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現代旅游業的創始人,“近代旅游業之父” 托馬斯·庫克在19世紀中期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標志著近代旅游業的誕生。然而我們翻開歷史的卷軸發現,體育旅游的歷史更加悠久。據文獻顯示,公元前776年,古希臘舉辦了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盛會舉辦時,希臘各地參賽選手及附近的黎民百姓前往奧林匹克舉辦地觀看和參加賽事成為當時的一種潮流,這便是最早期體育旅游的現象,相比現代旅游業的誕生足足早了將近十幾個世紀。
體育旅游雖然是大旅游產業下的分支,但仍然具有龐大的體系。執惠關注其中執行層面的分析以及問題的梳理,在此基礎上對比傳統旅游行業對體育旅游進行深層次的探索,客觀解析體育旅游的產業形態。
體育旅游概念仍存在博弈
很長一段時間內,國內外各界學者對體育旅游提出了許多不同的定義,但由于研究時間并不算長,所以目前并沒有一個廣泛被認同的定義,中西方專家學者對體育旅游也有著不同的看法。
西方社會經濟學家臘斯克(關注戶外創新、戶外教育和體育旅游)將體育旅游定義為人們在特定休閑時間里,因被特殊的自然吸引物和體育戶外休閑設施吸引產生的旅游行為。在所有可查的文獻中臘斯克是最早對體育旅游下定義的學者。之后涌現出一批關注國外學者相繼對體育旅游進行定義。比如霍爾(探險、體育、健康旅游專家)將體育旅游定義為游客以非商業目的觀看或參與體育賽事產生的外出旅游活動,強調體育旅游的內容是以參觀賽事為核心的旅游活動。斯坦迪文(體育旅游學者)則認為體育旅游是體育和旅游活動的結合物,主要包括賽事型體育旅游活動、觀看型體育旅游活動和參與型體育節慶旅游活動三個方面。
同時國內學者也在各自的實踐領域中對體育旅游進行著概念性的定義。但就像開篇所述,由于這個產業內結構化的研究時間并不長,所以沒有一個廣泛被認同的定義。
但是執惠認為,從目前國內體育旅游的業態總體來看,體育旅游目前包括運動型體育旅游(親身參與體育項目的旅行活動)和事件型體育旅游(觀看體育比賽的旅行活動)。體育旅游是一種以參與體驗或參觀體驗體育活動為基礎的旅游活動,屬于旅游細分領域的體育主題類旅游項目。
體育旅游正逐步趕上國際的步伐
剛剛閉幕的兩會和博鰲亞洲論壇占據了今年開年的重要位置,賺足了眾人的眼球。但是體育旅游依然成功躋身2016年開年熱詞之列,開始逐漸發展成旅游概念中的一大分支。世界旅游組織(UNWTO)日前稱,體育旅游產業的產值已經超過了每年4500億歐元。不僅如此,當整體旅游產業的增長額在2%-3%左右浮動時,體育旅游是全球旅游市場中增長最快的,增長率能夠達到每年14%。
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目前與體育相關的旅游和旅行市場每年的價值達1180億美元,國外一些發達國家體育旅游創造的價值占旅游總收入的25%。相比我國體育旅游只占旅游業年產值的5%來看,還存在五倍的差距。隨著國家大力推動內需經濟的發展,伴隨我國人均GDP達到約8016美元的水平,參考各國經濟的發展歷程,我國消費升級的趨勢將陸續顯現。消費升級時代意味著消費者將對價格冷靜看待,注重品質、服務和體驗。而體育旅游作為最講求體驗過程的主題旅游來講,應該在這輪消費升級中占據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隨著國民生活水平提升和消費升級,以體育和旅游為代表的體驗式消費正在快速增長,成為下一個消費的主體,這種消費已逐步被眾多家庭、尤其是有著中高收入和知識層次的人所追捧。
如果旅游業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那么體育旅游則是經濟社會大消費升級下的必然出口。中國是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國家,伴隨著國家經濟建設,供給側改革拉動內需,體育旅游不僅有望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還將迅速縮短與國際上的差距,在未來十年內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體育旅游已得到政策的綜合助力
