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10月10日,ofo共享單車宣布完成1.3億美元C輪融資,包括兩周前滴滴出行數千萬美元的C1輪戰略投資,以及美國對沖基金Coatue、小米、中信產業基金等領投的C2輪投資。
這距離競爭對手摩拜單車9月30日完成1億美元融資的傳聞剛過去10天。據稱摩拜的C輪投資方包括高瓴資本、紅杉資本。
這是一場新的出行流量入口的爭戰,那么這場戰爭的關鍵點是什么?單車共享市場其他創業者還有機會嗎?能否從細分領域和區域市場切入,比如旅游景區單車共享等。
10月9日,在吳世春獨角獸成長“創業實驗室”課堂現場,黑馬導師、梅花天使創始人吳世春對共享單車市場進行了精彩的分享。
單車共享市場的關鍵點
單車共享是流量入口,這是資本大鱷和行業巨頭愿意沖進來的原因,它們看到了后面無限延展的可能性。
每個熱門市場都有它的關鍵點,就像每個戰爭都有它的關鍵點一樣。解放戰爭,最關鍵一戰就是錦州戰役。如果國民黨拿下錦州,傅作義的華北軍團就可以繼續增援東北,廖耀湘軍團就不會覆滅,國民黨在東北就可以占住主要城市。東北當時有大量的工廠和礦產,可以規模生產武器彈藥。如果林彪先拿下錦州,基本上就可以把關外的國民黨軍隊一網打盡,把關內的國民黨軍隊擋住。
早年團購市場里,美團第一個提出過期退款。之前其他幾家團購,都是靠過期退款獲得收益。美團第一個提出“過期退”就獲得了用戶的信任,覺得我存在里面的錢,只要不消費就可以退回來,美團就占了先機。
單車共享市場同樣存在關鍵點。如果一個單車共享項目的創業者,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只要有一個城市能占據第一,我相信有VC愿意投你千萬美元級別的錢,因為你有投資價值。這5個城市的用戶最愿意嘗試新生事物,使用場景最多,最愿意傳播朋友圈。離開這5個城市先去成都、武漢等城市爭奪區域性市場沒有意義。資本市場看不到你的成果,大部分資本集中在北上廣深杭,做調研也是在這些城市街頭調研。所以要持續融到大錢,一定要在這五個市場上做爭奪,這是制高點。
中國是一個統一性的市場,很少能出現偏安一隅的機會。互聯網時代早期,南京有西祠胡同,杭州有19樓,成都有天府社區,但越往后,這種區域生意模式變得越來越難。
中國市場確實很殘酷,如果你不能夠從中取勝,前面的很多投入都會打水漂,但是一旦取勝,任何很小的領域里都可能誕生幾十億美金(估值)的生意。這是中國作為一個巨大市場的魅力所在。
作為一個創業者,生在這個時代,生在中國是非常幸運的。如果是在韓國、新加坡這種地方,哪怕再努力、做得再好,它最終只是一個非常小的市場。現在只有中美兩個國家的市場足夠龐大。美國是把全世界當作它的狩獵場,創業者的眼光是直接面向全世界,一開始做就是多語言版本,比如Google、Facebook已經把全世界當作它的數字殖民地。中國一開始做一定要有全局的觀念,第一步想好做哪幾個高地,第二步要殺到哪幾個市場上,根據用戶的接受程度不斷進入新市場。但是也要清楚,你做到哪一步資本會有什么認可、合作伙伴有什么認可,得到更多資源再去做下一步。我認為,單車共享不像汽車共享,滴滴完全一家獨大,這個市場有可能出現幾家差不多大小的玩家。
但節奏很關鍵。你不能以“年”為單位,必須以季度,最好能夠以月為單位規劃自己的進度。我們曾投了一家公司叫趣分期(校園分期),2014年3月份開始做,不到一年時間完成三輪融資,剛談完這一輪融資,緊接著就談下一輪融資。市場擴張速度上,從一個學校到十個學校就一個月,從十個學校到一百個學校三個月,從一百個學校到七百個學校七個月,只能是這樣的速度,沒有辦法說等到什么都完善以后再擴張,很多問題只有在發展中才能解決。
入口級產品想一開始賺到錢是很難的,比如百度、今日頭條、微信,一開始都要先做到規模化。規模化以后就會衍生出很多其他的模型。微信如果只有100萬用戶怎么賺錢?沒法賺錢。但是到1000萬用戶的時候可以有廣告,1億用戶的時候所有的模式都來了,包括支付、電商、游戲等。所以做這種模式不能只考慮單個商業模型,比如1輛車每天騎5次才能回本。我相信,紅杉、高瓴絕對不會這樣算賬,它們會算,這個團隊多久能夠覆蓋某個城市,多久能夠取得領先,用戶每天會打開(App)多少次,能占據用戶多少時間,而不是用戶為你花了多少錢。
