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山西的旅游業近來得到空前的重視,這種認識產生的一個原因,是由于作為山西經濟支柱的煤炭和鋼鐵一路下行,經濟增長率落到了全國倒數第二,原來作為能源重化工基地的戰略定位發生了動搖,被動之下,想起了旅游業。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旅游業在山西叨陪末座已是多年,不是一天之內說扶正便能扶正的。不從根本的病灶入手,下非常之力,焉能取得非常之功?中國改革開放,始于十一屆三中全會,源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大討論。若想讓山西經濟真正轉型,可能首先要開展一場“如何把文化旅游產業做成支柱產業”的大討論,不諱疾忌醫,不自欺欺人,找到病根,對癥下藥,思想理念上首先轉型,經濟上才有可能實現轉型?!渡轿鹘洕請蟆奉^版對曲江入晉的連續報道開了一個大討論的好頭,本人多年從事風險投資基金的管理工作,考察過山西所有投資億元以上的旅游項目,一直想在山西找到一兩個可以上市的文化旅游項目而未果,對山西旅游的癥結如鯁在喉,不吐不快。在此不揣冒昧,先拋出一塊磚來,希望引得更多真知灼見。
病癥一:
理念落后 體制不順
山西旅游產業發展的理念比之沿海至少落后二十年,比河南和陜西也落后十年。不要不信,山西的旅游資源不比河南差,但5A級景區只相當于人家的二分之一。同屬一座山,王莽嶺景區的投入比云臺山少不了多少,游客抵不上云臺山的十分之一;同是一條河,九女仙湖景區的游客不到青天河景區的三分之一;同是壺口瀑布,陜西的游客比山西的多兩倍也不止,而且山西這一邊的游客還有一半以上來自于陜西。
全國旅游已經從景點觀光游升級為休閑體驗游,自駕游客逐年增多,甚至很多地方是無景點旅游,例如浙江省德清縣莫干山民宿、安吉縣帳篷客酒店,周邊都沒有任何景點,酒店本身就是旅游目的地,人們去那里就是為了避開城市的喧囂,體驗大自然,千元一晚的房間,入住率都在90%以上。前幾天去參加河南博愛縣全域旅游的研討會,人家都全域旅游了,而我們還在忙著建景點,動輒花費幾億元。
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之一,山西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數量位居全國第一,“晉商大院”全國知名,但旅游業態卻只有一種:遷走村民,圍起墻賣門票。圍起來的不僅僅是古村落,還有經營者的思想。對比來看,浙江的烏鎮,住宿的收入遠高于門票,烏鎮戲劇節、世界互聯網大會聞名天下;山西的袁家村,不收門票,日均游客3萬人以上;河南的郝堂村,以內置金融帶動鄉村活化,青年人回來了,鳥兒回來了;浙江的松陽縣,50個國家級傳統村落,沒有一個賣門票,每年接待寫生攝影游客超過五十萬人。全國旅游最先進的業態無一不是開放式的,如深圳的華僑城、杭州的宋城、西安的曲江。門票模式無疑是最簡單的,也無疑是最落后的,特別是觀光旅游已經日漸式微。
從體制上說,很多省市從省到縣已經建立了和發改委具有同等級別的旅游委,如浙江,如云南,如貴州,如重慶,而山西很多縣連旅游局都沒有,有的是文化局下面的二級局,有的還是事業單位,沒有執法權。重視不是掛在嘴上的,是人、財、物的到位,是戰略重心的真正轉移。筆者曾受邀參加貴州省今年的第十屆旅發大會,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四大班子一把手悉數到場。安順市作為大會東道主舉全市之力整整準備了一年,各項旅游事業得到極大促進。重視也是敢于創新、勇于試錯,包容失敗。重慶市秀山縣是重慶最偏遠、最貧困的山區縣,沒有任何旅游資源,以國家級非遺花燈為依托,以“夜游秀山、花燈祈福”為主題,創新成立旅游開發區和開發總公司,一把手享受副縣級待遇,拿出城區土地作為資本融資,硬是創出了過夜游客60萬人的佳績。
對比之下,是不是能看到我們的差距呢?
病癥二:
坐困資源 自我陶醉
每逢講到山西旅游我都會聽到關于我們歷史如何久遠、旅游資源如何豐富的說法,問題也恰恰在此。我有一位在全國頂尖旅游規劃機構工作的朋友,他很發愁做山西的旅游項目規劃。他說每個業主都在強調他們文物的古老和豐富,很關心做出來的旅游物業有沒有唐代風格、像不像宋代模樣,問題是游客對這個并不感興趣啊!
首先,資源不是產品,好資源并不能自動變成好產品。山西旅游資源可能很豐富,但是旅游產品很匱乏。游客到山西除了看廟就是看院,很少可參與體驗的項目,更不要說休閑項目了。對比之下,浙江橫店,要交通沒交通,又不靠近大城市,更沒有所謂的旅游資源,就是硬做出來的橫店影視城,今年吸引游客超過1500萬人,接近半個山西省的人口。我們山西人可以說那是造假的古建,但是每天晚上的20多臺演出可不是造假的,15000張接待床位可不是造假的,100多個參與體驗項目可不是造假的。
其次,要看看我們的游客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現在的游客中,80后、90后、00后(包括他們的父母)占了70%以上,自駕的游客占了70%以上。這是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成長起來的一代,這是在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關心的旅游產品不是老不老、真不真,而是酷不酷、萌不萌、嗨不嗨!針對這樣的客群,我們山西旅游還能說資源豐富嗎?即使那樣說有用嗎?
恰恰相反,就像我們被豐富的煤炭資源困住了一樣,我們有可能在旅游上也被所謂豐富的資源所困住。相同的是,當有豐富的資源可以揮霍的時候,往往就不去創新了。
病癥三:
沒有龍頭 各自為戰
旅游發展較好的省份都有自己的龍頭企業。深圳有華僑城,杭州有宋城,貴州有貴旅集團,安徽有安徽旅發,陜西有陜文投、曲江文旅,都是資產過百億元的“巨無霸”。山西有什么?煤炭資源我們知道要整合,要有“五加二”,旅游就不需要嗎?沒有龍頭,就沒有龍身、龍尾,就舞不起來。資源不集中,資產不雄厚,融資就無能力,發展就談不上。開會再多,發文件再多,不如實實在在把山西文旅集團好好組織起來。
資源分散,各自為戰,是山西旅游的痼疾。到皇城相府的,不管你去不去王莽嶺;到平遙旅游的,下一站如何去壺口,完全沒人關心。也不能怪哪個景點,因為本來就不是一家,也沒有利益關系。和上海景域集團老總聊天,問他為什么在他們的驢媽媽旅游網上山西旅游產品很少,他說和山西旅游打交道太費勁,都是分散景點,缺少有競爭力的產品線路,“總不能千里迢迢來山西看完一個大院就回吧?!”
這次看到平順縣把太行山區的七個景區以資產整合的方式合并成為一個集團,并邀請曲江文旅托管,一次就上了三個全國都少見的旅游體驗產品,很為他們感到高興,也看到了山西旅游發展的曙光。很希望這樣的舉措不僅僅發生在一個縣域,而是在一個市,甚至是整個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