統公司看齊的待遇和保障。
曼哈頓市中心,正值公司白領成群結隊地出來吃午飯的時間,Afonso Oliveira 大步流星地穿過人群,他的滋味現在可不好受。因為他的背上背著 45 磅重,價值 350 美金的工具背包。這個背包中囊括了一切修理工所需要的家伙事兒,小到在數字廣告公司中擰緊一根呲水的水龍頭,修理某個社交網絡辦公室里的一排插座。
他步伐緊湊,簡直要一路小跑起來,因為 Afonso 在閑暇之余會跑馬拉松,所以在一天的輾轉奔波對于他來說并不是什么難事兒。但是一天兩天還可以接受,時間長了就連他也受不了?!斑@份工作中免不了要來回奔走。有時候我會走的非???,因為時間的確非常緊張。”他這么感慨道。
他腳上穿的并不是一般修理工所配備的工作靴,而是 Salomon Speedcross 的跑步鞋。也正是這樣一雙鞋子,標志著他的身份跟一般的修理工真的有點兒不一樣。
020 辦公室清潔維修科技公司 Managed by Q
Oliveira 目前為 Managed by Q 這家 O2O 公司服務。各大公司跟 Managed by Q 簽署服務協議,在需要修理工出現的任何時候,就到了 Oliveira 出馬的時候了。工作內容簡直無所不包,有可能是修理管道、安裝顯示器,站立式辦公桌的布置。在跟 Managed by Q 簽約的這些公司的工作區,會專門有一個特別設置的 iPad,需要服務的時候,員工都在上面點擊幾下,然后 Oliveira 一個人,或者再帶上他的幾個同事就會準時出現,其效率、服務的性質本身跟送餐服務,叫車服務沒有什么區別。
Oliveria 此時要去的地方是一家數據營銷的初創公司。這個修理工小心翼翼的經過某些經理一樣的人物,然后查看 iPad 上的內容,最終發現是一扇玻璃門朝著錯誤的方向開著,卡在那兒動不了了?!奥菟ㄋ懒??!彼⒖贪l現了問題所在,然后他裁剪下來一塊地毯,將一個塞子卡在了門框最上方,玻璃門瞬間恢復到之前的狀態。公司旁觀的員工忍不住贊嘆:“這太神奇了!”而在此時,Oliveira 已經在去電梯的路上了,他馬不停蹄地前往下一個維修地點,在這個辦公樓里他所花的時間不到 10 分鐘。
Managed by Q,這家按需實時響應的維修清潔初創公司于 2014 年的 4 月創建,其公司的產品性質決定了它成為人們眼中的“辦公室維修清潔領域的 Uber”,尤其是在對外尋求融資的時候它也是這么自我定位的。其實,除了這個稱呼以外,它還有一個更加高大上的稱呼,也是聯合創始人 Dan Teran 的所愛:“一個為空間而設的操作系統”。Q 本身這個字眼,就意味它默默無聞的站在幕后,在任何需要它的時候它會立刻現身提供幫助,就像是零零七電影中武器發明專家 Q 先生一樣。Managed by Q 也是一樣。只要是一個辦公室負責人無法應付的突發狀況,都在它的服務內容中。有可能是需要一名水管道工,有可能是需要給公司的餐具室再訂購一些餐巾。
而此時還沒有說到 Managed by Q 這家公司真正特殊的地方。從本質上來說,它不過是另外一種形式的 O2O 公司而已,但是它與 Uber 等大公司最不一樣的地方在于:它能夠給清潔工、修理工提供一份穩定的收入,一系列正規公司所能給予的福利津貼,甚至還有一系列職位提升的機會。一般的 O2O 公司,它們只是跟某些獨立的勞務承包商簽署合作協議,通過這種方式獲得某些臨時工而已,而 Managed by Q 卻擁有超過 400 名,作為 W-2 雇員存在的正式工!而如今,Uber 超過 16 萬的美國司機仍然沒有歸類到 W-2 這個類別當中。
W-2 員工身份對新經濟下的勞動者緊閉大門
根據 Intuit 的預測,到 2020 年,按小時結算工資的勞動力將占據美國整體勞動力的 40%,而在 2010 年這個數字還僅僅停留在 25%。根據 Edelman 的數據,在 2015 年美國整體勞動力當中由 34% 的人都至少從事過某些自由職業。而這樣的數字背后是存在某些危機的……