2014年10月2日國務院引發了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第46號文件,基本原則中明確指出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同時促進體育產業與其他產業相互融合,實現體育產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到2025年,預計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主要任務中還強調了促進體育旅游等相關業態的發展。
政府“十三五”規劃綱要也提出促進文化與科技、信息、旅游、體育、金融等產業融合發展;廣泛開展教育、體育、旅游、環保、衛生及中醫藥等領域合作。
兩會上雖然沒有將體育旅游作為重點話題進行討論,但文化旅游作為旅游產業中的重要一支,在巨大的消費市場推動和有利的宏觀政策引領下,正成為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迎接正在興起的大眾旅游時代成為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重要指導精神。
2016年博鰲亞洲論壇上,在一項最有成長前景的行業調查中,旅游業以30.8%位居排行榜的第八位,同時我們注意到,今年是博鰲亞洲論壇成立15年來首次建立以體育為主題的分論壇,探討中國體育產業能否迎來一個黃金十年。
體育旅游成為“博物館”式旅游的終結者
在眾多提供體育旅游服務企業中存在一個高度相似的規律,國內體育旅游產業的業態呈現兩大格局,一種是以參與體育賽事為目的的旅游行為,另一種是以觀看體育賽事為目的的旅游行為。雖然調動的感官不同,但是就像旅游一直在追求的強體驗感一樣,體育旅游更加注重參與者在這方面的反饋。
參與體育賽事活動的旅游者,以選手的身份參與到旅游的過程中,親身感受體育賽事活動帶來的刺激的同時,旅游則扮演著提供住宿、交通、餐飲等等服務的角色。另外,選手在參與體育比賽的過程中也在體驗沿途的風景和人文。總之身在其中的活動本身與當地文化融為一體,可以說這種體驗式的旅游行為是傳統旅游所無法企及的,是全方位立體式的一種旅游體驗。
而以觀看為目的的旅游行為中,體驗程度上與參與賽事本身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感覺,我們稱之為思考型的體驗。觀賽本身只是此類體育旅游行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圍繞著賽事參觀行為展開周邊一系列的體驗活動,是此類體育旅游的重要特征。比如前往老特拉福德球場觀看一場曼徹斯特聯隊的英超球賽,旅行者可以在賽事開始前跟隨曼聯的球迷體驗真正主隊球迷的一天是如何度過的,甚至可以參與到當地的球迷群體組織當中去,體驗觀賽之外的新文化。這時賽事本身就成為了整個體驗行程中的一部分,而圍繞觀賽所產生的一系列行為則使觀賽類體育旅游得到升華。
總之,體育旅游將顛覆傳統旅游走走停停的走馬觀花,更加注重參與者的反饋,更加注重體驗層面的展示。我們國家 “博物館”式的旅游特點或將被體育旅游的大力發展所一網打盡,其背后更大的現象是國民消費升級開啟了新的篇章。
體育旅游的痛點
1、體育旅游平臺門票對接復雜
無論是參與體育項目還是觀賞賽事,報名和門票預訂是發起一段體育旅游行程的重要環節,國內參與的一些賽事相對較少存在溝通不暢的問題,一般按照主辦方公布的信息進行相關資料的上傳便可順利進入下一階段的報名或者成功預訂到門票,即使報名過程中遇到麻煩,參與者也可以較順利地與主辦方或承辦方直接進行溝通。
