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2015年,中國旅游走過了最不尋常的一年,也是中國旅游走向強國之路的轉折之年。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黨中央國務院戰略布局,推出系列旅游利好政策,推動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旅游業轉型升級。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旅游界長期以來期待的以旅游業帶動經濟的轉型發展、拉動內需、促進社會消費的引領地位已經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戰略層面的高度認可。這是旅游界的一大喜事,也是一個轉折點。
二是旅游產業和其他產業融合發展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突出表現為國家旅游局提出的“旅游+”戰略。
“旅游+”的提出意在將產業鏈的發展轉變成產業的網絡化融合發展,從而進一步提升旅游業在產業融合發展中的主導作用。當然,并非每一個區域的產業轉型和產業融合發展都以旅游業為主導,這需要根據區域的區位交通、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等進行綜合考量。在旅游資源富集、產業基礎良好的區域更適宜推行“旅游+”,但在另外一些區域則需要的是“+旅游”,即提升城鄉的旅游休閑功能,完善旅游服務設施配套,實現原有產業發展的增值提效。這實際上是“旅游+”與“+旅游”共同促進、互動發展推動旅游產業融合走向深入。
三是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供給側改革,旅游業可謂大有作為。
旅游業是兼具投資、消費與服務的綜合性、成長性產業,而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消費需求是供給側改革的重要任務,因此旅游業在供給側改革中應充分發揮排頭兵的作用。另一方面,供給側改革的提出對于旅游業的轉型升級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當前,觀光旅游產品基本可以滿足消費市場的需求,但休閑產品、度假產品、文化體驗產品仍然嚴重供不應求。在供給側改革的戰略下,旅游業的發展重點將向旅游休閑裝備制造、鄉村民宿、自駕車營地、度假體驗產品、文化體驗等方向傾斜,完善旅游產品的結構性供給,進一步優化旅游資源的配置效率,提高旅游業的全要素生產率。
四是政策層面全域旅游的提出。
全域旅游是在旅游資源富集區域,以旅游業來引領區域產業發展,以旅游業來引導合理高效地配置生產要素,以旅游業為頂層設計的“多規合一”,統籌整個區域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國家旅游局李金早局長明確提出了推動全域旅游發展的戰略部署,“3年時間建立600個全域旅游示范縣”,這一舉措具有極強的標桿意義。以旅游業為主導下的發展模式,是多產業融合發展,是投資與消費、服務等多輪驅動的發展,更是綠色、低碳、環保、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全域旅游示范縣的建設不僅進一步鞏固強化了旅游業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地位,更將極大提升旅游業的發展結構與發展品質。
系列利好旅游政策的頒布實施,表明中國的旅游業已經進入改革的攻堅期和深水區。改革時機已經成熟,改革條件也已經具備。展望2016年,如何在旅游管理體制機制上進行更多創新與改革試驗,釋放改革紅利,促進行業的創新發展,成為未來旅游業改革的最大關鍵。
第一,是以旅游企業為核心的系列體制改革。
企業是產業發展的核心和原動力,也是產業發展的競爭力所在,尤其是培育行業發展的龍頭企業和科技創新引領型企業,對于建設旅游強國尤為必要。然而,如何打破現有的體制藩籬,構建旅游企業創新發展的動力機制?如何推進旅游企業做大做強?是2016年需要重點探索的一大問題。
第二,需關注如何在投融資渠道上,為旅游業發展提供更強動力。
這需要拓寬現有融資渠道,走多元化發展道路。管理部門能否從產業基金、股權基金、股權眾籌、互聯網金融等多個方面,解局旅游企業的融資之困,為旅游業輸血,增強發展內動力。同時,在房地產業和制造業不景氣的狀況下,如何給旅游企業減負,降低稅費,引導更多的社會資本進入旅游業,以旅游業承接區域發展的投資接力棒,讓旅游企業走得更快,飛得更高,是未來旅游業改革的又一重要問題。
第三,是在旅游服務體制機制創新上作更多嘗試與努力。
旅游服務質量是衡量產業發展水平的風向標。雖然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投資增長乏力的形勢下旅游業仍然保持高速增長,但其高速背后仍然難以掩蓋眾多的行業頑疾,旅游服務質量的提升并未與產業發展速度同步,擾亂旅游市場秩序的案件時有發生。在繼2015年廁所革命之后,能否在旅游服務領域展開一場管理體制的深度變革,在旅游服務人員管理機制、旅游職業人才培養機制、旅游服務的薪酬機制等方面進行探索,值得期待。
加快體制機制變革,破解產業發展的制度性障礙,是旅游業提檔升級的必然要求,也是旅游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可喜的是以旅游業體制機制為改革內容的20個首批國家級旅游業改革創新先行區已經對此展開探索。國家相關部門如能在旅游業改革創新先行區的有益經驗基礎上,從全國旅游業發展的戰略層面進行管理體制改革的頂層設計,實現“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相結合,則中國的旅游強國之路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