在今年年初的時候,Uber 被判訴訟失敗,法院判決 Uber 錯誤地將許多司機當做獨立的承包商來處理,而不是全職員工。而 Uber 也對此判決表示不滿,正在提請上訴。其他的一些實時需求響應公司,比如 Lyft 以及零食遞送初創公司 Instacart 都遭遇了相類似的訴訟官司,甚至于一些已經存在了很多年的老牌公司 FedEx 以及 Yelp 也未能幸免。在今年 7 月,實時需求響應的清潔公司 Homejoy 因為不堪與勞資糾紛訴訟而宣布關門。到底 020 科技公司下的勞動力是屬于什么性質?這個問題甚至已經成為了 2016 年美國總統大選辯論的話題之一。
這場法律上的紛爭其實圍繞的是一個非常細微,但是意義卻非常重大的區別。
按照美國法律,一個簽署了 1099 勞動協議的勞動力,在提供服務的時候(這其中就包括了提供基于手機 App 的叫車服務)是有權利在雇主那里享受到工作的穩定以及某些福利的。但是情況卻朝著另外的方向發展:1099 勞動者往往需要自己的繳納稅收,自己安排工作計劃,靠自己在工作過程中進行自學,甚至勞動工具也是自備。這就讓雇傭 1099 工作者的成本大大低于雇傭 W-2 工作者的成本。
波士頓律師 Shannon Liss-Riordan 有著自己的看法:“這個案子最重要的關鍵點就是對工人的控制權到底落在誰的身上?!币舱且驗樗?,在上述針對 Uber 的那場訴訟案中,成功在“按需實時響應經濟”中爭取到勞動者 W-2 身份(盡管 Uber 不服還在提請上訴階段)。
美國國內收入署(Internal Revenue Service)認為,如果你所提供的服務是完全被雇主所控制的,那么你就不符合“獨立承包商”這個角色。而正是這一點,讓這些 O2O 公司躲避不了肩上的責任,鉆不了將勞動者視為“獨立承包商”的空子。畢竟,作為 O2O 的平臺,你必須承諾給予消費者高質量的服務,而且不能違反法律,從這兩點上來說,勞動者的工作確實是完全被這些科技公司牢牢控制著……
某些“按需實時響應”的科技公司都意識到了法律界某種的風向越來越不利于他們,(其中包括了快遞公司 Shyp 以及國內提供幫助的公司 Alfred),在今年前半年非常積極地將自己勞動合同下的工作者轉變成了 W-2 性質。而 Managed by Q 這家初創公司做的更加徹底,從一開始就視勞動者為 W-2 身份。
Managed by Q 公司的聯合創始人 Teran 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真的希望能夠對表現優異的員工給予回報,我們希望成為一個培育人,發展人的公司。”這樣的想法看起來似乎真的帶來了某些回報。在 2015 年,Q 在 A 系列融資中獲得了 1500 萬的融資,領投人是 RRE Ventures。公司業務已經擴展到了芝加哥和舊金山,在曼哈頓也已經獲得了超過 300 位客戶,服務的辦公室面積總計 250 萬平方英尺(折合 23.22 萬平方米)。每個客戶至少在一個星期會付費購買 4 個小時的清潔時間。該公司最近從 Buffalo Wild Wings 以及 LivingSocial 公司挖過來資深經理人,而在舊金山新上任的公司總經理就是從 Uber 剛剛跳槽過來的。
Managed by Q 最大的成績并不是上面這些數字,而是成就了數以百計的修理工和清潔工。相比較而言,Uber 經常夸下???,說自己提供了無數的司機崗位,而且承諾在 2015 年跨歐盟合作計劃中會帶來 5 萬名新的司機。其實,這些數字在短期內確實能夠實現,但 Managed by Q 相比較而言,它也在提供了某種相對寬松的工作的彈性,但同時給工作者的工作保障則提升到了新的水準之上。
Oliveira 的職場路
目前這種向“按需實時響應”經濟傾斜的趨勢對于 Oliveira 來說不會覺得難以適應。因為在這個智能手機 App 逐漸成為經濟引擎的時代浮出水面之前,他就已經開始獨自賺錢養家了。十年前,Oliveira 從巴西小鎮 Minas Gerais 來到了紐約,隨他父親一起做工程項目。后來他就開始獨立接一些零活,就比如是路邊的機械修理工,鋪地板工,又或者是磚匠。三年前,他發現了 TaskRabbit,這個最靈活的勞動力供需平臺。在上面,無數工人都在為某些修理和清潔的短期活爭取工作機會。
