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旅游、戶外、體育這三者到底存在著什么樣的邏輯關系?
戶外運動的下一次升級如何落地?
帶著對戶外旅游領域的思考,相互經歷了三次完美的擦肩而過,最終筆者還是和中華戶外網的CEO張海峰在一個周末的下午就戶外旅游的發展升級進行了一次深度的溝通,對話并未過多的停留在當下,而是分析了戶外旅游的現狀后,就將話題轉向了戶外旅游發展的大趨勢和大方向。
甩掉陳舊模式的戶外行業
我國戶外滲透率較低,中外差距逐漸縮短
結合相關報告分析,我國戶外運動產業正處于迅猛發展階段、產業市場迅速擴大、俱樂部數量快速增加、戶外運動用品業發展迅速等現狀。歐美國家經濟發達,再加上良好的自然環境,戶外運動有廣泛的群眾基礎,相比較下,美國戶外參與率達到近50%,而我國的戶外參與率僅僅不到5%,差距非常大。歐美等國家戶外行業的研究表明,人均收入達到5000美元時,戶外行業通常會取得爆發式的增長。中國雖然在不斷逼近這一水平,但是確實還存在著一定差距。
順應人群的迭代,戶外網站前后集體轉型
戶外領域是我傾注了很多精力在里面的,我與張海峰探討了近兩個小時,此前也和一位戶外企業的高管交談過三個小時,我發現一個共同點,幾乎所有早期發展的戶外網站的前身都先是以論壇起家,這種雷同的現象順應了當時信息的構建方式,PC占據比較主流的市場,大家對于興趣和人氣的聚合和互動,只能通過論壇這種比較簡便易行的載體去實現,因為當時論壇算是最為方便的溝通交互工具,容易沉淀一部分自己的忠實用戶,但是實際上論壇放在當今的市場上時,就很可能會被弱化了。
所以我們看到,行業內的老牌企業紛紛轉型做網站平臺,開發APP,順應新時代用戶的移動化的需求,在各自的基礎上轉型,現在的戶外旅游平臺起著提供戶外俱樂部信息發布、組織線下戶外活動等作用。戶外平臺像一個蓄水池,每時每刻都有新人注冊進入,同時也有一批受眾隨著年齡或某些個人原因而離開,受眾的更迭使得戶外平臺必須拋棄以往論壇似的運營模式,所以我們看到,結構化更強,更移動化,更注重俱樂部審核和預訂效果,成為大多戶外旅游網站首要考慮的問題。
轉變需求導向的路上痛點依舊
我國戶外運動活動或賽事數量及盈利能力不足、戶外俱樂部存在缺乏競爭力等問題。而戶外旅游網站的信息發布大多需要由戶外俱樂部進行組織,就執惠旅游統計,戶外運動俱樂部主要有四種存在的方式:
一是工商部門注冊的企業法人等 ;
二是在民政部門注冊的民辦非企業類社團 ;
三是互聯網為平臺的戶外運動愛好者 ;
四是以隸屬于學校或事業單位的群眾性社團。
張海峰就此表示:“目前來講戶外俱樂部都還處于發展期,行業內還不是太規范,包括服務的水平,領隊的技能,確實需要提升。其次俱樂部之間的同業合作也沒有,行業沒有形成一個很好的固有模式。” 甩掉陳舊模式帶來的不足應該是平臺上戶外俱樂部的生態構建,最終要以增加用戶深度體驗戶外產品的角度為核心。
探索戶外行業趨勢的變革
正在模糊化的邊界概念
隨著國民休閑、消費升級的大趨勢,戶外行業也開始悄然發生變化,像上面所講的,很多網站開始轉向移動化、結構化。但是真正順應國民大消費升級的需求,是精神層面的需求開始受到重視。慢慢我們發現,再也很難用傳統意義的旅游、戶外、體育、文化等定義對其進行歸類了,戶外旅游還是戶外運動,還是“戶外+X”應該是戶外企業家開始思考的問題了。
戶外、旅游、體育三者的關系
從業界和學術界很難給出一個非常具體的界定,狹義上的戶外是指日常的戶外徒步、旅行等類似的概念,張海峰表示,實際上戶外休閑應該包含在旅游的范圍內,但是戶外的一些項目本身又屬于體育賽事的項目。戶外相對于傳統意義的旅游更加關注于體驗,相較體育又缺少了一些競技的特性。那么對于戶外的概念來說,競技性增強一些就是體育的概念了,三者的關系很微妙,歸根結底可以把它理解成程度上存在關系,當其中一個領域中的程度變化時,就可能進入到另外一個領域中,但三者像齒輪一樣是相互驅動的,其實一開始就應該把這三者歸在一個大類里面,在國民休閑、消費升級的大環境下其實他們是互相驅動的,很難把其中的哪一塊分出去。張海峰說:“到某一個目的地去參加馬拉松賽事,過程也是一種旅游的行為嘛。”
