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執惠與探路者旅行事業群副總裁、易游天下董事總經理鐘暉先生初次見面是在探路者體驗中心對外發布的現場,首次近距離感受鐘暉先生對于探路者旅行事業群整體規劃的宣講。之后的6月16日執惠融合新生態創新峰會、上海ISPO運動旅游論壇中,執惠都邀請到鐘暉先生,分享體驗式旅行的見解與所做的市場布局。這回再次在探路者旅行體驗中心見到鐘暉先生,與他交流與品讀體驗式旅行的感悟與魅力。
一、“探路者”眾多,體驗式旅游或成熱詞
1、利潤點大形成商業市場
所謂體驗式旅游是指“用戶基于興趣或特定主題強調互動參與、身心感知和沉浸式場景體驗的個性化旅行方式。”
傳統的觀光式旅游,僅僅依賴一些自然資源或者歷史遺產為游客提供一種游覽的滿足感;而后興起的探險式旅游則更多的是追求感官或者感受的刺激,例如漂流,攀山等,但是也有體驗式旅游的雛形;另外度假式旅游著重提供一種休閑的氛圍讓游客輕松愉快享受假期。對比于這幾種,體驗式旅游更著重給游客帶來一種異于其本身生活的體驗,目前體驗式旅游方式和個性化服務已然成為一個大的利潤點和商業市場。
而體驗式旅行和戶外旅行是未來的必然趨勢,這一論點的提出者正是探路者創始人盛發強先生。
2、供給側改革下的必然
當前,我國居民消費步入快速轉型升級的重要階段,旅游業正迎來黃金發展期;同時,旅游業也處于矛盾凸顯期,旅游產品供給跟不上消費升級的需求,政府管理和服務水平跟不上旅游業快速發展的形勢。在整個中國旅游產研體系,從供求的角度上來看,常規游產品供求已經過剩,這就給體驗式旅行提升帶來必要性。
3、四大原理構成體驗式旅行
分別為:服務到位、產品夠逼格、模塊依賴技術、人人都是生產者和消費者。
服務不僅是服務到人,重視消費者意見與及時處理投訴,還包括利用產品的多樣性服務不同層次的消費者。探路者在體驗式旅行產品上至少做了13個品類,包括騎行、徒步、戶外親子、熱劇同款等產品;還有賽事、靈修、自駕、攝影、露營、滑雪、登山等。目前確信已經發團成行的體驗式產品已經有將近50條線路,產品調性服務超過了上千人。
探路者是最早倡導戶外+旅行方式的團隊之一。不僅擁有眾多探路者屬性的實體產品,而且在偏旅行和偏戶外的要求體驗更是別具一格。比如參加馬拉松賽,跑者對吃住要求不是最核心的訴求,而是考慮怎么跑好馬拉松,對行程安排感興趣;參加徒步比賽的,更關心誰帶著我徒步、過程中能發現哪些興趣點。所以懂他們需求的產品才是有逼格的產品。
鐘暉先生介紹,從區域上講探路者擁有6個產研中心,區域中心+渠道下沉的模式。布局東北、華東、華中,且已經擁有西南產研中心,隨后西北也將建立,最后實現區域中心再向下服務。以易游為例,產研團隊將近90人,在研發產品和原來的易游相比急速增長。產研到位、渠道開拓,未來空間是非常大的。因為產品研發能力和渠道,使得外旅局、目的地的資源方主動尋求合作,都希望易游在戶外盈利的建設上能聯合研發產品且產生更多合作。
4、屏障的源頭與困境
人在旅游環節中是非常重要資源,人的時間、專業能力以及社交關系都構成復雜有效的資源體系。如何讓人把資源分享出來,這或許是體驗旅行在銷售環節的突破口。但此環節中,人在發揮其作用時有不少的限制,制約其發揮的制度和技術障礙。首先,生產旅游產品的前提是必須具備豐富的旅游行業經驗,否則根本無法向其他用戶進行產品推介,這就意味著非業內人員從事旅游生產有一定門檻。 其次受制于產品取得、分享及交易環節的技術限制,效率低下,遠遠沒有釋放出效能。但突破這種屏障一定是必然。
二、易游天下的破局之道
針對B端探路者旅行成立了2個聯盟1家俱樂部:中國特種旅游聯盟和探路者旅行;易游天下體驗式旅行全國聯盟華東分部,以及中國旅業戶外俱樂部。聯盟中前者目前已經聚合了將近300家在西北地區從事產品研發和供給的團隊;后者由將近130個戶外俱樂部發起單位,均為華東地區戶外俱樂部帶頭人,擁有客戶粘度非常高。未來依舊會在全國各地建立各個分部,形成聚合。這種嘗試剛剛開始,集團除了易游,探路者還有綠野中國計劃,扶持一批優秀的俱樂部成為合作伙伴。
市場上,戶外領隊大多沒有導游證等資質,有導游證的導游并不懂戶外知識,將這兩者融合,再解決語言問題,就更易于整合市場。易游著力于培養屬于自己的懂旅行、懂戶外、體育、體驗式的導游和領隊。目前已經和北京導游協會做了三期班,培養了120多名優秀旅游從業人員。
鐘暉先生坦言,針對C端目前還沒有特別大規模的推廣計劃。理想的方式是戶外和旅行實體店的結合。在戶外店購物的人是有旅行需求的,雙向傳遞體驗式旅行意愿,這種嘗試能省下非常多的時間。尋找潛在的資源,進而匹配用戶,這種模式才是長遠的。
執惠認為,只有真正完成以上的配置結合,才能叫真正的體驗式旅行,客單價才能逐漸因價值的體現而提高。有了利潤才能更好的為體驗買單,解決體驗層面分配的不均衡。
三、“戶外+體育+旅行”體驗式旅行未來的格局
隨著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深入推進,群眾健身意識普遍增強,體育消費水平明顯提高,體育產業規模也不斷提升。根據國務院46號文件表示,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2015年我國體育產業為4000億元,即復合增速要達到28.8%,接近30%。最新《2016中國體育消費生態報告》預計,隨著體育消費潛力更大程度釋放,未來十年,中國體育產業的年增長率將超過20%,遠超GDP增幅。
相比于傳統旅游,體育旅游對資源和專業度的要求更高。從目前的產品結構來看,大部分的體育旅游產品多集中在輕度體驗類的旅行產品中。限制產品多樣化的核心因素正是作為主要呈現內容的體育項目具有資源稀缺和專業度較高的特點。
目前市場已經形成,戶外+體育、戶外+旅行、旅行+體育的板塊,且已與業界尤其是旅行業界達成共識,勢能已經鋪開。
縱觀整個市場,戶外、旅行、體育都屬于大健康產業中的一部分,建立綜合性的健康服務生活平臺必須提前布局。資源整合、跨界融合是趨勢,能碰撞出火花。同時具備互聯網和跨界思維,把整合作為一種新的渠道,多產品、精服務、巧方式,這也是中國旅游的一個創新方向。
本文在此留一個懸念,未來可以預見探路者旅行在綜合性的健康服務生活平臺的重大改革,而這一見證人交給每一位關注體驗式旅行的從業者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