一開始這個平臺對每個工人來說還不錯,但是慢慢的這個平臺逐漸演變成為了承包商尋找工作機會的場所,勞動承包商將這些工作機會攬下來,再次分發給下面的工人。于是 Oliveira 就不再在上面找活兒了,開始自己出來單干。Oliveira 組建了一支修理工團隊,業務覆蓋紐約和新澤西州,,其服務客戶對象中還包括了 Uber。后來他在 Uber 的另外一個合同工那里聽說 Managed by Q。
在 2014 年年末他開始不斷將自己的隊伍整合到 Managed by Q 的系統中。他的人為他工作,他為 Q 工作。在加入 Managed by Q 不到一年的時間,他愕然發現自己竟然已經接近于公司管理層,成為了修理工中的經理人。他監督手下的工作,還負責在某些新技能上提供培訓。
跟那些完全自己給自己打工的修理工不同,Oliveira 的工人都享有 Managed by Q 公司 200 萬美元的保險政策。如果他們一個星期工作超過 30 個小時那么還會收到額外的福利,如果工作時間在后續的日子有所下降這個福利也不會停止發放。醫保上面的種種福利完全由 Managed Q 公司提供。如果這個修理工真的有過得去的手藝,那么一個小時他能賺得 45 美金。
Uber 的辯解
而面對這個勞資關系難題,Uber 也有著自己的理由。它強調是工作者本身的能力以及工作自由度無法讓他們成為穩定的雇員。根據 Uber 發言人的數據:65% 的司機月工作時間能夠相差到超過 25%!W-2 雇員(也就是全職員工)可沒有辦法在他們想剛做的時候工作,不想工作的時候就不工作。Uber 這樣爭辯道。但是這個說法的漏洞在于:法律也沒有規定全職員工必須工作多少小時之后才能有資格成為全職員工??!目前在加利福尼亞 Uber 面對的這場官司已經變成了一起集體訴訟。
也正是因為這一點,越來越多的“分享經濟”,“實時按需響應”公司都開始走向一個兩難的境地,你說給一個員工進行投資吧,這個工作的性質和內容是無法保證讓投資轉化成為可以衡量的回報的,這個行為本身就將司機自我雇傭的概念給復雜化了。在以“兼職者”的身份進行對待的狀況下,波士頓律師 Liss-Riordan 直言:“Uber 的司機并不是創業者,他們收入提高的唯一途徑就是工作更長時間?!?/p>
1099 VS W-2
而 W-2 的雇傭協議就允許升職,這就能夠促成雇員和雇主之間更加穩定,長期,且帶來雙贏結果的關系。Managed by Q 公司下面的一個清潔工,38 歲的 Anthony Knox 在公司早期就加入進來,如今已經被提拔成為了員工培訓方面的主管。他感慨道:“其實每一個人都想要更多的責任和權力?!?/p>
責任更多,當然也意味著更高的工資,這當然在 1099 雇傭協議下是不可能實現的。舉個例子,在紐約,Q 公司的清潔工一開始的薪資是一個小時 10 美金,在過了一定的培訓期之后薪資上漲為 12.50 美金。(不同地區市場的薪資水平相差特別小,也就是舊金山的清潔工工資是一小時 15 美金)而清潔工也可以成為導師,這樣一個小時就能賺 14 美金,然后會進階成為品控監管員,年薪是 35,000 美金。Managed by Q 向客戶收取費用是每個現場工人每小時 25 美金。
紐約城最大的物業服務者聯盟 32BJ SEIU 在提供 A 級辦公大樓服務的時候,最低工資也不過一小時 26.198 美金。聯盟擁有 145,000 名成員,跟 Uber 的紐約司機人數相差不多。
數字科技公司往往都傾向于避免跟傳統的工會糾纏在一起(32BJ SEIU 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來自紐約,負責提供家庭和辦公室清潔服務的公司 Myclean 雖然也是使用的 W-2 工人,但是該公司的 CEO Michael Scharf 表示:“至今我們都還沒有跟清潔工工會有過任何交道。我們希望他們能放過我們?!弊罱L頭正盛的聯合辦公初創公司 WeWork 剛剛獲得了超過 100 億美金估值,在今年六月與一家清潔公司解除合作,因為工人們威脅要成立工會。事后,WeWork 找來一些清潔工作為 WeWork 的全職員工對待。