變革,建立戶外行業的生態
張海峰介紹,目前中華戶外網已經積累了將近5000多家各個類型的戶外俱樂部,將近500多萬的會員,這些會員都是通過大型戶外活動、賽事培養的戶外休閑人群。同時張海峰表示,中華戶外網希望構建OAS(在線活動專業平臺)的平臺。通過戶外活動探索目的地資源,聚攏越來越多的戶外俱樂部,把過去俱樂部的預訂、線下流水等環節轉到線上平臺上去進行,同時基于各自的產品促進建立同業合作,引導他們形成體系。
另一方面加強俱樂部和領隊的技能認證培訓,甚至把一些沒有資質的俱樂部經過我們的培訓后提供掛靠服務。聚焦戶外平臺,建立以戶外俱樂部為核心的微生態,建立有效的服務工具服務于戶外俱樂部的一體化建設,引導國民休閑發展。
戶外向體育的轉變是大消費升級的關鍵點
國務院46號文件助力升級
46號文件中的發展目標準確指出,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充分發揮體育產業和體育事業良性互動作用,推進體育產業各門類和業態全面發展,促進體育產業與其他產業相互融合,實現體育產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張海峰則表示,體育產業到2025年可以達到5.5萬億的市場規模,截止目前整個體育產業不到七千億。2025年各個省體育產業的指標匯總有望達到七萬多億。包括今年在內,未來的十年時間,總量上應該有十倍的增長,復合增長每年達到20%-30%。
戶外向體育升級的天然優勢
“戶外是我們的基礎,我們基于戶外的活動,俱樂部生態的建立,去延展到體育”,張海峰說戶外和體育是程度的關系,體育向戶外的延展,也是國民休閑和消費升級的體現,是旅游和戶外理念的升級,隨著大觀念的形成,戶外和體育以及旅游已經密切地交織在一起,隨著行業邊界的不斷擴大,慢慢我們會發現這三者將相互融合。基于46號文和體育相關的國務院旅游業發展意見來看,旅游要加強與體育的融合,體育也要加強與旅游的融合,體育、旅游最終的融合就是大的戶外休閑時代的到來。
張海峰表示,我感受到的戶外升級是俱樂部運營的升級,建立平臺生態和監管的服務。未來的升級發力在更大層面,聚焦體育這個領域,重點放在未來我們看到的趨勢上:賽事落地,品牌IP等讓其和我們的戶外產生結合,最終為整個旅游大消費和旅游邊界的擴展提前布局。
BAT等大企業開始布局體育領域,戶外行業轉型迎接更大挑戰
中國的體育產業目前已經有巨頭進入,我們看到BAT中阿里和騰訊都已經深度布局體育產業,騰訊拿下NBA、英超等頂級賽事,阿里早早成立了阿里體育集團,最高調的應該算是萬達,收購瑞士盈方以及鐵人公司,讓中國掌握了世界杯等重要賽事轉播營銷權,擁有了國際頂尖賽事產權,也讓萬達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體育產業公司。當然還有包括樂視在體育內容版權的布局以及達晨專門成立了達晨中國會,這些訊號都在表明體育產業的爆發已經開始蓄力,同時資本的眼球也已經轉向這里,雖然目前我國居民的休閑時間仍然不足,2015年我國城鎮居民工作日和節假日每天的休閑時間僅為2.61小時和4.87小時,但相比往年居民的休閑內容更加豐富多彩,特別是選擇旅游的比重增長較快,未來是具有比較大的提升空間的。
面臨大的競爭對手的快速布局,戶外平臺的機會應該在哪里出現?小而美的事情是否值得去堅持?答案是肯定的。當下國民大旅游、大休閑、大消費的風口來臨,借助大趨勢升級業務形態,將旅游、戶外、體育三者進行合理的串聯,逐步發展,最終落地在旅游氛圍內的體育產業,大航海時代其實才剛剛開啟,體育產業的黃金十年是存在無限想象的。
*本文作者:宋成龍,執惠旅游專家作者,個人微信號:dalong080917,歡迎關注交流。添加時請注明“姓名+單位+職位”以方便備注,非常感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