海外的體育活動則面臨了出境游普遍面臨的痛點:信息的不對稱。而大多門票的對接問題也更多地出現在與海外體育組委會的對接上。目前國內企業一般的做法有兩種:一種是提供體育旅游服務的平臺直接與海外的賽事委員會對接,達成合作協議,通過對接后臺報名端口、預先自購票、預留票等方式為國內參與者提供報名和購票服務,甚至有些企業可以代表組委會進行參賽選手的資質審核。但問題在于如果平臺是預先從組委會方面購買一定基數的賽事門票做為產品銷售的話,平臺則會承受相對較高的分銷壓力。另一種形式相對傳統,即平臺做為代表,替參與者統一向海外賽事主辦方提交報名或購票。
2、預訂周期較長,變數多
有些大型的體育賽事需要提前一年左右的時間申請報名參加,因為組委會需要較長時間的確認排期等工作,就目前的體育旅游產品中可以看到,海外體育賽事的預訂周期基本提前一兩個月就開始售賣了,像馬拉松等當下很火熱的體育項目提前一年預訂是很正常的現象。當面臨較長周期的體育旅游產品預訂時,臨時修改行程或因突發事件申請退票的幾率也同比增高。雖然就執惠了解到,國內外各平臺都有針對此類情況較完善的退改機制,但造成平臺前期投入的溝通損失卻無法估量。
3、運動型體育旅游信息化程度低
像馬拉松這樣的長距離高強度的賽事逐漸火熱,參與人群熱情較高。但國際上的相關專業賽事對于報名選手的資質有嚴格的要求,報名者需要向賽事組委會提供類似以往參賽的完賽證明、體檢報告、賽事證書以及成績單等信息。據執惠采訪到的運動型體育旅游參與者反饋,目前除了田協以外的體育旅游服務平臺還未有一家企業將運動型體育旅游參與者的信息整合匯總。想象一下,未來參與者如果只需提供一個通用的ID號,所有平臺或組委會便可自動查詢到選手的過往參賽信息,那么預訂效率將大大提升。
4、體育旅游對經營者要求門檻高
體育旅游是體育與旅游交叉融合而產生的具有旅游和體育特點的新型產業,體育旅游對經營者提出了非常高的運營要求,從用戶的層面來看,體育旅游的特殊性使得參與項目的人群相對消費水平較高,對服務的重視程度也很高。行程的安排是否飽滿,是否通過社交等一系列連鎖服務方式增強體驗感,將體驗的思維扎根于每一位運營者的理念中,是我國體育旅游長時間發展的根本因素。體育旅游項目多數需要較長時間的籌備工作,比如器材的準備,領隊的配置等。當運營中面臨人數臨時增減時都會對項目的開展產生影響,資源供給不足或資源浪費對于經營者來說都是損失。領隊的風險評估與安全意識是否符合項目要求,關系著參與者體驗過程中的基本訴求是否能得到保障。所以體育旅游除了要求經營者有非常強的組織能力之外,高標準、高協調能力也是保證用戶體驗非常重要的部分。
國內體育旅游企業發展空間大
反觀國內體育旅游市場,以往資本與大眾對于這塊市場的重視程度一般,但隨著日益火熱的體育產業浮出水面,我們看到其實這個細分領域的企業并不為少數。其中規模和影響力較大的OTA和大型傳統旅行社重點布局了例如奧運會、國家聯賽等這種海外的大型體育賽事,而他們參與的方式基本以銷售門票觀賽為主、觀光旅游行程為輔的形式。創業企業則在更加細分的垂直領域上深耕,以體驗有地域特點的體育戶外項目為核心,具有靈活創新的優勢和小團體多頻次的體驗效果。總的來講,目前國內提供體育旅游服務的企業中,專注于觀賽的項目更多,在體驗的層面還有很多值得去挖掘的標的。
另外我們不能忽視的是,體育旅游企業大力推進體育旅游項目,對于塑造城市形象,拉動經濟乘數效應提供了廣泛的支持,目測市場發展空間巨大。
總結
從各大旅游平臺、BAT等陸續加強對于體育產業的布局來看,伴隨政策的大力扶持,體育旅游新風口的聚合力量初步形成,細分領域也已經涌現出大量的創新型企業。大旅游格局邊界開始穩步擴張,體育旅游是旅游大消費升級的第一步,接下來文化、科技都將逐步歸納到這個大的產業中來,形成跨界協同的趨勢。
注重體驗的體育旅游產業需要繼續深耕細作,學習國外先進的產業規劃和運營模式,從賽事的運營、營銷宣傳、旅游服務、配套設施建設等方面進行全面升級,形成體育和旅游產業融合與支撐雙向并行的態勢,相互促進發力,恢復國內經濟實力的高速復合增長。
*本文作者:宋成龍,執惠旅游專家作者,個人微信號:dalong080917,歡迎關注交流。添加時請注明“姓名+單位+職位”以方便備注,非常感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