單車共享定價只能往低定,定高了潛在用戶覺得你貴,不會選擇你。單車共享只有高速轉起來才有價值,用戶每天用摩拜(ofo)5次,每次1塊錢和每天用1次1塊錢,這兩個的意義是不一樣的,因為跟用戶接觸點不一樣,接觸點越多,占據用戶時間越多,其他的業務模型才能成立。
單車共享這個生意最后拼的就是規模跟資本,最后形成用戶口碑。
單車共享不適合初創團隊進入
單車共享目前是一個熱門的投資領域,作為初創團隊適不適合進入呢?我認為這種超熱門的領域,初創團隊應盡量躲開。除非你是最早去嘗試這個模式的人,可能資本會認為你有一定的先發優勢,如果別人都已經到一定量的時候,資本更愿意選擇能夠跑到前三的,或者明星創業者,比如雷軍離開金山做小米,資本愿意砸,覺得他有號召力,有明星效應,資本愿意賭。像小牛電動,我們肯定愿意投錢,因為李一男有號召力,能夠整合供應鏈、渠道。
如果創業者想從細分市場切入單車共享市場,譬如旅游景區單車共享,它的商業模式有幾個問題:一是慢,二是規模小,三是低頻。
我們想象一下,三年后,中國出現一個投放500萬輛車,覆蓋50個或者100個城市的單車共享巨頭,某個創業者做的景區單車共享公司,在全國景區擁有十萬輛單車。不管是廈門、大連,還是別旅游城市,巨頭要進入景區市場是沒有什么門檻的,甚至沒有護城河可以抵擋。
團購火爆時,餐飲團購為什么是體量最大的?因為餐飲最高頻,一旦成規模高頻打低頻相當于外星人打地球人,維度不一樣。所以做低頻的團購,比如美發團購,都是不成立的,最后都會被高頻打掉。一般人外出旅游,高頻的一年5、6次,低頻的一年1、2次。這種特點要讓用戶下載一個APP的難度很大。
規模效應同樣是需要考慮的問題。為什么滴滴在汽車出行市場上一統天下,不管是出租車、專車,還是順風車、巴士(當然巴士做的不好,它覺得在里面補貼太大了)。因為它抓住了最高頻的領域、最有規模的領域、跟用戶接觸最多的領域。
當然,不要想著滿足用戶的所有需求,只能先抓住最大的需求。摩拜(ofo)很多做法是經過深思熟慮研究的,雖然車的成本高,也沒有籃子,但它就是滿足用戶短距離出行。
如果創業者現在還想殺入單車共享市場,最好有差異化:一是引入不同目的的合作伙伴,比如樂視。它可能為了推樂視會員愿意殺入這個市場,甚至可以買樂視會員免費騎自行車。二是引入不同目的的資本,摩拜單車和ofo進入的資本還很有限,還有大量的資本沒有找到可進入的領域。三是引入不同的自行車廠商,譬如永久、飛鴿、吉安特等這類還未入場的自行車廠商。出租車市場是個存量市場,如果滴滴把出租車簽完,別的玩家再去簽就沒有車了。單車共享市場不存在這個問題,它的供給是完全由新進入方提供的,別人不能阻礙你的供給就有獲得再進入的機會。這個市場很難排他性,它的供給是投入方供給。
熱門的領域更多的是定義差異化、定義打法,整合什么樣的資源,能不能快速規模化,能不能比別人融到更多錢,而不在于單個模型算下來經不經濟。
把這個事情想清楚并不是壞事。昨天看了一個段子說一個學生上北大經管學院知名教授的課程,講的課程叫投資學。老師在課間的時候說,經管學院有一筆錢讓他做基金賺錢。老師說我也不知道怎么賺錢,第二天學生就退學了。學生說這種不知道怎么賺錢的老師還講投資學?
每個人應該嚴肅對待創業,創業是個挺消耗人的精力、財力,甚至創業者是需要花掉陪伴家人的時間。所以,在選擇創業路的時候,能避開不適合自己的方向就是一種成功。
創業最怕的是,從某個細分領域切入,做到四五年后發現這不是你的菜,機會成本很高。
我一個朋友,2005年開始做地圖生意,一開始用戶量很大,最后發現,百度、騰訊、阿里做地圖可以不從里面掙一分錢,可以投入1000人專門研發,因為巨頭把它當作一個基礎設施,當作一個流量入口。但是創業者不能不掙錢,不掙錢怎么養活人?這個生意就沒法做了。
*本文轉載自創業家