W-2 員工待遇背后的風險
其實,科技初創公司如果選擇給員工提供“全職員工”應有的待遇,對于這些公司來說真的是一筆不小的負擔,尤其是那些立足于 App,想要快速實現擴張的平臺更是嚴峻的挑戰。一個初創公司如果選擇了 W-2 員工待遇,那么它的員工隊伍必定更精小,專注于高端產品。因為選擇了 W-2 員工身份,會大幅地推高管理和雇傭員工的成本。Zirtual,一家按需響應的數字公司,在今年 5 月選擇全面轉向 W-2 員工待遇。其創始人 Maren Donovan 表示該公司的成本推高了起碼 20%。
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加速了 Zirtual 的死亡。在今年 8 月,公司突然宣布停業,并選擇出售給了 Startup.co。Maren Donovan 事后感慨總結道:“目前所有以按需響應為基礎,以分享為特色的公司都是圍繞著『獨立合同承包商』的概念來運營,一旦他們選擇將『合同承包商』的角色轉換成為『全職員工』,其盈利模型就不復存在,巨大的成本支出會將它們壓碎的片甲不留。”
當然上面這只是一個失敗的例子,其實目前也不乏成功的案例。畢竟,W-2 員工是值得投資的,投資這樣一個員工遠勝過在 1099 雇傭協議下來了又走了的獨立承包人。
巨大的鴻溝
如今待遇豐厚,擁有穩定事業的程序員只負責設計這個平臺,但是他們不是真正與付費客戶進行互動的人。著名風投公司 Homebrew 的合伙人,同時也是 Managed by Q 的投資人 Hunter Walk 坦言:「如果一家公司只是對來自公司總部的那幫人給予尊敬,而對于在外出勤的人呼來喝去,那么這個公司很難打造出像樣的,具有凝聚力的團隊來的。」
確實,在“共享經濟”領域,人們更多的將鮮花、掌聲、榮譽,物質上的獎勵獻給數字科技公司的程序員,UX 設計師,產品經理,這些開發出來價值幾十億美金的 App 的腦力工作者。
而在 Managed by Q,公司將更多的注意力投放在外勤人員身上,所有的管理者必須具有扎實豐富的經驗才可以,不僅在專業技能上有過人之處,而且還要善于跟客戶打交道。前文中的 Oliverira 現在的頭銜是“修理工團隊的經理”,但并不一定他就能繼續上升到最高管理層,下面的人同樣有機會。他談及跟其他員工的關系時這么說道:「如果你自己都分不清楚底下的修理工應該干什么,不應該干什么,那么別說上升通道,自己目前的職位都有可能保不住?!?/p>
硅谷經濟紅得發紫,但是大部分公司似乎還沒有將那些用體力勞動者納入到自己豐厚的回報計劃中。
Managed by Q 仍然繼續一路飛奔
在周六的下午,筆者參觀了 Managed by Q 的新辦公室,這是一間不規則的 Loft,彎曲的窗戶以及磚砌拱門都很顯眼。而這個辦公場地之前的公司是 AOL。在廚房旁邊堆放著吸塵器以及其他一些清潔工具。而當筆者來訪的時候,公司正在舉行 Operator Assembly 大會。這是給清潔工、修理工以及新入職的一些新人準備的,讓他們能夠定時聽取公司目前的一些政策和新聞。在聽取了一系列令人振奮的公司整體增長數字之后(不得不說非常理性客觀,也非常迅速),員工們開始分成很多小組來開始討論更細致的工作內容,比如如何跟客戶打交道。
(圖注:Anthony Knox 在表彰會上接受 Managed by Q 公司的獎勵)
在每次例會結束之后,專門還安排了一個表彰儀式。一部分員工因為表現突出,在客戶那里獲得非常高的評級,會在這個表彰儀式上接受獎勵。在筆者到訪的那一天,其中一個接受獎勵的員工名叫 Knox,他是負責培訓監管方面工作的,因為沒有缺勤一天而獲得獎賞。他在臺子上發布感言:“當我來到這里的第一天,我就告訴你們我將付出我的所有,而這句話就是我每天工作的準則?!痹捯魟偮?,臺下的同事們給予了無比熱情的掌聲。他的獎品是價值 25 美金的 Visa 禮品卡和一張獎狀。而 Managed by Q 計劃在今年年底開始為某些清潔工和外勤人員設置期權激勵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