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研討嘉賓
執惠創始人兼CEO 劉照慧
同程周邊自由行事業部總經理 姜華
要出發新戰略合作部事業部總經理 袁一倫
螞蜂窩國內品牌部總監 張海倫
姜華:以前大家的關注點主要是在移動互聯上,但是如果老是關注在這個上面,很多時候會引向一個偽需求。我覺得周邊游不是做移動互聯網的,而是做周邊游服務的,移動互聯網只是一種媒介。現在客人可能要求我們在服務的提供和產品的制造上有更強的隨意性和便利性,這是一個新的需求。但是不能一說移動互聯網,大家就一窩蜂的只關注移動互聯,所有的東西變成完全虛擬的,那景區也不要做了。
另外,“消費升級”這個是真的。所以大家應該把目光更多的放在消費升級上,前面雖然辛苦,但慢慢的會看到非常好的一個變現。
這也是今年同程旅游在戰略轉型過程中做了很多一元景區的原因。其實是看到移動互聯網的風口,在闖最后的關,希望抓住最后的尾巴,但是闖過這一關以后,我們會馬上調整過來。大家看到今年同程旅游不做這樣的事情了,更多的在搞客人口碑和線下服務,把事情做得更加踏實一些。
在消費升級的趨勢中,用戶對從業者的要求是越來越個性化的產品,越來越深度的服務。原來可能只有一個單一的需求,只是游玩一下,但是現在他的需求是非常豐富、多元、立體的,而且相當個性化,所以從業者要用非常個性化的產品去滿足他們。
劉照慧:第一個其實是對移動互聯網的認知,中國現在有9.88億,將近80%的移動網民。但是如果就認為說移動互聯網是一個大家必須去做的事情,其實很容易出現跟風現象。因為很多企業有時候甚至PC端都沒有做好,產品和服務的基礎都沒有打扎實,就盲目地去做移動互聯網,那么可能帶來的是災難性的東西。比如很多旅游企業一開始就做APP,但是現在的APP那么多,產品和服務做不好,只能變成僵尸應用。第二個提到一個紅利,就是消費升級下產品和服務的重點,我認為這是真的需求,但是也不能單純側重某一個方面。因為產品和服務做扎實之后,再接觸互聯網才有可能爆發;而只做線下,沒有做互聯網的結合就很難爆發出量來;同樣如果只做線上,沒有產品和服務,帶來的就是更大的災難性后果。
袁一倫:在消費升級和移動互聯網趨勢下,對周邊游有幾個利好條件。第一是人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在休閑娛樂方面的支出更高了。打車軟件、共享租車、順風車這些工具的普及、成熟,用戶去周邊游就更加便利,出行的成本更低了。第二是得益于移動互聯網,信息更加透明化,人們的個性化需求會展現的更加徹底,被滿足的可能性就更大。過去幾年,互聯網和移動網用戶從增量市場到基本的存量市場,信息對用戶已經形成溢出了,像劉總剛剛說的,一個人手機裝的APP是有限的、每天接受的信息、關注的微信公眾號、線上和線下的觸點都是有限的。這個環境下,會倒逼非常多圍繞用戶個性化需求的產品。
回到剛剛的話題,這兩個趨勢下,用戶的需求會怎么變化呢?我認為這幾年用戶周邊游需求沒有大的變化。只是過去幾年,信息不那么透明,他們只能通過大眾渠道買大眾的產品。但是在移動互聯網的環境下,他們的深度需求將得到滿足。在這種情況下優秀的內容將會更得到青睞。這也是之前螞蜂窩位置旅行引爆整個朋友圈,驢媽媽非常重視IP,同程線上線下結合門店包括社區的活動都是要深入到社群、社區,圈住某一層用戶的原因。阿里旅行最近推出內容戰略的三板斧,甚至整個淘寶都在重視內容運營這一塊。我覺得這幾年周邊游用戶的需求沒有質的變化,但是接下來他們在供給端的需求將會被滿足。
劉照惠:旅游分為四個階段:觀光、休閑、度假、深度體驗。從國際標準來講,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就進入深度體驗階段,而去年的中國人均GDP已經達到8000美元,其實已經到了體驗階段。
我覺得深度體驗游的階段第一個層面對體驗性的要求更多;第二個層面要求出行條件的完備,尤其是私家車的保有量。比如同程的頁面就非常清晰:周邊游、自由行,有汽車能自駕其實是自由行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還有一個就是移動互聯網的信息發展,其實消費升級下,千禧一代和中產階級的消費需求更多的體現為移動化,個性化,那么周邊游是否有這樣的個性化需求呢?
張海倫:在移動互聯網和消費升級的背景下,整個市場是有巨大杠桿的,在這個巨大杠桿背后支撐整個消費升級的新興群體是巨大的,而這個群體就是80后和90后,他們的消費以及信息獲取習慣都和以往非常不同。
比如周邊游,以前有長假,長假政策取消之后,有年假政策,我們重新把年假進行分配,因此出現了很多錯峰游、周末游。那么伴隨著消費升級,旅游的發生頻次變得越來越高,周邊游由于它時間會短、距離近的特點,需求會逐漸增大,同時對應的個性化、優質化服務和產品也會隨之增加。那么消費升級下,對于周邊游無疑是一個新的開始。
劉照惠:剛才張總提的幾點,我覺得第一個層面是80后、90后,年齡在1984年到1995中間的這個階段的人群,概括來看叫千禧一代,基本上24歲、25歲到35歲、36歲。而目前在中國有1.4億的這樣主流人群,這個階級將會是周邊游的主體,上有老下有小,周末沒事干,帶著老人、孩子去短途旅行。
第二個提到的錯峰、旅游頻次,錯峰是錯開假期結構化的困境,前段時間,執惠和旅游衛視錄過很多節目,跟南開大學的、社科院的很多專家都從很多層面探討過這個問題,最后我們發現其實是我們國家的假期是不合理的。中國現在的旅游頻次平均每個家庭是2.94次左右,這個數字相當于美國1972年的水平。但是近幾年在周邊游上其實有很大突破,每個家庭的平均周邊游頻次應該在10次到20次左右,另外一個層面就是品質需求的提升。
比如到十一時候所有的景點都爆滿,但是淡季時候又門可羅雀,景區的冷熱季很不均衡。每年5月底到8月初的時候內蒙的草原景區很熱鬧,但其他時間是沒有人去的。因此旅游頻次可能會改變景區一個結構化的困境。
*本文由執惠編輯李婷慧整理而成,微信號:litinghui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